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酥山,</P>
李沐雪还看到了很多冰皮月饼般半透明的甜点,</P>
而唐人也似乎很善于把点心做成半透明状,</P>
在满足唇齿享受的同时也提供视觉美感。</P>
他们会把细腻的豆沙,</P>
称为“灵沙臛”,</P>
将上好糯米捣打成糍糕,</P>
夹入灵沙臛做馅,</P>
还巧妙地将这豆沙馅塑出花形。</P>
糍糕的糕体呈半透明状,</P>
于是豆沙的花形得以隐约透映出来,</P>
这种甜点因此叫作“透花糍”,</P>
而李沐雪在菜单上看到了做成不同花型的“透花糍”,</P>
除了“透花糍”,</P>
还有一道“樱桃毕罗”,</P>
这种毕罗以樱桃果作为馅料之一,</P>
蒸熟装碟之后,</P>
半透明的皮内,</P>
樱桃果色不变,</P>
紫红如鲜,</P>
在薄薄的粉皮之内朦影玲珑,</P>
十分漂亮。</P>
除了这些半透明的甜点,</P>
还有“红绫饼餤”、“莲花饼餤“等各种馅料和形状的饼餤。</P>
饼餤,</P>
是现代人已经不熟悉的一种食品。</P>
唐人张鷟《朝野佥载》在“补辑”中有记载:</P>
“薄饼阔丈余,裹餤粗如庭柱。”</P>
这里说餤像廊下柱子那么粗,</P>
这大概是夸张,</P>
不过也表明饼餤的基本做法是用薄饼把馅料包裹起来,</P>
卷成长筒,所以外观如同圆柱。</P>
想让裹了馅的薄饼长卷不至于松散,</P>
最保险的办法就是对圆柱形筒身进行扎系。</P>
因此,讲究的饼餤都要用丝带之类加以系束。</P>
而唐代的宫廷御膳上有多种饼餤,</P>
其中以红绫捆扎的饼餤规格最高,</P>
如唐昭宗时,</P>
新科进士们在曲江举行庆宴的集会时,</P>
天子特意为二十八位进士送去了二十八卷用红绫系束的美味饼餤,</P>
据《清异录》“馔羞(馐)门”中抄录的“谢讽《食经》”记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