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周瑜偷袭(1 / 2)

“子仪,此刻我曹操已沦为你麾下败将。”

“你重振大汉雄风之日,想必为期不远了吧?”

曹操手执酒杯,目光复杂地凝视着刘耀。

“天子骤逝,汉室摇摇欲坠,吾身为汉室宗亲,自当挺身而出,誓复汉室!”

曹操闻言,神色凝重地点了点头。

“嗯,如今能与你争锋者,唯有江东孙氏了。”

刘耀嘴角勾起一抹轻蔑的笑意。

“哼,江东孙权,不过一介鼠辈耳,岂能与我等相提并论,更勿论与孟德你相较了。”

“若是孙策尚在时,还能和我打个平分秋色,只是现在嘛……”

曹操的面容上掠过一抹狡黠的笑意,眼神闪烁着深邃的光芒。

“孙伯符那最为致命的软肋,想必孟德兄心中早已如明镜般清楚吧?”刘耀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探究。

曹操轻轻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此人自诩为江东猛虎,对自己的武艺更是自信满满,殊不知,这过分的自负正是他致命的弱点所在!”

刘耀微微点头,继续说道:

“至于孙仲谋,他虽是个守成有余的君主,但若要他如孙策那般开疆拓土,只怕是两个孙权加起来,也难以望其项背。”

言罢,两人相视一笑,再次举杯轻碰,酒香四溢,仿佛连空气中的气氛都变得更加浓郁起来。

刘耀的目光变得异常郑重,他紧紧盯着曹操,语气中带着几分诚挚与劝诫:

“孟德兄,你我之间的情谊,我岂会不知?然而时局如此,你还是降了吧。我刘耀可以向天发誓,定会竭力保全你的周全。”

曹操放下了手中的酒杯,轻笑的看着刘耀。

子仪,你的心声,我已然洞悉,只是……我的衷肠,你尚未全然领会,不是吗?

“吾仅有一愿,望你能慈悲为怀,勿让吾之麾下将士,以及吾之妻儿,蒙受丝毫伤害。”刘耀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哀求。

他长长地叹了口气,仿佛要将胸中的万千愁绪一并吐出:“哎……你,当真要踏上这条不归路?”

“哈哈哈哈!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子仪,干了这最后一盏,你便离去吧,留给我最后的尊严与体面。”曹操的笑声中,既有豪迈,又藏着几分苍凉。

刘耀闻言,只有默默颔首,一切尽在不言中。

后来,刘耀并没有过问什么,只是听听说那一天,有数十人人集体投江,曹家没有一人愿意独自苟活。

许攸一行人,后来也是不知所踪。

至于刘琮、蔡瑁、张允等一众荆州高层,则是全都被调到了北方,只是他们在被调集的路上遭遇了马匪截杀,并州高层对此表示沉重的哀悼。

丹江口,坐落于蜿蜒汉水的中上游地带,四周环绕着数十条潺潺细流,宛如百川归海,水运之便捷,码头林立,自古便赢得了“南国水都”的美誉。

及至并州铁骑挥师南下,此地更成了战略要冲,粮草丰盈、军械堆积如山,宛如前线不息的生命线,源源不断地通过蜿蜒水道,滋养着浴血奋战的勇士们。

刘耀,一位身经百战的将领,深知截断敌粮之道乃克敌制胜之关键。故而,对于自己麾下这粮草重地——丹江口,他倾注了前所未有的心血与警惕。

汉水之畔,关卡林立,烽火台如星辰点缀,昼夜不息,预警着任何可能的威胁。

更有心腹爱将甘宁与太史慈,二人各领精兵强将,如铜墙铁壁,将丹江口紧紧包裹,誓不让任何敌寇有可乘之机。

此番,许昌学院亦将派遣一支庞大的观摩团,成员皆为即将步入社会的青年才俊,他们中的多数人,未来或将驰骋于疆场之上。为此,学院索性将他们全员安置于后方,以备不时之需。

这支观摩团,人数逾三千之众,尽皆来自许昌学院的莘莘学子,儒家、墨家、法家、兵家,可谓是各学派之精英尽出,汇聚一堂。

“嘿,诸位可曾耳闻?前线大军锐不可当,仿佛破晓之刃,接连攻陷了襄阳、江陵两座坚城。”

那战况之炽烈,犹如熊熊烈焰烹油,沸反盈天,令人血脉贲张。咱们这支观摩之师,料想不日便能向前挺进,亲眼见证那段波澜壮阔、青史留名的辉煌时刻。

可不是嘛,前辈们在前线浴血奋战,建功立业,而我们虽置身于后方,肩负看守粮草的重任,却也是这宏伟战图上不可或缺的一笔。

每一粒米,每一束草,皆系着前线将士的生死存亡,责任之重,丝毫不亚于亲临刀光剑影之中。只盼那日子能早些到来,让我们得以亲临战场,一睹那些铁血男儿的风采,感受战场的氛围到底如何。

诶,诶,咱们正值青春年少,未来之路宽广无垠,有的是机会跃马扬鞭,驰骋于广袤无垠的沙场之上,建功立业,青史传名。

在那巍峨的大营深处,郭嘉之子郭飞、郝昭以及戏忠之子戏丰,三人围坐一起,杯中佳酿轻漾,映照出他们略显稚嫩却满含壮志的脸庞。他们时而浅酌,时而低语,话题始终离不开前方烽火连天的战事。

郭飞眉宇间透露出一丝不甘,那眼神仿佛能穿透营帐,直视那遥远的战场。郝昭与戏丰亦是如此,三人心中皆怀揣着同样的梦想——本以为,被学院紧急召集,是那上阵杀敌、建功立业的号角已经吹响。

他们满腔热血,一同报名请缨,渴望能随大军南征,在这乱世之中留下自己的传奇篇章,让名字响彻云霄。然而,命运似乎跟他们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将他们安排在了这看似远离硝烟的后方,日复一日地投身于搬运粮草、清点物资的琐碎之中。

他们三人每天搬运粮草,清点数目,日子也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

初期战局不利的时候,刘耀南下救援去了,把玄甲军、陷阵营、陌刀队、并州重步兵……全部带上阵厮杀了,唯余许昌学府的一众学子,被赋予了守卫丹江口的重任。

他临行前,学院师长们的叮咛犹在耳畔,字字句句皆是期望与鞭策,告诫他们务必谨言慎行,勿让师门蒙羞,好好实战。

起初数日,郭飞、郝昭、戏丰三人满腔热血,仿佛胸中藏有万千丘壑,只待一战成名。

他们夜以继日地筹备,枕戈待旦,满心期待着能在战场上大展拳脚,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然而,好景不长,这份激昂很快便被现实的冷水浇灭。

他们愕然发现,自己竟似被遗忘在了这场波澜壮阔的战史边缘,只能在这丹江口畔清点粮草,他们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啊。

荀彧对于粮草的调度事宜,可谓是倾尽心力,每一环节皆被他打点得有条不紊,确保了后方的稳固。

至于丹江口的防务,则是另一番景象:水路方面,有甘宁这位勇猛无比的将领回防坐镇;陆地之上,则由太史慈麾下的精兵强将全权把守。

此二人皆是身经百战的沙场老将,其征战经验之丰富,足以令任何敌人胆寒!

他们精心布局,在丹江口的外围巧妙设置了三道坚不可摧的防线,犹如三道铁锁,牢牢锁住了通往内地的咽喉要道。

同时,他们还沿着蜿蜒曲折的汉水南、北两岸,修筑了数十道险峻的关卡与上百座巍峨的烽火台。

这些关卡与烽火台互为犄角,形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防御网。一旦有敌军胆敢前来偷袭,定会被迅速察觉,随后便是从容不迫地迎头痛击,将敌人彻底歼灭于无形之中!

且说前线捷报频传,襄阳、江陵两地相继告捷,刘琮俯首称臣,就连那昔日不可一世的曹操,也已魂归九泉……曹操集团至此溃不成军,哪还有余力来觊觎我方粮草?

故而丹江口之防,外表看似严密无懈,内里却松散如常。将士们心中懈怠,不少人已暗自打点行囊,只待南方四郡平定,大军得胜归来,便可班师回朝,共享荣光。

至于那批“许昌学子”,甘宁与太史慈二人倒是颇为关照。非但餐饮周全,待遇优厚,还将他们安置于大营腹地,美其名曰协助搬运粮草、清点数目,实则暗中加以保护,以防不测。

全军上下皆心知肚明,许昌学院孕育的英才,无一不是群英荟萃中的佼佼者,他们未来的轨迹,注定是驰骋疆场、引领各界风云的人物。

即便是全军将士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也断不肯轻易让这些瑰宝踏上战场,冒险分毫!

郭飞、戏丰、郝昭三人,身处中军帐内,却无事可为,闲得骨头发痒,只得相聚一堂,借酒消愁,试图驱散心头那抹挥之不去的烦闷。

恰在此时,一名军侯大步流星而入,双手各提一坛醇厚烈酒,步履稳健,气势不凡。

“三位高足,既留守于丹江口大营,必有深意存焉,切不可因一时之闲散,而心生懈怠,误了军中大事。切记,此等时光,亦是磨砺心性、蓄势待发之时。”

军侯的话语铿锵有力,仿佛一股清流,瞬间唤醒了三人心中那份被遗忘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