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炼金术与寂静主义(1 / 2)

巫师手札 树篱女巫 2868 字 4个月前

一、炼金术中的初始物质

“初始物质”是一个核心概念,它代表了一种原初的、未分化的状态,蕴含着无限可能性。

这种物质被视为能量与物质之间的桥梁,是一切存在的基础。

初始物质的定义:

初始物质是所有物质共有的,无形的原始形态,存在于有形物质之下。

赫密士学派的观点:

赫密士学派认为初始物质是从混沌中浮现,并由“一的心智”所引导和塑造。

炼金术对初始物质的应用:

炼金术士认为初始物质是实际存在的,可以通过实验从物质中提取出来。

与初始物质的灵性连结:

炼金术士通过冥想、祈祷和仪式与初始物质建立联系,利用意识与之共鸣,从而改变物质状态。

金属转化中的初始物质:

炼金术中,金属被认为在地底自然成熟,从基底金属逐渐转变成贵金属。

汞(水银)在此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因为它能液化其他金属并促进转化。

汞的特性与象征:

汞在自然状态下是液态,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和反射性,象征着不断变化和生命力。

帕拉塞尔斯的“三要素”理论:

帕拉塞尔斯提出“三要素”理论,将硫(能量)、盐(物质)和汞(光)视为构成万物的基本力量。

现代科学中的“三要素”:

“三要素”的概念在现代科学中以能量、物质和光的形式得以体现,如爱因斯坦的质能等价公式E=mc2。

魔法中的硫、盐、汞:

在魔法实践中,硫代表变化和生命力量,盐象征物质和形态,汞则是精神和意识的转变力量。

秘修团体与赫密士学派:

许多秘修团体,如美生会、神智学、东方圣殿骑士会等,都采纳了赫密士学派的炼金术和“三要素”理论。

赫密士学派的持久影响:

埃利法斯·列维认为赫密士学派的信念是一种永恒的哲学,它在历史上以不同的形式反复出现。

列维对赫密士学派的观察:

列维发现赫密士学派的信念渗透在古代文献、秘修团体的仪式和象征之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力量。

二、炼金术学派

【 赫密士学派】

核心特色:

赫密士学派的炼金术强调隐秘性和保密性;

类似于“气密”的概念,创造一个未受外界污染的灵性环境。

实践方式:

他们通过静心冥想、仪式和入门过程来追求开悟。

实修的核心在于“守默”,即在静默中领悟和接受宇宙的神圣信息。

赫密士门徒:

被称为“赫密士之子”的门徒通过“纯然接受”达到与宇宙最初临在境界的合一,并从中获得神圣灵感。

【玫瑰十字会】

玫瑰十字会的起源和影响:

玫瑰十字会以炼金术为基本教导;

由克里斯提恩·洛森库鲁斯创立,象征更高的善和智慧。

最初由八位医生组成,致力于免费治疗病患。

后来发展成为秘密兄弟会;

旨在推动欧洲的艺术、科学、宗教和政治向更开明的世界观转变。

文献和宣言:

十七世纪初,通过发表《兄弟会宣言》、《兄弟会自白》等文献公开存在。

着名成员:

包括约翰·迪伊、海因里希·昆瑞斯、法兰西斯·培根等历史上着名的炼金术士、科学家和哲学家。

玫瑰十字会的实践:

结合了现实与灵性的技术,基于转变的通用原则。

入门之路包含九个阶段的内外转变。

分支和衍生组织:

玫瑰十字会产生了近五十个新的组织;

包括黄金玫瑰十字互助会、美生会的玫瑰十字级次、玫瑰十字社等。

对其他组织如马丁教派、圣殿骑士团、黄金黎明会等人智学和神智学学会有深远影响。

现代玫瑰十字组织:

包括麦克思·韩德尔的玫瑰十字协会、杨·凡·里肯勃的金色玫瑰十字国际学校。

最大的组织为玫瑰十字古秘团(AmoRc),由哈维·史宾瑟·路易斯创立,总部设在美国。

【寂静主义运动】

寂静主义运动的核心理念:

寂静主义者与赫密士之子类似;

相信人的灵魂有能力内在地体验到神性;

即便身处尘世也能实现与神的合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寂静主义实践:

在文艺复兴时代;

许多炼金术士在个人的密室中以寂静主义的方式进行修炼;

这一点可以从他们留下的记录和日志中得到证实。

寂静主义的修炼方式:

这种修炼方式共分为四个阶段,具体如下:

静心冥想:

修炼者通过冥想来静心,寻求内心的平静和专注。

内省:

通过深入自我反省,修炼者探索自己内在的精神世界。

净化:

净化心灵,摆脱世俗的纷扰和杂念,以达到更高层次的精神纯净。

合一:

在长期的修炼和内在净化之后,修炼者力求达到与神性的合一状态。

以下是详细描述寂静主义的修炼方式:

第一阶段 - 静默

目标与准备:

目标:本阶段的目标是通过静默实现身体、心智和灵魂的放松与净化;

为更深层次的精神实践打下基础。

准备:选择一个安静、不易被打扰的环境,如清晨或个人休假时。

保持脊椎挺直的坐姿,闭眼,避免躺姿以免入睡。

身体层次的静默:

放松身体:从身体层面开始,通过深呼吸和放松肌肉来减少身体的紧张感。

撤离感官:逐渐将注意力从身体感觉和外部感官信息撤离。

心智层次的静默:

平静思绪:让心智中的思绪、情绪、记忆等自然平静,不对它们进行评判或反应。

无视分心:对于挥之不去的想法和情绪,采取无视的态度,不赋予它们额外的注意力。

避免执着:即使是正面的想法和自我审视的评论,也不要让它们成为心智的负担。

灵魂层次的静默:

释放欲望:放下世俗的欲望和内心的罪恶感、贪婪、骄傲等,以达到内心的平和。

超越自我:认识到灵魂的无限性,理解物质世界和自我行为无法束缚灵魂的本质。

内在平安:当灵魂层次达到静默时,会感到深深的爱和超越经验的平安。

守默的实践:

专注守默:在身体、心智和灵魂都达到静默后,专注于内在的守默,将个体意志消融在更广阔的神圣静止中。

结束静默:

自然退出:不设定时间限制,根据内在的感受和准备来决定退出静默的时机。

缓缓退离:当感觉时机已到,缓慢地将意识从静默状态中退出,结束当次的修炼。

意愿的重要性:

清晰意愿:整个过程需要一个清晰的意愿来引导和维持,这是保持静默和达到深层次静默状态的关键。

适时结束:当意愿变得模糊或不再清晰时,即是结束静默,返回日常意识的时机。

第二阶段 - 归复

过渡至归复阶段:

在成功掌握静默阶段后;

修炼者将进入归复阶段;

这一阶段的核心是完全臣服于神圣意志;

并寻求超越个人意志的更高指引。

归复的重点:

归复阶段的修炼者致力于放下个人意志;

接受神圣意志的引导,这通常发生在个人在自我改变过程中感到力竭或挫折时。

面对现实挑战:

修炼者可能遭遇来自同伴、家庭、工作、社会期待、教条或其他文化限制的阻碍;

这些阻碍可能导致个人无法实现其非凡的生命目标。

内省与自我认知:

归复阶段要求修炼者深刻反思自己过去如何拒绝生命中的神性;

以及这种拒绝如何影响了生活的灵性层次。

日常生活的挑战:

一些人可能因日常家务、繁忙活动、义务和工作而忽视了灵性生活,不相信神秘经验,或认为这会干扰现实目标。

另一些人可能因工作繁忙而无暇顾及灵性体验。

还有一些人可能因贪婪、否认、陋习或生活中缺少爱而采取唯物主义的态度。

归复阶段的修炼内容:

在归复阶段,修炼者反思自己的失败,接受灵性的实相;

认识到这些失败如何剥夺了生命的深度和意义,以及灵魂因此受到的伤害。

最终目标:

归复过程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出对治愈和完整性的真诚渴望,寻求灵魂的疗愈和复原。

持续的意愿与臣服:

修炼者需要保持清晰的意愿,完全臣服于神圣意志,以实现个人的转变和灵性的成长。

第四阶段 - 灌注的冥想

进入灌注的冥想:

灌注的冥想是寂静主义之道的最终阶段;

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因为它要求持续敞开朝向神圣恩惠的门户。

毫不费力的冥想:

从忆起阶段过渡而来;

个体进入一种毫不费力的冥想状态,观照神圣能量的灌注。

神圣能量的体验:

在这个阶段,个体将在一个更加伟大的存在的显现中体验到扩张的陶醉和深切的谦卑。

个人会感到完全满足、生机盎然,并感受到无需更多追求的完整。

追寻的结束与存在的喜乐:

狂热的追寻结束,个体在灵知的喜乐中存在,这是一种人类可以达到的稀有、美妙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