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水患(2 / 2)

韶龄传 程长风2 1298 字 6个月前

“他确实是个痴人,可惜他痴迷的是他的经学。”岳德熙说。</P>

话已至此,韶龄跟滔滔不便多问,韶龄沉吟片刻,安慰她说:“我朝也不止王公子一位博学之才,既然如此,德熙也不必纠结。”想起德熙是带着他爹的任务来的,又补充道:“岳大人有话不妨去文华殿直接面圣,只是不要拉着皇上衣角便好。”</P>

德熙先是一愣,忽然听懂了,高兴地向韶龄福了福礼。</P>

他们两出宫时,韶龄特地让人备了几个宫内样式的香囊送给他们,若是以后参加女眷诗会什么,也可以撑撑面子。</P>

至于岳正想让自己转述的话,韶龄也有点好奇,于是第二日便叫上蒋琮前往乾清宫。</P>

这时的朱佑樘也正为黄河发愁,自五月三日开封黄河决堤以来,河水涌入沁河,山东南部以及河南大部皆成汪洋。这日,围绕如何救灾,百官正各抒己见。</P>

“黄河于开封及荆隆口决堤,由北道入山东张秋,汇于运河,淹及山西郡县。开封城受灾尤甚,臣建议迁徙开封城以避水患。”</P>

“迁城可能儿戏?皇上,臣河南布政使徐恪恳请圣上万不可放弃开封啊。”</P>

“是啊,皇上,迁城乃是下策。”李东阳说。</P>

朱佑樘赞同道:“迁城的事不要说了,说说有什么办法治河才是。”</P>

这时岳正走出来,递上准备的奏折说:“臣有本上奏。”</P>

“黄河,自唐以前,皆北入海。宋熙宁中,始分趋东南,一合泗入淮,一合济入海。金明昌中,北流绝,全河皆入淮,元溃溢不时,至正中受害尤甚,济宁、曹、郓间,漂没千馀里。贾鲁为总制,导使南,汇淮入海....”朱佑樘匆匆看了开头。</P>

“岳大人,我们都知道黄河今日之祸,乃是因为当年金人攻打南宋,东京留守杜充开决黄河大堤,阻挡金军骑兵南下导致的。可是我朝自洪武元年开始就对黄河开始了治理,到如今沿岸堤坝年年修,可是黄河还是连年泛滥,该如何是好?”刘大夏问道。</P>

岳正像是早有准备,说:“各位大人,黄河水患影响的不只是沿岸百姓,还有关系着我朝经济命脉的运河漕运。”</P>

朱佑樘一下子有了兴趣,说:“没错,古人治河只是除民之害,今日治河是恐防运道,致误国计。运河和漕运关系着我们两京一十三省百姓的钱粮,各位大人有何良策不妨直说。”</P>

“圣上,其实景泰年间,沙湾河道的治理就十分成功,如今那“敕修河道功完之碑”还立在大河神祠中,被当地百姓奉若神明。”岳正说。</P>

朱佑樘的神情一下子严峻起来,各个大臣也面面相觑,终于倪岳站出来说:“岳大人说的是谗杀于谦的徐有贞?”</P>

“正是。”岳正正色道:“有贞忠奸,先帝已有评价,只是他的《言沙湾治河三策疏》确为治河良策。”</P>

“是啊,当年他采用了疏、塞、浚并举的方法,引黄入河既解决了黄河溃决问题,也解决了运河漕运航运的问题。可谓一举多得,只是有贞已死,现如今还有谁能治水?”王恕问道。</P>

“有贞已死,可是他的学生白昂却在兵部,皇上请看臣的奏疏,正是臣请教了白昂所述。”岳正说。</P>

朱佑樘又接着往下看,当读到“北堵南疏”四个字时,眼前一亮,当即下旨:“调白昂为户部侍郎,修治黄河,发民夫二十万,令山东、河南、北直隶三省巡抚皆受白昂节制调度。还有,赐于谦谥号忠肃,立祭祠为“旌功祠”。”</P>

“皇上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