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老家江北(1 / 2)

滦县红旗军司令部。单独面对李林杨,提督吴凤柱的心却提了起来!

“吴军门,请复述一下我的命令!”

吴凤柱顿了一下,一时间竟然不知道李林杨所指的是哪句!

“没有我本人的军令,不准擅自撤退!”李林杨不怕麻烦,再次提醒,并加以解释:“包括皇帝和太后的圣旨懿旨!”

身为一个传统武将,吴凤柱艰难的复述了前面一句。后面一句在他看来太过大逆不道!虽然没有复述,但牢牢的记载了心里。别的将领或许还敢告密甚至带兵一逃了之,但吴凤柱不能!

这是一个残酷的时代!吴凤柱十几岁就上战场,历经了最为惨烈的太平天国时期。可以说在那个时期起家崛起的将领,满身都是血污!你杀我我杀你,灭族屠城比比皆是!如果把自己换到李林杨的位置,会怎么对待违抗命令,无令撤退,甚至把主将置于险地的属下?

答案,不敢想!这一刻老将吴凤柱有了明悟,宁可战死,都不敢想临阵脱逃这事儿!

因为,吴凤柱老家在铜山县(今沛县),在李林杨的江北!

没错,就是李林杨的江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类似吴凤柱这般的高级将领,战时也是能收到家书的,他知道江北的一些“新政”!

九月之前,江北还是大清朝的。红旗军在江北只做好事,比如江北所有的叫花子都被集中救治。罪大恶极的丐帮头目被斩首示众,有罪的被抓去坐牢(挖煤)。总之,半年时间,江北已经没了乞丐!

有人会问:类似洪七公那样的丐帮会有什么罪?那是小说,清末是个极为残酷的时代,别的不说,仅仅“采生折割”这个词,你从网路上搜一下就知道其罪恶了!另一方面也可以验证丐帮头子的罪恶,那就是查获了多达数万亩的农田,几十万两白银。

另一件好事是,江北在办公立小学,据说招收了很多读过书的青少年。对于这件事家中有议论,李林杨办这些小学,竟然不是为了培养科举读书人,据说是为了培养什么学兵,工人,差役。虽然有反对声音,但总体上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