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速发菩提心,永尽诸漏利群生。(应当迅速发起菩提心,永远断尽烦恼利益众生。)
趣向菩提心清净,功德广大不可说,(趣向菩提心清净,功德广大不可说尽,)
为利众生故称述,汝等诸贤应善听。(为了利益众生而称述,你们这些贤者应当善听。)
无量世界尽为尘,一一尘中无量刹,(无量世界都化为微尘,每一粒微尘中又有无量刹土,)
其中诸佛皆无量,悉能明见无所取。(其中的诸佛都是无量的,都能够明见而无所取。)
善知众生无生想,善知言语无语想,(善于知道众生无生的念头,善于知道言语无语的念头,)
于诸世界心无碍,悉善了知无所着。(对于诸世界心无障碍,全部了知而无所着。)
其心广大如虚空,于三世事悉明达,(心广大如同虚空,对于三世的事情都明达,)
一切疑惑皆除灭,正观佛法无所取。(一切疑惑都消除,正观佛法无所取。)
十方无量诸国土,一念往诣心无着,(十方无量的国土,一念之间前往心无着,)
了达世间众苦法,悉住无生真实际。(了达世间众苦之法,都安住于无生的真实际。)
无量难思诸佛所,悉往彼会而觐谒,(无量难思的佛所,都前往那里拜见,)
常为上首问如来,菩萨所修诸愿行。(常常作为上首问如来,菩萨所修的诸愿行。)
心常忆念十方佛,而无所依无所取,(心常忆念十方的佛,而无所依无所取,)
恒劝众生种善根,庄严国土令清净。(恒常劝众生种善根,庄严国土使清净。)
一切众生三有处,以无碍眼咸观察,(一切众生三有的处所,以无碍眼都观察,)
所有习性诸根解,无量无边悉明见。(所有的习性诸根理解,无量无边都明见。)
众生心乐悉了知,如是随宜为说法,(众生的心乐都了知,如此随宜为说法,)
于诸染净皆通达,令彼修治入于道。(对于染净都通达,令他们修治进入道。)
无量无数诸三昧,菩萨一念皆能入,(无量无数的三昧,菩萨一念之间都能进入,)
于中想智及所缘,悉善了知得自在。(其中的想智及所缘,全部了知得自在。)
菩萨获此广大智,疾向菩提无所碍,(菩萨获得如此广大智,迅速向菩提无所障碍,)
为欲利益诸群生,处处宣扬大人法。(为了利益众生,处处宣扬大人的法。)
善知世间长短劫,一月半月及昼夜,(善于知道世间的长短劫,一月半月及昼夜,)
国土各别性平等,常勤观察不放逸。(国土各自不同但本性平等,常常勤于观察不放逸。)
普诣十方诸世界,而于方处无所取,(普遍前往十方世界,对于方位处所无所取,)
严净国土悉无余,亦不曾生净分别。(庄严清净的国土全部无余,也未曾生起清净的分别。)
众生是处若非处,及以诸业感报别,(众生的处所若非处所,以及诸业感应的报应差别,)
随顺思惟入佛力,于此一切悉了知。(随顺思惟进入佛力,对此一切全部了知。)
一切世间种种性,种种所行住三有,(一切世间的种种性,种种行为居住在三有,)
利根及与中下根,如是一切咸观察。(利根及中下根,像这样的一切都观察。)
净与不净种种解,胜劣及中悉明见,(各种清净和不清净的道理,优劣高下全都明白看见,)
一切众生至处行,三有相续皆能说。(众生无论去到哪里,三界中的生死流转都能解说清楚。)
一切众生至处行,三有相续皆能说。(众生的一切行径,无论在三界中的流转,都能够完全说明。)
禅定解脱诸三昧,染净因起各不同,(禅定、解脱和各种三昧境界,染污清净的原因各有不同,)
及以先世苦乐殊,净修佛力咸能见。(以及前世的苦乐差别,通过清净修行佛力都能够见到。)
众生业惑续诸趣,断此诸趣得寂灭,(众生因为业力迷惑而不断轮回,断除了这些轮回就能得到寂灭,)
种种漏法永不生,并其习种悉了知。(种种烦恼之源不再生起,连同它们的习气种子也都彻底明了。)
如来烦恼皆除尽,大智光明照于世,(如来已经把所有的烦恼都除尽了,伟大的智慧光芒照耀着世间,)
菩萨于佛十力中,虽未证得亦无疑。(菩萨虽然还没有完全证得佛陀的十力,但他们对此没有丝毫怀疑。)
菩萨于一毛孔中,普现十方无量刹,(菩萨在一毛孔中,能够展现十方无量的世界,)
或有杂染或清净,种种业作皆能了。(有的世界杂染,有的世界清净,各种业力的作用都能够明了。)
一微尘中无量刹,无量诸佛及佛子,(一粒微尘中有无量的世界,有无量的佛陀和菩萨,)
诸刹各别无杂乱,如一一切悉明见。(每个世界都各自分明而不混乱,如同一个世界一样全都明见。)
于一毛孔见十方,尽虚空界诸世间,(在一毛孔中见到十方世界,遍布整个虚空界的各个世间,)
无有一处空无佛,如是佛刹悉清净。(没有一处是空无佛陀的,这样的佛土都是清净的。)
于毛孔中见佛刹,复见一切诸众生,(在毛孔中见到佛国净土,还见到所有的众生,)
三世六趣各不同,昼夜月时有缚解。(他们在三世六道中的境遇各不相同,在昼夜月时中有着束缚和解脱。)
如是大智诸菩萨,专心趣向法王位,(这样具有大智慧的菩萨们,一心向着佛法王的位置努力,)
于佛所住顺思惟,而获无边大欢喜。(按照佛陀的居所顺向思维,因而获得了无边的大欢喜。)
菩萨分身无量亿,供养一切诸如来,(菩萨化现无量亿的身份,供养一切如来的佛陀,)
神通变现胜无比,佛所行处皆能住。(他们的神通变化无与伦比,在佛陀所行之处都能驻足。)
无量佛所皆钻仰,所有法藏悉耽味,(在无量佛陀的所在都虔诚敬仰,对所有的法藏都深感兴趣,)
见佛闻法勤修行,如饮甘露心欢喜。(见到佛陀、听闻佛法勤奋修行,就像饮甘露一样心中欢喜。)
已获如来胜三昧,善入诸法智增长,(已经获得如来的殊胜三昧,善于进入各种佛法,智慧不断增长,)
信心不动如须弥,普作群生功德藏。(信心坚定如同须弥山,普遍成为众生的功德宝藏。)
慈心广大遍众生,悉愿疾成一切智,(慈悲的心广博无边遍及众生,都希望迅速成就一切智,)
而恒无着无依处,离诸烦恼得自在。(并且始终无有执着无所依靠,远离所有烦恼得到自在。)
哀愍众生广大智,普摄一切同于己,(怜悯众生的伟大智慧,普遍摄受一切如同自己一样,)
知空无相无真实,而行其心不懈退。(知道一切皆空无相无实,但仍然精进修行心不退转。)
菩萨发心功德量,亿劫称扬不可尽,(菩萨发心的功德数量,即使亿万劫赞叹也无法穷尽,)
以出一切诸如来,独觉声闻安乐故。(因为他们超出了一切如来、独觉和声闻,带来安乐的缘故。)
十方国土诸众生,皆悉施安无量劫,(十方国土中的所有众生,都得到了无量劫的安宁,)
劝持五戒及十善,四禅四等诸定处,(劝导他们持守五戒和十善,修习四禅和四无量心等定处,)
复于多劫施安乐,令断诸惑成罗汉;(又在许多劫中施予安乐,让他们断除诸惑成为罗汉;)
彼诸福聚虽无量,不与发心功德比。(那些福德虽然无量,但不能与发心的功德相比。)
又教亿众成缘觉,获无诤行微妙道,(又教导亿万众生成为缘觉,获得无诤行的微妙之道,)
以彼而校菩提心,算数譬谕无能及。(以此来比较菩提心,任何算数譬喻都无法比拟。)
一念能过尘数刹,如是经于无量劫,(一念之间能越过尘沙数目的世界,如此经过无量劫,)
此诸刹数尚可量,发心功德不可知。(这些世界的数目尚可以计量,但发心的功德却是无法知晓的。)
过去未来及现在,所有劫数无边量,(过去的、未来的以及现在的,所有劫数都是无边无际的,)
此诸劫数犹可知,发心功德无能测。(这些劫数还可以知道,但发心的功德却无人能测度。)
以菩提心遍十方,所有分别靡不知,(以菩提心遍布十方,所有的事物无不了知,)
一念三世悉明达,利益无量众生故。(一念之间三世之事全都明了,为了利益无量的众生。)
十方世界诸众生,欲解方便意所行,
(十方世界中的众生,想要了解方便法门和心意的行径,)
及以虚空际可测,发心功德难知量。(乃至虚空的边际都可以测量,但是发心的功德难以衡量。)
菩萨志愿等十方,慈心普洽诸群生,(菩萨的志愿等同十方,慈悲的心遍及所有众生,)
悉使修成佛功德,是故其力无边际。(让一切众生修成佛的功德,因此他们的力量没有边际。)
众生欲解心所乐,诸根方便行各别,(众生想要了解心中的喜好,他们的根器和方便法门各有不同,)
于一念中悉了知,一切智智心同等。(在一念之间全都了知,一切智智的心平等无二。)
一切众生诸惑业,三有相续无暂断,(一切众生的迷惑和业力,三界中的相续流转从未中断,)
此诸边际尚可知,发心功德难思议。(这些边际还可以知道,但发心的功德却是难以思议的。)
发心能离业烦恼,供养一切诸如来,(发心能够脱离业力和烦恼,供养一切如来的佛陀,)
业惑既离相续断,普于三世得解脱。(业力和迷惑既然脱离,相续也就断绝,在三世中获得解脱。)
一念供养无边佛,亦供无数诸众生,(一念之间供养无边的佛陀,同时也供养无数的众生,)
悉以香华及妙鬘,宝幢幡盖上衣服,(全部用香花和美妙的花鬘,宝幢幡盖和上等的衣服,)
美食珍座经行处,种种宫殿悉严好,(美味的食物珍贵的座位和经行的地方,各种宫殿都庄严美好,)
毗卢遮那妙宝珠,如意摩尼发光耀。(毗卢遮那奇妙的宝珠,如意宝珠发出光芒。)
念念如是持供养,经无量劫不可说;(念念如此持之以恒地供养,经历无量劫无法言说;)
其人福聚虽复多,不及发心功德大。(那人的福德虽然很多,但也不及发心的功德大。)
所说种种众譬谕,无有能及菩提心,(所说的各种譬喻,都无法达到菩提心的高度,)
以诸三世人中尊,皆从发心而得生。(因为在三世中的人中最尊贵的,都是从发心开始的。)
发心无碍无齐限,欲求其量不可得,(发心没有障碍也没有边际,想要测量它的量是不可能的,)
一切智智誓必成,所有众生皆永度。(一切智智的誓言必定会实现,所有的众生都将被永远救度。)
发心广大等虚空,生诸功德同法界,(发心的广大等同于虚空,产生的功德如同法界一般,)
所行普遍如无异,永离众着佛平等。(所行之处普遍无异,永远远离了各种执着,达到了佛的平等。)
一切法门无不入,一切国土悉能往,(一切法门都能够进入,一切国土都能够前往,)
一切智境咸通达,一切功德皆成就。(一切智慧的境界都能够通达,一切功德都能够成就。)
一切能舍恒相续,净诸戒品无所着,(一切能够舍弃的都恒常相续,净化各种戒品而不执着,)
具足无上大功德,常勤精进不退转。(具备无上的大功德,常常精进修行永不退转。)
入深禅定恒思惟,广大智慧共相应,(进入深奥的禅定常常思惟,广大的智慧与之相应,)
此是菩萨最胜地,出生一切普贤道。(这是菩萨最殊胜的境界,由此生出一切普贤之道。)
三世一切诸如来,靡不护念初发心,(三世一切如来无不护念最初的发心,)
悉以三昧陀罗尼,神通变化共庄严。(都用三昧陀罗尼,神通变化共同庄严。)
十方众生无有量,世界虚空亦如是,(十方众生没有数量,世界虚空也是如此,)
发心无量过于彼,是故能生一切佛。(发心的数量超过这些,因此能够生出一切佛。)
菩提心是十力本,亦为四辩无畏本,(菩提心是十力的根本,也是四辩无畏的根本,)
十八不共亦复然,莫不皆从发心得。(十八不共法也是如此,无不都是从发心而来。)
诸佛色相庄严身,及以平等妙法身,(诸佛的色相庄严身,以及平等的妙法身,)
智慧无着所应供,悉以发心而得有。(智慧无着应被供养,都是通过发心才能拥有。)
一切独觉声闻乘,色界诸禅三昧乐,(一切独觉和声闻乘,色界诸禅的三昧之乐,)
及无色界诸三昧,悉以发心作其本。(以及无色界的各种三昧,都是以发心为根本。)
一切人天自在乐,及以诸趣种种乐,(一切人天的自在之乐,以及各种趣向的种种乐,)
进定根力等众乐,靡不皆由初发心。(增进定力根力等众乐,无不都是由最初的发心而来。)
以因发起广大心,则能修行六种度,(因为发起广大心,就能够修行六波罗蜜,)
劝诸众生行正行,于三界中受安乐。(劝导众生行正行,在三界中享受安乐。)
住佛无碍实义智,所有妙业咸开阐,(安住于佛无碍的实义智慧,所有妙业都得以开阐,)
能令无量诸众生,悉断惑业向涅盘。(能够让无量众生,断除惑业趋向涅盘。)
智慧光明如净日,众行具足犹满月,(智慧的光明如同清净的日光,众行具足如同圆满的月亮,)
功德常盈譬巨海,无垢无碍同虚空。(功德常常充盈如同大海,无垢无碍如同虚空。)
普发无边功德愿,悉与一切众生乐,(普遍发起无边的功德愿,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尽未来际依愿行,常勤修习度众生。(尽未来际依照愿力行持,常常精进修习度化众生。)
无量大愿难思议,愿令众生悉清净,(无量的大愿难以思议,愿令众生全都清净,)
空无相愿无依处,以愿力故皆明显。(空无相的愿没有依处,因为愿力的缘故都变得明显。)
了法自性如虚空,一切寂灭悉平等,(了知法的自性如同虚空,一切寂灭全都平等,)
法门无数不可说,为众生说无所着。(法门无数不可言说,为众生说法无所着。)
十方世界诸如来,悉共赞叹初发心,(十方世界的如来,都共同赞叹最初的发心,)
此身无量德所严,能到彼岸同于佛。(此身由无量的德行庄严,能够到达彼岸如同佛陀。)
如众生数尔许劫,说其功德不可尽,(如同众生的数量那么多劫,赞叹其功德也无法穷尽,)
以住如来广大家,三界诸法无能谕。(因为安住于如来的广大之家,三界诸法无人能完全理解。)
欲知一切诸佛法,宜应速发菩提心,(想要知道一切佛法,应当迅速发起菩提心,)
此心功德中最胜,必得如来无碍智。(这颗心的功德是最殊胜的,必定能够获得如来的无碍智慧。)
众生心行可数知,国土微尘亦复然,(众生的心行可以数知,国土微尘也是如此,)
虚空边际乍可量,发心功德无能测。(虚空的边际或许可以测量,发心的功德却无法测量。)
出生三世一切佛,成就世间一切乐,(生出三世一切佛,成就世间一切乐,)
增长一切胜功德,永断一切诸疑惑。(增长一切殊胜的功德,永远断除一切疑惑。)
开示一切妙境界,尽除一切诸障碍,(开示一切妙境界,完全去除一切障碍,)
成就一切清净刹,出生一切如来智。(成就一切清净刹土,生出一切如来的智慧。)
欲见十方一切佛,欲施无尽功德藏,(想要见到十方一切佛,想要布施无尽的功德藏,)
欲灭众生诸苦恼,宜应速发菩提心。(想要灭除众生的苦恼,应当迅速发起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