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华严经》第三十四卷(白话译文)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一(2 / 2)

佛子!菩萨住在这欢喜地后,因为大愿的力量得见许多佛。所谓:见到了数百佛、数千佛、数百万佛、数亿佛、数百亿佛、数千亿佛、数百千亿佛、数亿那由他佛、数百亿那由他佛、数千亿那由他佛、数百千亿那由他佛。都以大心、深心,恭敬尊重,侍奉供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用来奉施,也用来供养所有僧众,以这些善根都回向至无上的菩提。佛子啊!这位菩萨因为供养诸佛的缘故,成就了众生法,以前两种方法摄取众生,就是布施、爱语;后两种方法,只是以信仰的力量,行为还没有很好地通达。这位菩萨,在十波罗蜜中,檀波罗蜜最为增上;其他的波罗蜜不是不修行,只是随力随分。这位菩萨随所勤奋修行,供养诸佛,教化众生,都是以修行清净地法,所有的善根都回向至一切智地,越来越明净,调柔成就,随意可用。佛子啊!譬如金匠善于炼金,多次投入火中,越来越明净,调柔成就,随意可用。菩萨也是这样,供养诸佛,教化众生,都是为了修行清净地法,所有的善根都回向至一切智地,越来越明净,调柔成就,随意可用。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在初地,应该向佛菩萨善知识推求询问,在这地中相及得果,没有满足,为了成就这地的法;也应该向佛菩萨善知识推求询问,第二地中相及得果,没有满足,为了成就那地的法;也应该这样推求询问,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地中相及得果,没有满足,为了成就那地的法。这位菩萨善于知道所有地的障碍对治,善于知道地的成坏,善于知道地的相果,善于知道地的修行,善于知道地的法清净,善于知道地的地转行,善于知道地的地处、非处,善于知道地的地殊胜智慧,善于知道地的地不退转,善于知道净化所有菩萨地乃至转入如来地。佛子啊!菩萨这样善于知道地的相,从初地起行不断,这样乃至入第十地没有断绝;由于这些地的智慧光明,成就了如来的智慧光明。佛子啊!譬如商主善于知道方便,想带领所有商人前往大城,在未出发时,先问路上的功德过失,以及住宿的地方安危,然后准备路上的资粮,做应该做的。佛子啊!那位大商主虽然还未出发,能知道路上所有安危的事情,善于用智慧考虑观察,准备他所缺的,带领所有商人乃至安全到达那大城,自己和众人都免除了忧患。佛子啊!菩萨商主也是这样,住在初地,善于知道所有地的障碍对治,乃至善于知道所有菩萨地的清净,转入如来地,然后才准备福智资粮,带领所有众生经过生死的旷野险难之处,安全到达萨婆若城,自己和众生都不经历患难。所以,菩萨应常不懈地勤奋修行所有地的殊胜净业,乃至趣入如来智地。

佛子!这叫做:简略讲述菩萨摩诃萨入菩萨初地的门,广泛地说则有无量无边百千阿僧只的差别事。佛子啊!菩萨摩诃萨住在这初地,多数做阎浮提王,豪贵自在,常护持正法,能用大施舍摄取众生,善于除去众生的吝啬贪婪之垢,常行大施舍没有穷尽。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像这样所有的行为,都不离开念佛,不离开念法,不离开念僧,不离开念同行菩萨,不离开念菩萨行,不离开念所有波罗蜜,不离开念所有地,不离开念力量,不离开念无所畏,不离开念不共的佛法,乃至不离开念具足一切种类、一切智慧的智慧。又这样想:“我应当在所有众生中为首、为胜、为殊胜、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为导、为将、为帅,乃至为一切智慧的依止者。”这位菩萨如果想舍离家在佛法中勤奋精进,就能舍离家、妻子、五欲,依如来的教导出家学道。出家后,勤奋精进,在一念之间,得到百三昧,得见百佛,知道百佛的神力,能动百佛的世界,能过百佛的世界,能照百佛的世界,能教化百世界的众生,能住寿百劫,能知道前后际各百劫的事,能入百法门,能示现百身,于每一身示现百菩萨作为眷属;如果以菩萨的殊胜愿力自在示现,超过这个数目,百劫、千劫、百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数知。

那时候,金刚藏菩萨想要再次阐述其意义,便用颂诗说:

“若人集众善,具足白净法,(如果有人聚集了众多的善行,具备了纯净无瑕的法门,)

供养天人尊,随顺慈悲道,(供养尊贵的天人,跟随慈悲的道路,)

信解极广大,志乐亦清净,(信念和理解极为宽广,志向和乐趣也清净,)

为求佛智慧,发此无上心。(为了寻求佛陀的智慧,发起这无上的心。)

净一切智力,及以无所畏,(净化一切智慧的力量,以及无畏的精神,)

成就诸佛法,救摄群生众,(成就所有佛法,救度众生,)

为得大慈悲,及转胜法轮,(为了获得大慈悲,以及转动胜妙的法轮,)

严净佛国土,发此最胜心。(庄严清净佛的国土,发起这最胜的心。)

一念知三世,而无有分别,(在一念之间知晓三世,却没有分别,)

种种时不同,以示于世间。(各种不同的时间,以此向世间展示。)

略说求诸佛,一切胜功德,(简略地说,寻求所有佛陀,一切优越的功德,)

发生广大心,量等虚空界。(发起广大的心,其量等同于虚空界。)

悲先慧为主,方便共相应,(慈悲为先,以智慧为主,方便与之相应,)

信解清净心,如来无量力,(信念和理解清净的心,如来无量的力量,)

无碍智现前,自悟不由他,(无碍的智慧显现在前,自我觉悟不依赖他人,)

具足同如来,发此最胜心。(完全具备等同于如来,发起这最胜的心。)

佛子始发生,如是妙宝心,(佛子刚开始发起,这样的妙宝心,)

则超凡夫位,入佛所行处,(就超越了凡夫的位置,进入了佛所行的地方,)

生在如来家,种族无瑕玷,(生在如来的家中,种族没有瑕疵,)

与佛共平等,决成无上觉。(与佛共同平等,决定成就无上觉悟。)

才生如是心,即得入初地,(刚发起这样的心,就能进入初地,)

志乐不可动,譬如大山王,(意志和乐趣不可动摇,比如大山之王,)

多喜多爱乐,亦复多净信,(充满喜悦和爱乐,也充满清净的信念,)

极大勇猛心,及以庆跃心,(具有极大的勇猛心,以及庆祝和跳跃的心,)

远离于斗诤,恼害及嗔恚,(远离争斗,烦恼和愤怒,)

惭敬而质直,善守护诸根,(具有羞耻心,尊敬和直率,善于守护所有的感官,)

救世无等者,所有众智慧,(救度世间无与伦比者,拥有所有的智慧,)

此处我当得,忆念生欢喜。(在这里我应当得到,回忆起来心生欢喜。)

始得入初地,即超五怖畏,(刚开始进入初地,就超越了五种恐惧,)

不活死恶名,恶趣众威德。(不活、死亡、恶名、恶趣、众多威德。)

以不贪着我,及以于我所,(因为不贪恋自我,以及我所拥有的,)

是诸佛子等,远离诸怖畏。(这些佛子们,远离了所有的恐惧。)

常行大慈愍,恒有信恭敬,(常常实行大慈愍,永远有信念和尊敬,)

惭愧功德备,日夜增善法。(具备惭愧和功德,日夜增长善法。)

乐法真实利,不爱受诸欲,(喜爱法门的真实利益,不沉迷于各种欲望,)

思惟所闻法,远离取着行。(思考所听到的法门,远离执着的行为。)

不贪于利养,唯乐佛菩提,(不贪恋利益和供养,只喜爱佛的菩提,)

一心求佛智,专精无异念。(一心寻求佛的智慧,专注而无杂念。)

修行波罗蜜,远离谄虚诳,(修行波罗蜜,远离奉承和欺骗,)

如说而修行,安住实语中。(按照所说的去修行,安住在真实的语言中。)

不污诸佛家,不舍菩萨戒,(不玷污佛的家族,不放弃菩萨的戒律,)

不乐于世事,常利益世间。(不沉溺于世俗之事,常常利益世间。)

修善无厌足,转求增胜道,(修行善法永不满足,进一步寻求更胜的道路,)

如是好乐法,功德义相应。(像这样喜爱法门,功德与意义相符合。)

恒起大愿心,愿见于诸佛,(永远发起大愿心,愿见到所有佛陀,)

护持诸佛法,摄取大仙道。(保护和维持所有佛法,吸收大仙的道路。)

常生如是愿,修行最胜行,(常常生起这样的愿,修行最胜的行为,)

成熟诸群生,严净佛国土。(使众生成熟,庄严清净佛的国土。)

一切诸佛刹,佛子悉充遍,(所有佛的国土,佛子全都充满,)

平等共一心,所作皆不空;(平等地共同一心,所做的都不落空;)

一切毛端处,一时成正觉。(在所有毛端的地方,同时成就正觉。)

如是等大愿,无量无边际。(像这样的大愿,无量无边。)

虚空与众生,法界及涅盘,(虚空与众生,法界及涅盘,)

世间佛出兴,佛智心境界。(世间佛陀出现,佛的智慧心境界。)

‘如来智所入,及以三转尽,(“如来智慧所进入的,以及三次转动的极限,)

彼诸若有尽,我愿方始尽;(那些如果有尽头,我的愿望才开始结束;)

如彼无尽期,我愿亦复然。’(像那无尽的期限,我的愿望也是如此。”)

如是发大愿,心柔软调顺。(这样发起大愿,心柔软而顺从。)

能信佛功德,观察于众生,(能够相信佛的功德,观察众生,)

知从因缘起,则兴慈念心:(知道从因缘生起,就产生慈悲的心:)

‘如是苦众生,我今应救脱。’(“这样受苦的众生,我现在应该救度他们。”)

为是众生故,而行种种施,(为了这些众生,实行各种布施,)

王位及珍宝,乃至象马车,(王位和珍宝,甚至大象、马车,)

头目与手足,乃至身血肉,(头、眼睛、手、脚,甚至身上的血肉,)

一切皆能舍,心得无忧悔。(一切都能舍弃,心无忧虑和后悔。)

求种种经书,其心无厌倦,(寻求各种经书,心无厌倦,)

善解其义趣,能随世所行,(善于理解其意义和方向,能够随顺世间的行为,)

惭愧自庄严,修行转坚固,(以惭愧自我庄严,修行变得更加坚固,)

供养无量佛,恭敬而尊重。(供养无量的佛,恭敬而尊重。)

如是常修习,日夜无懈倦,(这样常常修习,日夜不懈,)

善根转明净,如火炼真金。(善根变得更加明亮纯净,如火炼真金。)

菩萨住于此,净修于十地,(菩萨住在这里,净化修行十地,)

所作无障碍,具足不断绝。(所作没有障碍,完全不缺。)

譬如大商主,为利诸商众。(比如大商主,为了利益所有商人。)

问知道险易,安隐至大城。(询问知道路途的险易,安全地到达大城市。)

菩萨住初地,应知亦如是,(菩萨住在初地,应该知道也是如此,)

勇猛无障碍,到于第十地。(勇猛没有障碍,到达第十地。)

住此初地中,作大功德王,(住在这初地中,成为大功德王,)

以法化众生,慈心无损害。(用法门教化众生,慈悲的心没有伤害。)

统领阎浮地,化行靡不及,(统领阎浮提地,教化行为无处不至,)

皆令住大舍,成就佛智慧。(使他们都安住在大舍,成就佛的智慧。)

欲求最胜道,舍己国王位,(想要寻求最胜的道路,舍弃自己的国王之位,)

能于佛教中,勇猛勤修习,(能够在佛教中,勇猛勤奋地修习,)

则得百三昧,及见百诸佛,(就能得到百种三昧,以及见到百位佛陀,)

震动百世界,光照行亦尔,(震动百个世界,光照行为也是如此,)

化百土众生,入于百法门,(教化百个国土的众生,进入百种法门,)

能知百劫事,示现于百身,(能够知晓百劫的事情,示现于百种身体,)

及现百菩萨,以为其眷属;(以及示现百位菩萨,作为他们的眷属;)

若自在愿力,过是数无量。(如果是自愿的力量,超过这个数目无量。)

我于地义中,略述其少分,(我在地的意义中,简略地叙述一小部分,)

若欲广分别,亿劫不能尽。(如果想要广泛地分别,亿劫也说不完。)

菩萨最胜道,利益诸群生,(菩萨最胜的道路,利益所有众生,)

如是初地法,我今已说竟。”(像这样的初地法门,我现在已经说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