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家后不久,古家冲生产队也在农村改革的浪潮中,实行了家庭联产责任制。章美英和两个孩子分到了两亩五分田、一片油茶林、一片山林。
春耕时节,生产队长考虑刚刚分田到户,许多农户没有耕田育种的经验。于是,队委会研究决定,早稻统一耕田、统一育种、分户插秧和管理,晚稻再由各家各户自理。
章美英为了育好秧苗,一担又一担地挑着猪粪下到冰冷刺骨的秧田里,又用锄头分好垄,把秧田弄得平平整整。她的这些行动让原先认为她只会开拖拉机,不会干农活,成天抱着孩子玩的社员们大跌眼镜,暗地里发出啧啧的称赞声:“想不到赵忠湖的儿媳妇还真能干,还真能吃得苦,霸得蛮!”
为了防止寒潮来临时冻坏秧苗,章美英只要等双双睡觉了,就立即拿上镰刀到附近的山上砍毛柴,回来用铡刀铡成一寸长短,说是准备盖秧。
1982年3月底,赵洪明从牛石岭调到县城北郊筹建冷饮厂。这里原是郊区供销社的一栋仓库,制冷机器和其他相关设备都已到了,但水电要重新安装。赵洪明到自来水公司和电力公司去联系了几次,人家只接了申请报告,说有空到现场察看了再进行设计施工。他又按照卫生防疫站的要求,请人把厂房布置好,在征得卫生防疫站的同意后,请蔑匠用楠竹做倒顶。如今万事俱备,只等水电安装了。然而,“水佬倌”和“电老虎”却不好侍候。他今天又去了这两家公司,得到的回答是这几天没空,他无可奈何,只好回到厂里坐了一会就回家了。
章美英养的两头小猪已长到上百斤了。自从分家后,章美英一天到晚忙这忙那,但有时也给赵洪明增加不少麻烦。尤其是赵洪明到县城工作后,离家近了,加上厂里还没正式开工,因此,赵洪明可以每天回家住。于是,章美英只要一忙,就把双双往赵洪明手里一放,有时甚至要他抱着双双去厂里。她对赵洪明说:“反正你现在只是在筹备,又没正式开工生产,不如帮我带带孩子,好让我腾出手来多干点地里的活。”赵洪明想想也是,反正儿子已经断了奶,只要喂他吃饱了饭,他就不哭不闹了。于是,只要不是去别的单位联系工作,他就抱着双双去厂里,好在厂里没别人,只有他一个人在筹备,带着双双还不至于寂寞。
这天傍晚,章美英听到收音机里播送的明后两天天气转晴,适合农民春播的消息,等赵洪明和双双从城里回来后,她把天气转好的消息告诉了赵洪明,要他明天帮忙播种。
深藏多日的太阳终于露脸了,章美英从队长那里领回发芽了的种子,赵洪明用脸盆装上种子,均匀地撒在秧垄上,又用竹扫把轻轻扑打盖上泥浆,最后铺上铡好的毛柴。
几天后,秧苗钻出了毛柴。又过了一个星期,被前来检查春耕生产的区妇联主任看见了,她问陪同的大队和生产队干部说:“这是谁家的秧苗,长得稀稀拉拉的。”
当有人告诉她这是赵洪明家里的时候,区妇联主任笑了笑说:“怪不得,人家当兵十几年才回来,哪会育什么秧!”
这话传到章美英的耳朵里,她先跑到别人的秧田看一看,再跟自己的秧苗比一比,确实比人家的差得多。晚上,赵洪明刚回家,章美英就把他好一顿数落:“早知你这么不懂干农活,就不要冲什么好佬,我还不如请人帮忙播种,也省得让人看笑话。”
赵洪明在城里抱着双双跑了一整天,手脚麻木,腰酸背痛,听到妻子的数落,心里很不好受,便没好气地回敬了一句:“你早知道我没干过多少农活,是你自己硬要我播种的,活该!”
章美英平时很少见丈夫顶她,今天觉得非常反常,以为丈夫嫌弃她了,于是,把正在炒菜的锅铲一丢,从赵洪明手上接过双双,生着气回房去了。
赵洪明拿起丢在一边的锅铲,继续把菜炒好盛到碗里,先把在外面玩的女儿喊了回来,再回房叫章美英抱双双出来吃饭。章美英干活累了一天,中午随便就着豆豉辣椒吃了一点饭,肚子早就饿了,见丈夫来叫,便顺着台阶往下走,抱着双双从房里出来吃饭。
饭后,赵洪明洗碗刷锅,章美英这时消了气,给丹丹、双双洗澡换衣。
睡觉前,赵洪明对章美英说:“你在家劳累,这我知道,田里的秧长得不好,我也看见了。但你不要着急,再过几天你就知道我们的秧怎么样,告诉你吧,我是故意将种子撒得稀一点,好让秧苗长得粗壮一些。别人家的秧密密麻麻,现在好看,将来不见得比我们的好。”
又过了十几天,区长从秧田路过,他问队长说:“这是谁家的秧?”
“赵洪明家的。”队长回答说。
“到底是当过兵的人,见过世面,我看你们大队的秧就数他家的最好,你们看,这些秧苗根根长得多粗壮,栽下去特别容易返青。”区长夸赞说。
这话又传到章美英的耳朵里,她开心地笑了,等赵洪明回到家里,她把区长的话学说了一遍,言语中流露出对丈夫的信赖。
插秧了,章美英请她的二弟章继明前来帮忙,他们三人整整插了两天。由于秧苗粗壮,插下去很快返青,一点也不比别人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