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职事官和寄禄官有部分重合,宋帝国在很多时候由两府三司处理政务,将三省六部闲置,因此,两府三司的官员成为职事官,三省六部的官员只是表示级别的寄禄官,但宋神宗元丰改制后,三省六部的官员也承担了部分职事,因此,部分寄禄官成为职事官,如,尚书省的左右仆射,原为寄禄官,不做事,但在改制后担任宰相工作,于是事实上成为职事官,而南宋时左右仆射又改为左右丞相,这当然更是职事官了。
起初,职事官是没有品级的,他们被临时差遣,从寄禄官队伍里被挑选去执行具体工作,其品级由其担任的寄禄官的级别来决定,但时间久了,有些职事官呈现固定态势,两套班子的形态渐渐固定,因此,职事官也相应有了品级,比如,担任副宰相工作的参知政事,是职事官,但因为长期固定,因此也相应有了品级,为正二品。
宋帝国官制的具体职位是这样的,共九品十八级,这里列出了大部分:正一品:职事官文官:左右仆射(元丰改制后)、左右丞相(南宋);寄禄官文官: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中书令、尚书令、侍中;爵位:王。
从一品:职事官武官:枢密使;寄禄官文官:检校太师、检校太傅、检校太保;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武散官:骠骑大将军;爵位:嗣王、郡王、国公。
正二品:职事官文官:参知政事;职事官武官: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武阶官:太尉;文散官:特进;武散官:辅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爵位:开国郡公;勋位:上柱国。
从二品:职事官武官:签书枢密院事、殿前都指挥使;寄禄官文官:检校少师、检校少傅、检校少保、六部尚书;武官荣誉虚职:节度使;文散官:光禄大夫;武散官: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爵位:开国县公;勋位:柱国。
正三品:寄禄官文官:权六曹尚书;文官职名:观文殿大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左右散骑常侍;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勋位:上护军。
从三品:职事官文官:御史中丞、开封尹;文官职名: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直学士;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武散官:诸卫上将军、云麾将军、归德将军;爵位:开国侯;勋位:护军。
正四品:职事官武官: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寄禄官文官: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宗正卿、秘书监;文散官:正奉大夫、中奉大夫;武散官:诸卫大将军、忠武将军、壮武将军;爵位:开国伯:勋位:上轻车都尉。
从四品:职事官文官: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寄禄官文官: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文官职名: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待制;文散官:太中大夫、中大夫;武散官:诸卫将军、宣威将军、明威将军;勋位:轻车都尉。
正五品:职事官武官: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武阶官: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协忠/中侍大夫;武官荣誉虚职:观察使;文散官:中散大夫、朝奉大夫;武散官:定远将军、宁远将军;爵位:开国子;勋位:上骑都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