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人多自然占便宜,但人数众多,也同样有他的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后勤补给,五十万人,每天人吃马嚼,需要的粮草就得百余万斤。往后入冬,气温降低,需要的帐篷衣物也是个天文数字。
其次就是信息传递,人数太多,调动起来会非常麻烦。这个时代可没有无线电,各部队的主官只能时刻派人往来以保证沟通。
一道命令,从后方到前线,通常得十几天甚至一个月,而从主将到士兵,最快也要半个时辰。一旦战局突变,信息延迟的弊端就会显露无疑。
方选的目标,当然也是要夺取江夏,但是并不是第一时间进行,而是把它作为计划的最后一步。
在战前,大西国部署三路兵马。北路泾阳郡、东路奋威郡、南路则是大西国南部两郡。
首先由南路军大举入越,在琅西郡附近截击正在南下的夏军。
此时夏国意识到大西国介入,必定收缩战线,并且分出一部分兵马回军北上,避免被截断后路。
由于江夏是必取之地,所以战事一起,这里定是夏军的防守重点。
如果强攻江夏,必然困难重重。
此时应由泾阳和奋威两路军东出,攻取夏国西北三郡。
三郡一旦失守,将无法给下游调拨粮草民夫,而且届时已经入冬,再过几个月麦子就该熟了,大西国只要占领一段时间,就能白得三郡的粮食。
对此夏国自然不能置之不理,必定会调动泾水沿岸城池,包括江夏郡在内的守军回援。
同时,为防大军补给线被切断,前线兵马必然加速北撤回援军。总体战线也会继续收缩,以图消化已经到手的胜利果实。
一旦夏军朝江夏附近调动,奋威郡就会立即回师,在琢郡进行拦截,和南路军前后夹击,消灭夏国的西路军。
至于东路军,在得知西路军被围后,必定分兵来援。所以琢郡之战必须速战速决,趁东路军赶到前,转道东北方向,与刘闵部南北夹击江夏。
此举并非要夺取江夏,而是围点打援。
由刘闵部控制泾水上游,奋威郡控制琢郡,并在江夏东南部设置防线,消灭夏军东路军主力。
只要将其东路军消灭,江夏孤立无援,也就不攻自破了。
到时候奋威军抢在越国追兵到达前拿下江夏,让占领成为既定事实,任越国人能耐再大,也是毫无办法。
一番规划说完,听得刘定边连连称赞。
“孩儿回府就写一份奏疏,详细阐明战略战术。”方选说道,“明日由父侯交予国君过目。”
他的意思很明白,是要把这份功劳让给刘定边。
如果这份战略规划被采纳,后期又完整实施,到时候论功行赏,刘定边不说是头功,至少也是主要功臣。
他这一把年纪了,身体又不好,几乎已经是告别战场,让他退休前再风光一把,也算是方选报答知遇之恩了。
“这……如何使得。”刘定边听闻建议,语气激动道,“为父怎好夺取选儿功劳。”
“父侯言重了,你我本就是一家人,何来夺取之说。”方选笑道。
此言一出,刘定边顿时老泪纵横。
过去多年,俩亲儿子勾心斗角,一直让他不省心,现在半路捡的便宜儿子却如此孝顺,让他颇为感动。
说话间,已经回到侯府。
方选和刘腾飞扶着刘定边进门,不等安顿好,就听侍卫来报,有人求见。
“这大半夜的。”方选接过拜帖一看,急忙让侍卫将人迎进来。
“是何人?”刘腾飞询问。
“北海郡公。”方选回。
话音未落,一众人从院外进来,领头的让随从和礼物留在堂下,自己领着一人走进正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