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逸笑道,不敢当此,大王,通武侯,诸位同僚,请听我一言!
韩,赵,魏,燕,地处平原,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秦军直扑其国都,灭其国,毁其宗庙,亡其社稷,可一战而定!
但楚国地处南方,地广人稀,山川河流众多,又有长江为天险!
大秦想一战定乾坤,并非易事,灭楚和灭,韩,赵,魏,燕,不同!
不可同日而语!
李信道,赵国公,不知有何不同?
孙逸眉头一皱道,楚地地广人稀,河流众多,一旦秦军直扑寿春!
灭其国,毁其宗庙,但如果楚人誓不投降,和秦军打游击,那当如何?
李信道,楚国国都被破,楚国已亡,就算楚人誓不投降,又能如何?
再说,也许楚国国都被秦军攻下,楚人就投降了呢?
孙逸道,秦楚,虽世代联姻,但秦楚之间仇恨太大!
难道大家忘了,楚怀王,客死秦国!还有屈原,楚地一直有祭祀屈原!
众臣闻言道,赵国公所言不虚!
李信眉头紧锁道,就算楚人和大秦打游击,到时候命令,蜀地精通鸳鸯阵的士卒!
从蜀地顺流而下,剿灭楚地叛乱,赵国公无非担心,秦人不适应楚地气候罢了!
本侯料想,蜀地之人,能适应楚地气候!
孙逸朝嬴政拱手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臣认为二十万灭楚,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异想天开!
李信闻言眉头一皱,拱手道,不知赵国公灭楚,需要多少人?
论爵位,李信不如孙逸,论宠信,他更靠边站!
李信只能就事论事,说服孙逸,二十万灭楚,是大王的意思!
大王不乐意派六十万,李信只能说二十万!
孙逸头也不抬道,非六十万不可!
李信皱着眉头道,赵国公,申国公是你丈人!
李信的意思的是,孙逸帮亲不帮理,给申国公站台!
孙逸眼中一寒,冷声道,通武侯,注意你的言辞!
此乃朝堂,只有公事,没有私事,更没有本公的丈人,都是同僚!
李信赶紧行礼道,下官无状!
孙逸冷声道,此乃朝堂,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这里不是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地方!
言外之意,这里不是你撒野的地方!
李信面红耳赤,想反驳,但不知如何反驳,他说错话了!
王翦是申国公,孙逸是赵国公,爵位比他高!
说严重点,他这叫以下克上!
嬴政也就想给李信辩解几句,也无从说起,赶紧给蒙恬使了个眼色!
谁让他胡说八道,这说着国之大事,你居然往私事上扯?
你这不是找怼?有大王给你站台,并不代表着孙逸怕你,胡说八道,就得挨收拾!
蒙恬出列问道,不知赵国公为何认为,灭楚需要六十万人?
孙逸道,战争打得就是后勤,拼的就是国力!
而后勤,就是兵源,粮草,武器装备!
大秦出六十万人,陈兵于秦楚边境!
楚国也得出六十万人与秦军对峙!
众人点头道,言之有理!
孙逸说道,大秦粮草,从敖仓顺流而下,事半功倍!
而楚国需要北上,那么运送粮草,就是逆水行舟,或者是骡马运输,消耗比大秦多的多!
孙逸从怀里拿出小算盘,纯金所制,金光闪闪!
孙逸道,数字不会骗人,我给大家算笔账!
按照楚人出兵六十万,一人一天三斤粮食!
一天就消耗粮食,一百八十万斤,一万五千石!
一个月就是,五千四百万斤粮食,四十五万石!
一年就是,六亿四千八百万斤粮食,五千四百万石粮食!
这还没算,运输成本!
算盘珠,劈拉作响,大殿众臣大吸一口凉气!
按照一亩地出产,俩石粮食!
楚军六十万人与大秦对峙一年,需要两千四百万亩,一年的粮食产量!
这还不算,农人吃的,也不算运送粮草途中消耗!
孙逸笑道,楚国哪有这么多耕地,有这么多粮草么?
大臣们都被震得七荤八素!
张苍走到孙逸旁边,行了一礼道,赵国公,此乃何物?
孙逸一愣,拿着算盘道,这叫算盘,比算筹好用!
张苍闻言一喜,可否让在下看看!
喏,孙逸将算盘交给张苍,又详细说明,算盘如何使用!
不愧是数学天才,一会儿功夫,张苍也掌握诀窍,噼里啪啦,算了起来!
大殿里静悄悄的,嬴政走到孙逸旁边,看着张苍在算数!
嬴政问道,爱卿,此物如何啊?
张苍沉浸在算数之中,没反应!
孙逸踢了张苍一脚,众臣脸色一黑,暗箭伤人,忒不是东西了!
张苍站起来道,禀大王,此物比算筹好用,有了它,算账事半功倍!
张苍抚摸着算盘,看样子不打算还给孙逸!
嬴政大乐道,赏你了,好好研究研究,大秦的税赋简直是一团糟,到处是乱账!
张苍大喜道,多谢大王,说完把算盘往怀里一揣,退了下去!
孙逸脸色黑了,这可是金的,金的,金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嬴政返回王位道,赵国公继续说,为何非的用六十万人?
众臣拜道,请赵国公细言!
孙逸道,灭楚,为了防止楚人打游击,必须消耗楚人的战争潜力!
战争潜力,无非就是人员,装备,粮草!
楚人六十万与秦军对峙,一年的时间里,人吃马嚼,消耗的粮草本就是天文数字!
再加上六十万青壮在前线,后方耕地没有青壮耕种!
来年粮食必将减产,粮食不足,可是要饿死人的!
与其灭楚后,像捉老鼠似的,陷入楚人游击战的泥潭!
空耗粮草,最后颓然退兵,楚国一旦复国,那么韩,赵,魏,燕之地,必将蠢蠢欲动!
众人一致点头!
那样天下皆反,大秦疲于奔命,与国不利!
如今所有人都看着楚国,只要楚国不成气候,其他的不足为虑!
而大秦耗的起,楚国耗不起,更何况楚国是封君制!
封君各有私心,面对大秦举国之兵,尚能团结一致,对抗大秦!
一旦对峙的时间长了,不能速战速决,楚国封君,心气神泄了!
就会退兵,一旦退兵,这时大秦举兵追击,楚军必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