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外墙公司。菲勒蒙此刻确信,这件事就是他们干的。
“您知道那块陨石最终怎么样了吗?”
“当然是卖掉了。应该有记录才对。啊,找到了。没错,是四个坐着马车来的绅士,花了10英镑买走的。”
菲勒蒙错了。
回到伦敦后,菲勒蒙避开黄色外墙公司的监视,调查了该地区的房地产交易记录。
“价格并不高啊。”
“大家都觉得那块陨石不吉利。只能放在仓库里,都想赶紧处理掉。既然有人愿意出钱,当然就卖了。”
正如菲勒蒙所听到的那样,在陨石坠落几十年后,也就是十九世纪初,维肯德地区的房地产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更迭。
之后,土地所有者一直没有变化,直到1878年才最后一次变更,并且一直保持至今。
“为什么?”
“据说,那块陨石上刻着字。虽然很难相信,但如果是真的,那就太可怕了。”
“您知道是什么字吗?”
“我记得很清楚……没错。”
目前维肯德地区的拥有者是,
“oracle,肯定是这个词。”
亚瑟·弗兰克。
与此同时,与弗兰肯斯坦的催促相反,南极探险再次被大幅推迟。沙克尔顿报告说,原定的登陆地点冰层崩塌了。
因此,需要重新规划航线。在沙克尔顿再次往返南极几次,建好营地之前,探险队只能继续等待。
不知为何,这件事让弗兰肯斯坦异常焦躁。
他甚至当众与亚瑟大吵一架,然后消失了。至此,弗兰肯斯坦与学会合作的目的——前往南极——终于真相大白。只是,至于他究竟为何执着于南极,仍然是个谜。
幸运的是,被拖延的并非只有他们。
由皇家地理学会和皇家海军主导的斯科特探险队也迟迟未能出发。官方的理由是天气恶劣,但实际上是因为他们的赞助商——黄色外墙公司——内部出现了分裂。
以塞西尔·罗兹的德·布莱克斯通为首的四家公司,即所谓的“非洲派”,每天都在国会大厦前宣称,即使没有其他公司的支持,他们也要独自出发。
而他们的对立派,“白星航运”和其他五家公司组成的“南极派”,则针锋相对,并通过伦敦史料记录公司的《the London》日报对“非洲派”进行猛烈抨击。
一直以来被视为铁板一块的管理委员会,如今却公开内讧,这成了伦敦上流社会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人们纷纷猜测这场争斗将如何收场。
菲勒蒙对此感到十分困惑。他之前遇到的所有组织,都是以一个绝对的领导者为核心,从未出现过这种情况。更何况,无论是南极还是非洲,这些项目似乎都与他们宏伟的野心格格不入。
无论如何,这对菲勒蒙来说是件好事。
如今皇家学会、老法院大学和通用服务局都已分崩离析,黄色外墙公司无疑是伦敦最具威胁性的势力。他们的内讧,让菲勒蒙感到一丝安慰。
到这里,你应该已经了解菲勒蒙在过去五个月里的经历了。这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伦敦的地下世界正在走向终局。这不仅关系到菲勒蒙和弗兰克学会,也关系到他认识的所有人。
通常情况下,都不是什么好事。
……这是一个菲勒蒙认识的年轻人最后的遭遇。
正如之前多次提到的那样,伦敦人热爱怪谈。他们喜欢在每个阴影下窥探鲜血和疯狂,喜欢在深夜用匕首般锋利的舌头,在别人的心中留下伤痕。
1898年6月13日,一篇报道占据了报纸的头版头条。这篇报道迅速传播开来,即使四家印刷厂同时开工,也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菲勒蒙隐约听说过这篇报道的内容。傍晚时分,他好不容易买到一份报纸,想着玛丽或许会感兴趣,便带回了家。
然而,菲勒蒙自己早已对伦敦市民的大惊小怪感到厌烦,对这篇报道也提不起丝毫兴趣,于是看都没看一眼,就把报纸递给了玛丽。
一个小时后,玛丽尖叫着跑了过来。
“怎么了?”
玛丽很少大声喧哗,菲勒蒙吓了一跳,立刻从抽屉里掏出手枪。
“先生,你快看这个!”
她说着,将菲勒蒙傍晚买回来的报纸递给他看。菲勒蒙顿时泄了气,把手枪放了回去。
“别一惊一乍的。”
“什么?”
“我一直跟你说,这些都是假的。你应该给孩子们做个好榜样。”
菲勒蒙漫不经心地看向玛丽摊开的报纸。
“杀人怪物……嗯,确实挺稀奇的。”
“现在不是说这种风凉话的时候!”
“什么风凉话?你这说话的语气是怎么回事?”
“就是风凉话!”
玛丽寸步不让地反驳道。菲勒蒙心想,她刚来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也不知道是受了谁的影响。
报道的标题是这样的:
《猎奇!伦敦惊现杀人怪物!》
每当销量下滑时,这种报道就会例行公事般地出现。耸人听闻的插图,对尸体过分渲染的描写,简直不堪入目……
但这次不同。
原本应该放着龇牙咧嘴的怪物插图的地方,却是一张照片。照片拍得很匆忙,画面模糊不清,所有物体都笼罩在一层雾气中。从技术角度来说,这张照片拍得很糟糕,但这反而让这篇报道显得更加阴森恐怖。
原本应该充斥着三流怪谈作家杜撰的粗制滥造的文字的地方,却是一篇措辞严谨、带有政治色彩的评论文章。文中反复出现“警察”、“警探”、“过度”、“失职”、“责任”等字眼。
然后,菲勒蒙看到了照片中男子的名字。
“他怎么会在这里?”
杀人怪物的名字是彼得·威尔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