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兵权交割 2(1 / 1)

老将吴凤柱回营,丝毫不敢怠慢,雷厉风行的开始整顿营务。第二天,李林杨派来的五百多个文书就开始对吴凤柱全军登记。吴凤柱震惊!李林杨竟然能轻松拿出来五百个文书!他四五十营兵,小两万大军,也凑不出五十个文书!第四天,不仅仅是所有人员被登记造册。红旗军司令部已经把布防工事图送了过来,并且派出了上百专业军官指导施工!这么上百的专业军官已经是难得了,可是在滦河两岸,红旗军还有更多的军官在指导指挥数万人在施工,构筑工事!

吴凤柱曾经猜度过红旗军的战斗力。在他看来,红旗军如果能够承受百分之二十的伤亡比例,战斗力也就最多是他的两倍。

现在,不那么想了!他认为红旗军的战斗力应当看做是他的部队五倍!也就是说,仅仅是红旗军本身,就相当于清军三百营!那么即便是不算那些团练,这里的兵力也能相当于此前清军的四百营!加上团练,五百五十营!已经与当初的碣石山防线六百营,相差无几!

纳入李林杨麾下的第四天,吴凤柱竟然有了坚守三个月的信心!

李林杨并不知道吴凤柱的想法,刘坤一承诺为他争取时间到十二日。也就是红旗军全军抵达的第二天。因此,他的时间非常紧张。

交割兵权之后的当日,红旗军司令部在总参谋长周纲吉的指挥下已经开始整顿一百五十个团练营了。实际上这些团练营并不全部部署在滦县附近,不过军情紧急,到位一个就处理一个,当即就被分门别类分派了不同任务。

从这些团练的来源,就能看出朝廷对李林杨的防备之心。不仅没有来自山东的团练和部队,还没有来自两广的团练。甚至连和江北接壤的安徽也没有。更没有直隶的团练。

一百四五十个团练,全部来自河南山西广西,与江北系,没错,朝廷里已经把红旗军改了称呼,是为江北系,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团练。

红旗军的官兵除了来自山东和两广,其他的都来自十五个通商口岸。来自内陆的官兵的确比较少。朝廷真真是费尽了心机,严防红旗军继续壮大。

但是他们肯定没听说过一个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把这些部队交给李林杨,那么这些部队就会成为宣传队,播种机!

七日一大早,李林杨带领一支辎重队伍和补充兵就北上了。他还要接收其他几十个营的部队,并统一指挥权。

划拨给红旗军指挥的其他五十营部队,除了徐州镇总兵陈凤楼麾下的十营,其他的都来自河南陕西和山西,除此之外还有一支湘军!

这支湘军是陕西总兵余虎恩的部队。虽然是湘军,但余虎恩属于左宗棠和刘锦堂派系,所以刘坤一划拨这支部队给李林杨并不犹豫。李林杨的侄子李大明就在余虎恩麾下,现在是记名总兵,领军两个营,是余虎恩麾下的主力。

李林杨马不停蹄,当夜又赶到了冷口关!几个月前冷口关被日军轻易突破,吓了朝廷好大一跳。自此,在冷口关清军就布置了一支人马,几经周折现在嘛换成了朱玉的嵩武军。

归德镇总兵朱玉在这两三个月里,补充了来自河南的民团,兵力扩张到了十个营。但是在碣石山防线大败了一场,伤亡相当惨重。本来他的部队是真正满编一营足足五百兵力,但是现在平均一营还不到四百!

类似他这种后起之秀,在朝中没有根基,兵力虽然扩张了,但是武器弹药补充极为有限,有半数的新兵,干脆就是冷兵器,而且往往都是承担最危险的任务,因此伤亡比例高于其他清军。

李林杨来了,朱玉很开心。李林杨不仅为朱玉带来了补充兵,而且还都是挑选出来的河南团练兵,全部都是归德镇几个县的兵。地域心理等各种因素,这些士兵很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朱玉的指挥,毕竟朱玉是正牌的归德镇总兵官。除此之外,朱玉部也得到了一千支步枪两万枚手榴弹的补充,虽然还是不很够。有了这些补充,足以让朱玉的嵩武军编制成两个团。

李林杨抵达冷口关的当晚就派出了传令兵,命令余虎恩以及李大明等人来冷口关报道。

“此战,冷口关非常重要。”李林杨道“我意命你做冷口青龙这一分战场的主将!”

朱玉没有推辞,年轻人就有年轻人的朝气。话说,祝之三都已经是一军之长了,他和祝之三乃是同班同学,年龄都一般大,都是二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