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重逢(1 / 2)

穗岁念安 渔别源 1461 字 28天前

(穗视角)

望着良喝下含有迷药的茶水,我稍稍勾起了嘴角,却是带着无尽的苦涩,心也随着茶水一点一点沉下去。

如果就这样子,陪他走下去,我们的结果会好吗?

不会的。

没有人比我自己更清楚,这个病几乎算得上是绝症了。

我不愿让他看到我最后凄凉的模样,也许就此离去,对我们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兴许……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活在他的心里,只要他没有确定我已经死了。

眼睁睁看着,挂着已经粘在脸上的笑,眼看着他把手中的茶水一饮而尽。

心也沉了底。

就这样吧,这样便好;这样也好;这样最好。

躺在床上,从后面环抱着他,紧紧贴着他的后背,吸收着他的体温。

再贪恋最后一刻温暖吧,再多待一会就好。

明明一会就好,可怎地不知不觉就听见鸡鸣了?

是时候离开了,迷药给我的时间已经快用完了。

起了身,看着他熟睡的侧脸,熹微的晨光照耀,是那样温馨,那样美好。

本已打定主意立刻离开,却又鬼使神差地俯下身去,轻抚他的脸庞。

我动作很慢,很慢,抚过那粗糙的脸颊,抚过那狰狞的伤疤,仿佛要用手记住每一个细节。

脸颊粗糙,摸起来却温润;伤疤狰狞,摸起来却亲切。

我的手顺着鼻梁的轮廓缓缓下滑,最终停留在柔软的双唇之上。

犹豫了片刻,我俯下身去,在良的额头轻轻一吻。

他的睫毛颤动了一下,我必须要离开了。

合上房门,把最后一丝温暖锁进屋内。

深秋的空气冷得能刺进骨里,抬头望天,只见东方一轮如血般鲜红的朝阳已悄然升起。

明明是朝阳,却像夕阳那样冰冷,没有一丝温度。

清冷的高空,一行大雁掠过,我也跟上他们的步伐,向南边崔先生的书院走去,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要去向他请教。

我只是陪你飞一段时间的大雁,在我走后,会有很多大雁陪着你。

我知道,我在骗他,我甚至没有陪他走完这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路上只剩大雁陪我了。

再见了,良。

…………………

一直走到日落时分,才来到崔先生的书院。

书院门前,凄清的秋风卷起如浪般的落叶,在我心里掀起阵阵涟漪。

自己如同这秋风中斑驳的落叶似的,一路被风卷着,不得片刻安宁。

敲开门,依旧是崔先生那张慈祥而和蔼的面孔。

“回来了?”他好像早就知道我会回来了,语气中并没有带着多少疑问。

我微微点头,没有说话。

“外面冷,进来说吧。”

他侧过身,给我留下了一道缝隙。

透过那道缝隙,依稀可见,院内正中有一方石桌,上面端端正正摆着一个小茶壶,两边各有一个茶杯。

我走了进去,伸手触摸,壶身还是温的。

“这……”我微微皱了下眉头,随后又舒展开来。

先生总是这样,带着神秘的色彩,也有着未卜先知的能力,不然当时也不会那么快就带着书院跑路了。

他微笑着摆摆手,示意我坐下。

“说说吧,这次回来,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要问我?”

我长叹一气,“先生,事情是这样的……”

我絮絮叨叨地讲着良跟我从小到大的许多事情,包括这一路来的经历,甚至是自己复杂的感情。先生依旧微笑着,不语,只是给我面前的杯子里不断添着茶水。

杯中的茶叶沫上下翻滚,腾起阵阵白雾,湿润了我的眼。

我还以为泪早就流干了。

拿起茶水润了润喉咙,我语气一顿,“老师,结果跟过程,到底哪个更重要呢?”

他点点头,也给自己满上一杯茶,才缓缓开口道:

“你可知何为果?”

他抬头看向我,瞳孔中清晰地倒映着我的疑惑。

“嗯......书生苦读,金榜题名为果;将士征战;破敌先登为果;情人相恋,喜结连理为果。”

听了我的话,他微笑着摇摇头。

“你从小就聪明,很多事情一想就明白了,所以到真正遇到自己想不明白的事情的时候才会怎么都想不明白。”

我跟着叹了一口气,先生说得没错,这件事情,我确确实实地想了很久也依旧无解。

“所以才需要先生不是吗?”

先生多看了我一眼,转而继续说道:“书生金榜题名是果,那为官入仕为何?将士破敌先登是果,那建功立业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