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些豪强们有了自己的私兵后就为非作歹,无恶不作,导致很多地方管治问题,为了打击这一漏习,高欢委派高澄管理此事,他对高澄说:“现在各个地方官员都在蓄养私兵,这样下去,朝廷将无兵可征,一旦有战事发生,国家就危险了。你可以派人支各地调查,了解情况再行上报。”
高澄领命后,让人在在统治区域内多次清查户籍,搜括人口。发现情况有异时马上汇报,并作好记录。
因为当时的北魏政府有规定,但凡寺庙庵堂的僧人尼姑均不用纳税,因此早在538年,高欢就曾下令禁止各地牧守令长擅自建立佛寺,以防止大量国家编户成为免除租税赋役的僧尼。
到了武定元年(543年),高欢亲自巡行冀、定二州,校对核实河北地区的户口。次年十月,他又派遣孙腾、高隆之为括户大使,分行诸州,前后共清查出无籍人口六十多万户,并将大量流离、侨寓人口返回本乡,成为国家编户,依法缴纳租税赋役。
高欢通过国家的人口政策,肃清了全国各地流民黑户,为国家增添税收和兵源;也拯救了无数个被强掳成为私兵和奴隶的老百姓。
高欢对解救出来的流民黑户重新编制为国家编户,让他们返还家乡重新开展生活,极大的打击和压制了地方将领的私欲,稳定了国家的治安局面。
只是,高欢在处理有关于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上有偏见,高欢在这个重要议题上似乎不太重视。
高欢祖上是渤海的汉人,但由于世代居住在北边,生活在边镇,周围是大量的鲜卑军人,所以高欢的生活习惯已经完全鲜卑化,成为“鲜卑化的汉人”。
高欢属下的大将中大多都是鲜卑人,尤其是他统领的军队中,军兵大多都是六镇归降过来的葛荣部众,因此他的诸多政策中都会倾斜向鲜卑军人,但他忽略了汉族是最大的民族,是文化根底最深厚的民族,不但人文文化有底蕴,科技、农耕、织造等各种技术均领先鲜卑族人。
娄昭君本姓匹娄氏,是北魏时期的鲜卑贵族,她的家族也是鲜卑族人,这一点她与高欢的意见相同,这就出现了一个大的治理难题却无人规劝,甚至还在日后严重影响北齐的国运延绵。
从这一点可以看见,高欢夫妇对待民族矛盾起了怠慢的心思,与其相反的是西魏的宇文泰则比高欢夫妇有远见,宇文泰待汉族人民相对公平,懂得融合两个民族的优缺点,还能充分发挥汉族人的文化根基,为自己的政权管治找到了最大的保障。
历史表明,纵使是多么强悍的外族,一旦牵涉到国家管治问题,就非要汉族文化作先导不可,这一点是汉朝刘邦就意识到这一点,因而他大力倡导和推崇儒家文化,形成全社会的道德礼教对百姓进行老化,恐固自己的帝国统治。
东魏的高欢与西魏的宇文泰在民族政策取向上的差别,这从日后两国的国运趋势就看出了不同之处和由此所产生的不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