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君之?,忠君之事!
谢恩后。
甄权也第一时间向皇帝表决心。
宇文衍一向秉承“想要马儿跑,就得让马儿吃好”的原则。
但凡有能力,有本事,能把事情做好的臣子,他都不吝赏赐。
随后。
君臣二人就开设岭南医署之事进行了一番谋划,制定了相应章程。
这样的小事,宇文衍也不需要和政事堂大佬商量。
纸手谕告知就行。
诏书一下,按行政程序执行即可。
甄权告退离开后。
宇文衍凝视舆图上的岭南地区,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后世珠三角繁华、富庶的景象来。
春耕、春播时节的江南道。
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农忙景象。
大量获得土地的自耕农干劲十足,做农活的时候都是笑呵呵的。
有了土地。
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少部分农家已经用上了曲辕犁,以及其他各种先进铁制农具。
生产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
萧摩诃作为旧陈第一战将,武略过人,治理起地方来也不含糊。
短短大半年时间。
就把江南道政务梳理通顺,下属各级官府运转走上正轨。
建康城。
用于藏书的“贤文殿”已经改造完成。
从陈朝皇室、贵族手上缴获的图书典籍都将收藏于此。
和长安城的“文渊阁”一样,对天下所有学子免费开放。
“文渊阁”调派的学士、校书郎,以及印刷工坊的匠人,都已入驻“贤文殿”。
将和“贤文殿”学士一起,比对两地藏书,互通有无。
同时。
建设印刷工坊,进行雕版印刷。
两处藏书机构,都归小皇帝设立的弘文馆统管。
作为皇帝钦点的第一任馆主,大儒潘微近来可谓是春风得意,喜乐开怀。
在虞世南,欧阳询的辅助下,正召集南方颇具才华的学子,编纂《江都集礼》。
南方士子感受到了来自大周天子,来自朝廷的莫大尊重。
骄傲之余,内心对于被统一的那份抗拒与隔阂也在逐渐消失。
另外。
以建康城为中心。
各郡县的驿站改造,钱庄、官学建设,炼铁高炉等事务,都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从目前形势来看。
有杨素领兵坐镇,陈朝旧将萧摩诃安抚人心。
旧陈核心之地的江南道已经相对平稳地渡过了统一后的初始阶段。
不过,接下来的一两年才是最为关键的时期。
主要就是防止地方豪强作乱。
在宇文衍制定拉拢一批,打压一批,杀一批的策略下。
地方豪强这个毒瘤,或许能够温水煮青蛙那般被解决掉。
而且,朝廷大力推行均田、免税等一系列惠民政策,也将动摇他们的群众基础。
只要不能发动百姓,一切作乱都是无根之木,铁定成不了气候。
建康城往东二百里,溯长江而下。
江北道治所扬州城。
造船工坊进一步扩大规模,新增了四个船坞。
共六个船坞,每个都能同时建造两艘小型宝船,其他海船更是可以同时打造四艘。
开春后,又有两艘小型宝船下水。
至此。
扬州已经建造了七艘小型宝船。
造船工匠们在这几年当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数据。
也进行了诸多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