在民生问题解决了以后,李旭终于开始对军队动手了,不动手不行,大明如今的军制很不平衡,各战区统帅权力太大,如果不加以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这不是忠诚度的问题,李旭作为大明第一任皇帝,他定的政策那对于后世的皇帝来说,那就是祖制,轻易不能更改的,所以他不得不未雨绸缪。
各战区统帅会一直忠心吗?那必然是不会的,就不说十年二十年后了,就是李旭前脚刚走,有人就开始造反也不是不可能的。
忠诚?只是建立在背叛的筹码不够多而已,真有一天,泼天富贵唾手可得,有几人能忍住?不要试探人心,人心是最经不住考验的东西了。
李旭考虑了几次,最后还是没有选择迁都,因为代价太大了,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如今大明还属于休养生息阶段,这种大规模的迁移活动还是不适合执行的。
大明统一了中原后,对治辖区域进行了重新划分,大明的行政单位被分为:三都、八府、十八行省、四个自治区加一个特别行政区。
三都分别是:东都濮阳、南都洛阳、西都长安城。
八府分别是:太原府、邯郸府、邺城府、上京府、燕京府、京兆府(原开封)、成都府、襄阳府。
十八行省分别是:河北行省、山东行省、山西行省、河南行省(山河行省互不嘲讽条约必须遵守)、关中行省、陕北行省、东燕行省、南燕行省、南楚行省、南陈行省、南汉行省、北汉行省、南梁行省、魏博行省、西晋行省、北魏行省、南魏行省、京畿行省。
四大自治区分别是:匈奴自治区、乌桓自治区、蒙古自治区、众族自治区。
一个特别行政区是:东瀛特别行政区,其下辖东瀛本岛、海外三岛、舟山群岛等东海所有岛屿。
对军队的改革主要针对上层,军队的本体结构还是没变,不过撤销了集团军编制,最高编制为军团,每个军团由原来的四军制改成了两军制,而且军队的人数也做了调整,每军满员只有一万两千五百人,这样下来一个军团只有两万五千人,大大削弱了军团长的权利。
每军的人数减少了,相应的军团的数量就增加了,大明重新设定了四十个军团,军团长的职位由都督担任,各都督又由五军都督府管辖。
在每个行省、府、都、常年驻守一个军团,这样下来就得二十九个军团,其余十一个军团,东都濮阳增加五个个,其余两都每都增加三个。
海军的六个舰队也开始重新划分,每两个小舰队组成一个中型舰队,三个中型舰队分别驻守东瀛、大明沿海港口、南洋地区,海军也由五军都督府管辖。
骑兵也进行了重组,每两万骑兵组成一个骑兵军团,共计八个军团,其中四个军团负责防守四个自治区,还有一个军团坐镇四个自治区中央以防不测,西域地区还有一个军团驻守,剩下两个军团则是驻守在大明帝都濮阳。
大明九个统帅中,卢植属于养老人员,基本上很少插手军事,姜维隐退,邓艾被降职,只剩下曹真、徐荣、陆逊、关羽、黄忠、周瑜、张辽七人。
这七人中,关羽黄忠都是要跟随李旭走的,所以也不能算在内,李旭又提拔了一批在统一战争中,表现很出色的将领加上其余四个统帅,组成五军都督府。
被提拔的将领中,陆军中有:高顺、夏侯惇、夏侯尚、曹休、魏延、鲁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