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割线————]
一、赫密斯派 (hermeticism)
? 历史:
o 赫密斯派的名字来源于 hermes trismegistus,意为“三倍伟大的赫密斯”。
o 学派在希腊时代已存在,无固定组织,以小组秘密传承。
o 罗马帝国基督宗教成为正统后逐渐式微,文艺复兴后由费奇诺重新介绍至欧洲。
? 文献:
o 最早文献为费奇诺翻译的《秘义集成》(corpus hermeticum),共十七篇。
o 文献作者多不可考,常托名托特神或赫密斯。
? 简介:
o 赫密斯派非系统化单一理论,可视为早期西方神秘学的经验总结。
o 主张人生为精神旅程,最终与神性合一。
o 强调研究自然法则了解神性展现,修行求精神精进。
o 认为万物一体,人应身心灵平衡,与自然秩序和谐。
? 早期文献内容:
o 提及占星学、炼金术和魔法的使用方法。
? 影响:
o 赫密斯派文献是西方神秘学主要思想来源。
o 影响占星学天人合一思想,提出宇宙论和秘传心理学。
o 是炼金术发展的理论基础,许多魔法研究者自居为传承者。
o 学说被现代神秘学者吸收诠释,无单纯教授赫密斯派的学校。
<( ̄︶ ̄)↗[————分割线————]
二、诺斯替派 (Gnosticism)
? 历史:
o 名称来自希腊文“Gnosis”,意为“知识”,亦称“灵知派”。
o 公元1至2世纪盛行于地中海,被视为早期基督教的大敌。
o 在叙利亚和亚历山大港建立崇拜组织,3世纪后因基督教打压消失。
o 影响犹太教、基督教及伊斯兰教某些派别。
? 文献:
o 中世纪后在欧洲消失,大多说法来自反对者。
o 1945年埃及发现诺斯替派抄本,提供第一手资料。
? 简介:
o 信仰精神为人的本质,肉体为精神牢笼。
o 认为“灵知”是解救人脱离物质世界的唯一方法。
o 救赎是宇宙性过程,突破肉体限制,通过星体考验,回归纯净状态。
o 带有密契主义色彩,相信造物主具有男性面和女性面。
o 允许女性担任领导和主持仪式。
? 影响:
o 为众多密契主义源头,影响犹太密契主义和基督教密契主义。
o 神智学会吸收诺斯替派思想。
o 容格研究诺斯替派思想受到启发。
<( ̄︶ ̄)↗[————分割线————]
三、喀巴拉 (Kabbalah)
? 历史:
o 犹太密契主义中最着名的派系,原意为“传统”。
o 早期以口传方式秘密解释经典,11世纪成为明显区分的宗教团体。
o 在法国南部和西班牙有显着影响力,14世纪初达顶峰,流传至今。
? 文献:
o 代表性着作包括《光明之书》(bahir)、《创造之书》(Sepher Yetzirah)和《光辉之书》(Zohar)。
o 许多内容仅口头传承,禁止书写。
? 简介:
o 认为世界创造与飞升救赎过程相反,了解创世秘密可找到救赎方法。
o 以生命之树(tree of Life)为象征,含十个流溢层(Sephiroth)和二十二条路径(paths)。
o 与万事万物对应,为密契修行和仪式魔法的重要工具。
? 学派划分:
o 理论喀巴拉:专指密契修行法门。
o 实用喀巴拉:指魔法应用。
? 影响:
o 西方神秘学项目多受喀巴拉影响。
o 密契修行方法广泛采用。
o 万物对应体系为仪式魔法相应系统主要来源。
o 文字数字化方法为灵数学源头。
o 手相学、塔罗牌、符咒学、炼金术等领域均有喀巴拉影响。
o 希伯来文成为西方神秘学重要文字。
<( ̄︶ ̄)↗[————分割线————]
四、炼金术 (Alchemy)
? 历史:
o 名称结合阿拉伯文和希腊字根,指金属浇铸。
o 12世纪传入欧洲,17世纪达顶峰,科学革命后逐渐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