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皇后是当今圣上的第二任皇后。圣上还是太子的时候,先帝为其选妃,挑了十二名美女,最后留王氏、吴氏、和柏氏三人于后宫。虽然先帝中意王氏,但在太监牛玉的劝谏下,最后由钱皇后、周妃选中了吴氏。后来,仅当了一个月皇后的吴氏,因为棒责当今的万贵妃而被废。</P>
圣上想立万氏为皇后,但钱太后坚决不答应,毕竟万妃的年龄比圣上大了19岁。立后一直拖到十月,最后由两位皇太后联合颁下懿旨:“册立王氏为后,毋得延缓。”就这样,时年十五岁的王氏顺利入主坤宁宫。</P>
王皇后有了前车之鉴,对万氏特别客气,对圣上的冷淡也处之淡然,加上两宫太后和前朝大臣们的支持,这位子倒也安稳做了十几年,怎么如今反倒生出这些事端?</P>
到了酉时,城中响起暮鼓来,沉沉的咚咚声直敲的人心头往下坠,随即全城戒严,家家户户紧闭不出,路上但无半个行人,处处都有兵士巡逻,大户人家都紧闭门户。快到亥时,张岱依旧没回家,二娘坐不住了,吩咐家丁偷偷出去打听。谁知外头越发严了,连寻常买菜挑柴的都不许进出,什么也打听不到。</P>
大家坐在一起,手足无措,神智惶恐,一室安静中,二娘睁着双眼呆呆看着不知何处,鹤龄急躁了在门口走来走去,延龄睁大一双眼睛,紧紧揪着袖子不敢说话。</P>
快到子时,下起了一阵小雨,天更冷了,凉风吹进屋内,张岱终于回府了,只见他眼眶深陷,嘴唇发白,官帽和官服上都湿了,膝盖处褶皱不堪,一脸狼狈。</P>
一进门,张岱就喊着管家赶快去准备些热的面汤,他竟一日都没有进水米。</P>
一家人看着父亲狼吞虎咽完,才小心翼翼地询问今日之事。</P>
张岱摇摇头,叹了一口长气,将原委缓缓道来。</P>
说来可笑,昨日行刺圣上的贼人竟然只有四个,一名贼人趁乱逃逸,其余三人被当场诛杀。</P>
据说当时圣上正在王皇后处,听到骚乱便下令各宫锁宫,没想到万贵妃竟冒险前往护驾,令圣上十分感动,只是后来不知怎的传出那贼人与皇后有关。</P>
圣上大怒,好在昨晚是太子太保王恕当值,听闻大事,立刻入宫面圣。</P>
据说,昨夜君臣细论皇后阁中事,王大人劝谏说:“中宫仁智,内外交钦。所谓宫乱起自皇后阁中,须制狱锻炼,这是奸人之谋,有意中伤中宫,觊图非分。意在东阁。”</P>
韶龄听完肯定到:“爹爹,这事确有蹊跷。才四个贼人,这不像来行刺的,倒像是故意引起什么风波的。逃脱的贼人可曾抓获?”</P>
“今天锦衣卫、东厂在全城搜捕,晚些时候,听说东厂于内城捕获了贼人,只是司礼监大太监梁芳竟不顾皇后获贼勿杀的旨意,命众兵卫当场将其支解。”张岱说。</P>
韶龄想怪不得今天遇上了锦衣卫,原来他们是在搜捕行刺的贼人。</P>
“这是死无对证啊。”这时鹤龄道,“爹爹,他们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王皇后本就与世无争。这不是王皇后与万贵妃之争,他们是意在太子和兴王。”</P>
张岱沉默了一会,道:“自去年以来,朝中多有改立兴王的呼声。只是太子和兴王都非皇后和万妃所出,加之兴王亲母邵妃尚在,圣上也不甚在意。”</P>
没有这么简单,韶龄想到另一件事,问道:“爹爹,你说昨晚宫门已闭,虽然王大人当值,他是如何知道禁中事?如果他没有第一时间夜扣宫门,今日皇后可还安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