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的秋收季节到了,生产队的男女社员们都下地收晚稻去了。章美英因为身边有两个孩子要照看,特别是儿子双双还要吃奶,很少下地干活。不过,有时双双吃饱后,她也把双双和丹丹交给他们的公公赵忠湖照看一会,自己抽空下田割半天稻子,生产队也给她记几个工分。
有一天,章美英上午去割了半天稻子,下午就没有去了,带着孩子到外面走了一圈,回家晚了一点,没有帮着做好晚饭。双双的婆婆吴冬莲和小姑姑慧英从田里收割回来,一看冷清的厨房,慧英有点不高兴,嘴巴嘟咙了一句:“不下地干活,连饭也不会做了吗?”
章美英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便回敬了一句:“你还是个姑娘,要是你也有两个孩子,兴许还不如我呢。”
看到姑嫂拌嘴,吴冬莲便说:“你们俩都少说两句,吃饭早一点晚一点有什么关系,以前我一个人带你们五兄妹时,还不是照样上山砍柴、下地干活,也没看到饿坏哪一个。”
吴冬莲的话,明的是说两人,实际上是护着小女儿。章美英当然听得出来,心里虽然不高兴,但还是忍住没有顶撞妈妈。
这天晚上,双双又开始拉肚子了,他只要拉肚子,不到县中医院找孔医生看病捡两副药回来,就不会好转,而且还必须是孔医生看,换了别的医生看还不行。可是,章美英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了,而且今天晚上不吃点止泄药,双双会一个晚上睡不安宁。于是,她趁着儿子刚拉完肚子又吃了奶睡着了的空隙,跟妈妈打了个招呼,骑上自行车直奔牛石岭。好在有点月光,路面视线很好,她很快来到赵洪明所在的店门口。听到喊声,赵洪明开门出来,她把儿子病了,急需买点药回去的事说了,她知道牛石岭有卫生所。
赵洪明进到店里把情况跟覃斌一说,覃斌叫他赶快去买药,并让他陪着章美英回去,明天带儿子去县里医院看病,后天早上再来上班。赵洪明问他要不要向黎经理请个假,覃斌说一会儿他跟黎经理讲。
赵洪明领着章美英到街上的卫生所买了药后,他骑上自行车,章美英坐在后架上,一路朝家里赶去。在回家的田埂路上,就听到双双的哭声,原来他早就已经醒了,婆婆正在哄着他。
章美英拿杯子到热水瓶里倒了一点开水,再拿一个杯子来回倒凉,把买回的药丸碾碎,用小勺挠了一点往双双的嘴里喂,双双不吃,弄了老半天才把调好的药喂完。
自从赵洪明在牛石岭上班后,每周只能在家里呆一天,一般都是头天晚上回来,后天早上走,很少有时间照顾章美英和孩子。他自己好像也比广州回来时瘦了好多,是营养不良,还是工作上劳累,或者还有其他什么原因不得而知。为此,章美英只要他一回来,便在他耳旁说些担忧的话,有时,也向他倾诉心中的烦恼。赵洪明总是劝她放宽心,有时还学着苏联电影《列宁在一九一八》里瓦西里的话“不要急,不要急,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来劝慰她。
一天,赵忠湖要赵洪明买两床晒垫回来晒稻子,因为近来天气不太好,生产队准备把毛谷分到各家各户晒。赵洪明没有和章美英通气,就从店里买了两床晒垫回家。章美英认为赵洪明的工资本来不多,平时小孩连玩具、零食都舍不得买一分钱。爸爸要他买晒垫,他就真的买,而且一买就是两床。相比之下,她觉得自己和孩子还没有放在丈夫的眼里。
为此事,章美英第一次跟赵洪明发生了争吵,赵洪明一怒之下,顺手将她一推,谁知用力过猛,章美英的头部一下撞到旁边的柜角上,额前顿时青肿起来,章美英哪里受得了,不由放声大哭,把住在附近的舅舅们都惊动了。在亲人们的劝说下,章美英才停止了哭声,赵洪明看到受伤的妻子,心里也感到非常后悔。
家里的几次纠纷,引起了赵洪明的深思。他知道如今已不像从前,如果还像以前那样眼里只有父母弟妹,而放松了照顾妻子儿女的责任,势必会造成更大的家庭矛盾。以前,章美英有几次向他提出分家单过的想法,都被他婉言拒绝了。如今看来,章美英提出分家的意见也有一定的道理,如果分了家,做多做少、日子过得好过得坏都是自己的事情,至少章美英出不出工、工分挣多挣少是她自己的事,小妹和妈妈也就不会为此再多发议论,引起不必要的家庭纠纷,让他和爸爸夹在中间不好做人。想到这些,他觉得有必要跟爸爸好好商量一下这个问题。于是,他找了一个机会,把他的想法跟爸爸说了一下,爸爸说让他考虑考虑再说。
赵忠湖自从退休回家后,也发现了这个家庭存在的各种矛盾,只是苦于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他和吴冬莲生了2男3女5个孩子,赵洪明是长子,无论是当兵前还是当兵后,他对家庭的贡献最大,当兵前他是家里的主要劳力,这个房子就是他当兵前亲手盖起来的。当兵后一直帮他撑起这个家,尤其让他感动的是,当兵才半年,儿子就把节省的津贴费和入伍前亲友一块两块送给他的钱加在一起寄回五十元让他向生产队投资,好让家里的人能吃上生产队的平均口粮。到儿子结婚时,身上几乎没存什么钱,大部分都补贴家用了。小儿子赵洪亮顶替他参加了工作,如今在湘潭培训学习。大女儿赵小静、二女儿赵小清已经出嫁,并各自有了孩子,眼下只有小女儿赵小倩(慧英)在身边。当儿子提出分家的建议时,他虽然一时感到有点突然,但过后仔细一想,觉得也是个办法,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兄弟之间的积极性,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发生。于是,他跟老伴吴冬莲商量后,同意了儿子的意见,并且趁儿子在家休息的机会,把住在潘家湾的两个弟弟赵忠禄、赵忠华和大姐夫的长子焦长庚、赵洪明的大舅、三舅以及生产队的谭会计请到家里,共同商议分家事宜。
一开始,亲戚们认为最好不要分家,他们认为有赵忠湖的退休工资和赵洪明兄弟俩的工资收入,这个家的日子应该过得很好。但经过赵忠湖再三说明原委后,亲戚们也觉得似乎有些道理,不过他们坚持一个概念,分家只能是赵洪明、赵洪亮两兄弟分家,而不是长子与父母兄弟姊妹分家,在次子没有结婚前,父母和小妹妹慧英仍然与次子在一起生活。意见统一后,由谭会计写出财产清单,分成两份,做成两个纸团,以抓阄的形式划分财产。赵忠湖让赵洪明先抓,赵洪明说,弟弟不在家,应该让弟弟先抓,并建议请大表哥焦长庚代弟弟抓阄,大家一致同意。于是,大表哥代替赵洪亮先抓阄,赵洪明才抓起剩下的一个。
抓阄的结果是,赵洪明分到西边的两间房子和猪圈,弟弟分到东边的两间房子以及老厨房改成的房子和厨房,客厅共用,其他的生产生活用品之类的东西也是分成两份。
分家后的第二天,赵洪明做了一天的蜂窝煤,第三天就自己生火做饭了,当看到儿子一家单独吃饭时,赵忠湖还是忍不住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不久,赵忠湖请人在屋后另外盖了一间猪圈,让出老猪圈给章美英养了两头小猪。
自从分家后,章美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每天一早起来做饭、煮猪食,有时煤炉灭了,还要重新生火,饭没做熟,猪食未煮好,孩子又醒了,常把她搞得手忙脚乱。每天,她还要趁双双睡觉的机会,带着丹丹去拾柴、寻猪草。她抽空挖了几块地,用粪桶担了猪粪施在地里做底肥,在地里种了一些蔬菜。特别是种的白菜,长得绿油油的,两头小猪全靠这些白菜叶子喂大。
章美英在娘家时,也是一个泼辣能干的姑娘。她是家中的老大,下面有3个弟弟3个妹妹,她21岁时,父亲病故,当时小弟弟还不满3周岁,是她协助妈妈撑起了这个家。那时,她正在大队学校担任民办教师,每天早晨,她会割一担牛草回来后才赶去学校上课。晚上回家一边备课批改作业一边照看弟妹,很晚才能休息。
章美英和赵洪明是在1974年6月20日经她的高中同学的妈妈介绍认识的,从此拉开了通信5年的恋爱序幕。期间,章美英辞去民办教师,转学驾驶大型拖拉机。那时,她是县里屈指可数的几个女拖拉机手,下田耕地、上路拉货,一干就是几年。就连与赵洪明结婚的蜜月里,她也是每天出车,晚上才骑自行车回家与丈夫相聚,怀了丹丹6个月了,还开着拖拉机在沿溪耕田。如果说她是个不想干活的懒人,那绝对是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