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离的周密部署,解决了州府所所遇到的难题。</P>
而张叔夜也是无话可说,表示全力支持修建弛道一事。</P>
修建弛道的事情,明摆着就是肯定能够实行下去。</P>
青州军完成二次军改后,少说会有二万老兵、童兵被清退下来。</P>
到那时,修建弛道就有了人力。</P>
至于物力,向军队拨款拨粮本来就是州府的事情。</P>
也就是说,州府没有多耗费一分钱一粒粮,就把修建弛道这个天大的事给办了。</P>
当然,雇佣一些筑路工匠规划道路是必然的。</P>
但这份耗费,对州府来说就没那么难以承受了。</P>
范离的部署很完善,但张叔夜也有担心的地方。</P>
精简裁军、新编建设兵团,这些事情总还说的过去。</P>
非常时期,非常手段嘛。</P>
但重设折冲府,可就犯了大忌了。</P>
大宋军制,由枢密院、三司共掌军事,为的就是收兵权入朝。</P>
而范离重设折冲府,无疑是在跟朝廷相背而行。</P>
现在赵宋皇室被金人追的嗷嗷跑,没功夫搭理青州这边的事。</P>
但当局势稳定下来,朝廷定会问责下来。</P>
到那时,范离可就站在风口浪尖,随时都有掉脑袋的风险。</P>
而张叔夜的担忧,范离全然没有当回事。</P>
都什么时候了还顾虑这些?</P>
哪天金军再次南下,青州能不能守得住都难说,他还想这些有的没的?</P>
只要能守住青州,后面的事后面再说。</P>
说不定范离还没等到朝廷问责,他人都已经没了……</P>
修弛道的计划确定下来后,范离就连发数道军令,着手对青州军进行二次军改。</P>
过程很顺利,各县驻军执行的都很彻底。</P>
源源不断的老兵、童兵被清退出了战斗序列。</P>
而后范离对这些清退下来的士兵,进行了重新整编,组建起了第一支建设兵团。</P>
军队重组,将官任免已经到了迫在眉睫。</P>
可直到这时,范离才感觉手上将才不够用了。</P>
黄岗军将官大多出身草莽,好勇斗狠是把好手,但大多不识笔墨。</P>
更没有统领大兵团的经历与能力。</P>
张穆林自感自己以前是二龙山当家人,管过三四千兄弟。</P>
便自告奋勇的请愿,想出任建设兵团主帅。</P>
而范离也欣然同意了下来,心中还高兴自己总算能清闲一下了。</P>
可还没等他清闲几天,张穆林就夹着尾巴跑回来了,说管不了这么多兵……</P>
范离没辙,只能亲自接管了建设兵团的指挥权。</P>
为了省事,他还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P>
就是实验性的按后世军制,重新划分了军团编制。</P>
以军团为单位,下辖三个师,其后再细分旅级、团级、营级、连级、排级。</P>
建设兵团只有两万人,所以范离只编制了两个师。</P>
这样一细分,兵权下放,他也轻松了不少。</P>
可各级军官任免,却让他头疼了好一阵子。</P>
一句话,没人才。</P>
范离经过精简裁军,组建建设兵团后,深知人才的重要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