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曹操一炮害两贤(六千大章)(2 / 2)

杨俊闻言,躬身行礼,神色坚定:“杨氏一门,上下一心,愿为将军鞍前马后,效犬马之劳!”

刘耀闻言大喜,轻轻拍了拍杨俊的肩头,赞许道:“好!杨大人果真是国之栋梁,不负众望!”

“有杨大人坐镇宛城,吾深信,必能安抚民心,使百姓安居乐业,无有惊惶。”

随后,杨俊迈步上前,神色恳切。

“刘将军!南阳,这片土地曾是光武帝中兴汉室的起点,这里的百姓心中,无不深深缅怀世祖昔日的辉煌。此地孕育着无数忠良之后,他们血脉中流淌着对大汉刘氏一族的忠诚。如今,您高举义旗,讨伐伪帝袁术,南阳的百姓对您满心拥戴,视您为救星!”

“您只需派遣麾下将领,携带檄文至各县宣告,他们定会闻风而动,誓死追随!”

刘耀闻言,心中大喜过望,眼中闪烁着光芒。

“好!那就有劳杨大人,为我草拟一封振奋人心的檄文!”

“此外,刘某斗胆,恳请你暂任南阳太守一职!”

“只要我军能全境占领南阳,曹军就只能被压制在荆州境内!”

当天杨俊写好檄文之后,刘耀麾下所有的将领全都动了起来。

与此同时,并州的几大军团,开始有序的朝着南阳,开始增兵,准备应对曹操的反扑。

如今曹操进入益州的通道已经彻底被刘耀断绝。

南阳的局势,恰如杨俊所预料的那样,宛城之中,近乎一半的官员,在他的耐心劝说下,纷纷选择放下武器,归顺于刘耀的麾下。

随后,这股归降的浪潮如同滚滚洪流,迅速席卷了整个南阳。檄文所到之处,人心所向,其他县城的守将们也纷纷选择打开城门,举手投降,不愿再做无谓的抵抗。

刘耀,仅凭这短短数日,便以雷霆万钧之势,稳定了南阳的局势。

恰在此时,曹操的大军正式突破了襄阳城的防线,将其纳入麾下。

刘表,率领着忠心的部众,以血肉之躯筑起不屈的防线,誓与城池共存亡,最后战死。

与此同时,江东之地亦不甘寂寞,暗中窥伺着江夏的沃土。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垂青于这孙坚,这位江东猛虎,不慎踏入了黄祖精心布置的陷阱,一支冷箭,穿透了他的胸膛,也终结了他未竟的征途。

江东上下,瞬间被悲痛笼罩,人人身着缟素,誓以血债血偿,为孙坚讨回公道。

黄祖,面对江东如潮的怒火,权衡利弊之后,毅然选择了向曹操抛出橄榄枝,以求得庇护。曹操,这位乱世枭雄,不费吹灰之力,便将江夏纳入囊中。

而整个荆州因为没有刘表,很快全都臣服在了曹操的势力范围之下。

然而,在这场风云变幻中,曹操亦非毫发无损,他痛失了麾下勇将于禁与爱子曹昂,二人在襄阳之战的硝烟中悲壮陨落。

故事的根源,要追溯到曹操攻陷襄阳之后,对已故刘表之妻蔡氏产生了不该有的情愫,欲将其纳入怀中,共享枕席之欢。

这一风流韵事,如同野火燎原,迅速在那些初降的荆州将领间传开,激起了他们的不满与愤慨。

在这股暗流涌动之下,一位名叫魏延的将领挺身而出,振臂一呼,引领着这群心怀异志的将领,毅然决然地举起了反抗曹操的大旗。…

大将于禁为了掩护曹操撤退,死战不退,最后力竭而亡,大公子曹昂在撤退的时候,最后死在乱军之下。

曹操一怒之下,宣布屠城!

若非是有程普等人极力劝阻,恐怕现在襄阳城现在早已沦为了死城。

刘耀看着这则情报,有些啼笑皆非,宛城这个地方没有发生的事情,结果发生在了襄阳城。

真不愧是魏武遗风啊。

一炮害两人,估计现在曹操现在的后悔死。

襄阳城内。

曹操静静地跪坐于灵堂幽暗的光影之下,周身萦绕着未散的哀愁,正默默祭奠着早逝的爱子。烛光摇曳,映照着他那张刻满岁月痕迹的脸庞,显得格外沧桑。

就在这凝重而沉寂的氛围中,夏侯惇的身影突兀地闯入,一脸急切,步履匆匆,仿佛携带着风暴而来。

“主公……南阳,出事了……”夏侯惇的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慌乱,打破了灵堂内的死寂。

曹操缓缓起身,动作中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沉重,目光如炬,穿透昏暗,直视着夏侯惇。

“究竟何事?”他的声音虽平静,却暗藏波澜,仿佛即将迎来一场风暴。

夏侯惇连忙拱手行礼,神色凝重:“曹洪、曹仁、牛金三位将军,皆在南阳……不幸战死。如今,南阳全境已落入刘耀之手!我军通往汉中的要道,已被彻底封锁!”

夏侯惇的话语如同重锤,一字一句地敲击在曹操的心上。

曹操闻言,双腿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撕扯着他的灵魂。他的脑袋嗡嗡作响,如同有千万只蜜蜂在耳边轰鸣,只觉得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崩塌。

曹操昂首向苍穹,悲愤交加地咆哮:“苍天啊,你何故如此待我?!!”

在这仓促流转的片刻间,他虽已席卷荆州大半疆域,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长子因他之故而陨落,平妻更是决绝,拒不相见,心如寒冰。

麾下大将,于禁、曹洪、曹仁,皆英勇捐躯,沙场之上,再无归途。此番战役,对他而言,无异于割舍至亲之痛,每一道伤痕都深刻骨髓。

“难道,那刘耀,真的是上天注定的霸主吗?”

话音未落,曹操身形一晃,竟颓然倒在了灵堂冰冷的石板之上,意识逐渐沉沦于无边的黑暗。

……

直至夜幕低垂,曹操在郎中悉心的调理下,眼皮方缓缓掀起,透出一抹虚弱却坚定的光芒。

“咳咳……传吾命令!即刻召集众人,升帐共商大计!”他的声音虽带几分沙哑,却仍不失威严。

夏侯惇侍立一旁,满面忧色,目光中满是对主公的关切与忧虑。

“主公啊……您此刻身体如此虚弱,还是多多歇息,养精蓄锐为要。”

曹操轻轻摆了摆手,神色坚毅。

“南阳已尽失我手,局势危急,分秒皆不可延误。北疆刘耀蠢蠢欲动,江夏孙策亦是磨刀霍霍,皆欲趁火打劫。我等已至存亡之秋,岂敢有丝毫懈怠?”

夏侯惇深吸一口气,悠长地叹了出来,随即示意侍从速去传令。

不过片刻光景,曹魏麾下的将领们便悉数到齐,汇聚一堂。

曹操环视众人,见他们个个面带忧虑,不禁放声大笑,豪气干云:“哈哈哈哈!诸位爱将,莫要为我这把老骨头操心。”

“今日召集大家,乃是为了共商大计,如何抵御刘耀与孙策这两路虎狼的侵袭。”

夏侯惇微微抿了抿唇,神色凝重。

“主公,眼下的局势,襄阳与南阳近在咫尺,一旦刘耀挥师南下,他那如风的骑兵转瞬即至。”

“若是我等选择南迁……”

夏侯惇的话语尚未落音,便被曹操猛然打断,语气坚定而果决。

“不可!眼下军中将士心思难定,一旦有丝毫后撤之意,那便是向敌人展示了我们的怯懦!如此,士气更会一落千丈,难以挽回。”

程昱轻轻展开铺在桌案上的地图,目光如炬,扫视着那错综复杂的局势。

“诸位将军,眼下的形势虽看似危急,我军两面受敌,但实则只需集中全力,严防死守那刘耀的攻势即可。”

“至于江夏的黄祖,他虽曾是刘表麾下的一员大将,但多年来割据一方,早已在江夏自封为王,逍遥自在。”

“黄祖之所以选择投靠我们,不过是走投无路之下的无奈之举。他心中那些小九九,咱们都心知肚明,不过是想在乱世中寻得一处安身立命之所罢了。”

“若是黄祖败了,那江东占领江夏之后也不会在进攻,因为江夏周围的郡县,大部分都是以平原为主,他们的兵力不多,无法进行防守。”

“他们占领了也无法防守,但是江夏可是有着水路,江东水师可以畅通无阻。”

“若是黄祖防守成功,那他实力也会受损,届时主公派遣兵源补充,就会慢慢架空黄祖,最后逐步掌握江夏。”

“如今,我们的大敌还是北方的刘耀。”

说着程昱指了指地图。

“诸位,请看,襄阳城的最后的屏障乃是邓县,一旦邓县失守,襄阳就会直接暴露在兵锋之下。”

“我建议!立刻增兵驻扎在邓县的夏侯渊将军!同时翻修邓县城墙!现如今邓县只有五千守军,而且城墙也并不坚固。”

“我们和并州军的兵力、武器差距都太大了。”

“与其平原作战,我们吃亏!”

“我们不如以邓县为中心,展开一场巨大的游击战,将我们手头上所有的兵力分散,让所有将军统领,目标就是袭扰他们的粮草、物资。”

“再过一段时间,就会入冬,入冬之后,我们便也就有了喘息的机会!”

“北方的道路会因为大雪覆盖,北方几个州的粮草将无法运输,那个时候,我们便可以趁机大力发展军队,争取明年和刘耀决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