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交易背后(1 / 2)

双方各自商议之后,都觉得再这样下去不是办法,然而停战是不可能的,于是只能分别去找万峰和姜卓,看能不能降降价。

然而万峰和姜卓的态度却是一致的,价格是不可能降的,但是现在要是真的是银两周转不开,可以向华夏银行贷款,至于利息要高一点。

由于银行已经推广了好长时间了,百姓也开始对银行没有了之前的顾虑,曹操和袁绍两方人自然也知道银行的存在,也知道贷款需要利息的,而这华夏银行和华夏商会一样,也是刘轩搞出来的东西,这就让两方人都很抵触,不能都便宜了刘轩。

因此曹操和袁绍两方人的回复不约而同的都是暂时不贷款。

在这些纷繁复杂的商业交易背后,刘轩的智谋与远见无疑是推动这一切的核心力量。

当贾诩与诸葛亮在书房中并肩而立,收到万峰、姜卓传来的消息时,两人的脸上都浮现出了满意的笑容。

“孔明,看来我们的策略颇为奏效。”贾诩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曹操与袁绍之间的争斗,不仅消耗了他们的实力,更让我们华夏商会从中大赚了一笔。”

诸葛亮手持一卷厚厚的交易记录,嘴角勾起一抹弧度,那笑容中既有得意也有深思。

“文和所言极是,这发战争财的滋味,确实甜美。但更令人兴奋的是,如果我们能将这种利用战争间隙进行商贸活动的模式,推广至整个大汉,那将是何等的局面?主公的高瞻远瞩,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贾诩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同的光芒,笑道:“不错,他们忙于打仗,而我们则坐收渔翁之利,这在历史上可是前所未有的。主公不仅具备雄才大略,更有一种超越时代的眼光,令人不得不服。”

诸葛亮轻轻摇头,笑容中带着几分谦逊:“文和说的没错,主公虽有远见,但我们作为属下,更应尽力辅佐,以实现他的宏图大志。不过,话说回来,虽然这段时间从曹操与袁绍身上赚取了不菲的利润,但相比起主公即将启动的大项目,这些钱财仍显捉襟见肘。”

说着,诸葛亮将手中的交易记录递给了贾诩,继续说道:“听闻幽州渔阳郡的造船厂与港口已经竣工,即将投入使用。那可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所需资金之巨,简直令人咋舌。再加上各郡正在规划中的铁路项目,以及主公推行的医疗与教育政策,每日的开销之大,简直无法想象。”

贾诩接过记录,仔细翻阅,眉头微微皱起,随即点了点头:“确实如此,即便是利用了那些免费的战俘作为劳动力,成本依旧惊人。若非主公早有准备,恐怕也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开销。”

两人正谈论间,一名侍卫匆匆走进书房,躬身行礼道:“两位先生,主公请您二位即刻前往议事厅。”

诸葛亮轻轻挥手,示意侍卫退下,随后转向贾诩:“文和,看来主公已经有了新的部署。我猜,这几日出征司隶的军队即将回城,主公找我们,或许正是为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