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朱元璋和徐达等人言辞坚定,表示即使失去长江也不足为惧。然而,他们内心十分清楚,这句话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借口罢了。作为开国君主和将帅,他们确实曾被视为历史上的名将。
然而,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形势造就了他们这样的英雄人物;另一方面,则是他们手中拥有一支精锐的军队以及杰出的将领。但是,如今的弘光帝却不具备这些条件。他既没有得力的军事将领,也没有足够强大的兵力来支持他的统治。
【清军顺利地拿下了扬州之后,士气大振,犹如猛虎下山一般,浩浩荡荡地向长江进发。在此之前,清军已经在扬州城的南北方向搜罗到了三百多艘船,准备利用这些船只渡江。而那些投降的明军将领,如张大禄、李成栋等人,也各自带来了一定数量的船只,使得清军的力量更加强大,仿佛如虎添翼般凶猛。
此时,负责守卫江南岸镇江一带的是监军副使杨文聪和总兵郑鸿逵。杨文聪原本是一个文官出身,手下并没有太多的兵马。而郑鸿逵则是郑芝龙的三弟,隶属于郑氏海盗。他手中掌握着一万五千名士兵以及三百艘战船。
郑鸿逵的部下大部分都是福建人,他们头上裹着红色的头巾,远看就像是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这支军队中有许多善于水上作战的士兵,被人们称为\"黑鬼\",他们能够在汹涌澎湃的波涛中自由穿梭,行动自如。这样看来,郑鸿逵所率领的军队确实具有与清军一较高下的实力。
四月间,郑鸿逵曾将李本深、张天禄等部阻止于长江北岸,并以此作为击败清军的“大捷”上报南京,因此受封靖虏伯。然而,郑鸿逵并未满足于此,反而变本加厉。四月二十五日,扬州城沦陷后,郑鸿逵仍以虚假的捷报蒙蔽朝廷。尽管此时清军已逼近长江,随时可能渡江,但郑鸿逵却毫无警觉之心,依旧歌舞升平,大摆宴席犒赏各路军队。
五月初八深夜,浓雾弥漫江面,清军趁机大规模南渡。郑鸿逵及其部下猝不及防,无力抵抗。更糟糕的是,刚刚投降清军不久的杨承祖、张天禄、李本深、胡茂祯、李成栋等将领纷纷率领军队参与渡江战役。
这些投降的将领们此前曾被郑鸿逵用火炮阻挡在江北,遭受了巨大损失,心中早已充满仇恨和愤怒。现在他们终于有机会报复,每个人都变得异常勇敢和凶猛。
张天禄率领着手下的士兵,乘坐着一百多艘船只迅速渡江,如箭一般飞驰而过。他连续攻破了郑鸿逵的三个兵营,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
杨承祖的军队则在金山与郑鸿逵的水师展开激战,最终击败了对方,并占领了银山的营地,杀死了一千多名郑军士兵。
此外,原本驻守在泗州的明副总兵李遇春也毫不犹豫地向前冲锋,拦截并追杀郑鸿逵。
这些曾经在清军面前闻风而逃、毫无战斗力的残兵败将如今却变得如此勇猛无畏,这对于南明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讽刺。
郑鸿逵这个人啊,真是让人又气又恨!他一方面被清军吓得屁滚尿流,连胆子都吓破了;另一方面却还想着要保住自己那点可怜的实力,只想着逃回福建老家去躲起来。这种人怎么可能有血战到底的决心呢?简直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懦夫!
当他们遭遇清军的时候,被打得落花流水,惨不忍睹。最后,郑鸿逵只好带着那些残兵败将,灰溜溜地从陆路向南逃窜。而剩下的那些明军水师,则顺着长江向东逃跑,简直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