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对敌(1 / 2)

吹灭山河灯 真随便啊 2089 字 1个月前

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在气喘吁吁的往自家的住处搬运重物......他们似乎从玉京的倒塌中恢复了过来,精神饱满的重建着自己的房屋。

肩扛木梁的中年男人看见一道墨色身影走了过来,连忙放下肩上的重物,对着那道人影弯腰行礼。很快,其他人也注意到了那道墨色身影,也纷纷效仿起了那中年男人。

其中,有一个脸蛋黄黑的小孩捧着一只缺了口子的土瓷碗,递到了那道身影面前,用稚嫩的嗓音说道:“谢大人,请喝水。”

“谢谢。”谢晏笑着着接过,喝完之后,又将缺了口子的土瓷碗递到了小孩手上。

谢晏跟众人打过招呼,询问了房屋建设的进度之后,便接着在此地寻看。

玉京坍塌造成的废墟已经清理的差不多了,只是有些东西,仍然留在原地,未让世人窥见。

而玉京坍塌导致的房屋倒塌,正以最快的速度修缮。

朝廷的赈灾银已经下来,全面覆盖玉京造成的损失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清风楼的人脉资源,尽量减少成本的消耗,以及通过一些政令来缓解百姓目前的处境。

譬如,现在的房屋修缮,木材原料基本是由衙门来出的,修缮的工人是房屋目前的主人。一日三餐、换洗衣物仍然由衙门来提供......

至于受害者的住处......谢晏派人寻来了很多草原人用的帐篷,可让他们在此处休息。

但是,整条街的房屋修缮至少需二个月的时间,等百姓将房子盖好,入冬后却没有余粮,仍然是灾难。

所以,谢晏为了稳定人心,对百姓夸下海口,已经找到解决办法,让他们不要慌张。好在谢晏在百姓这里是有信誉的,百姓愿意相信他。自然,也愿意留下来。

谢晏慢慢走、细细看,路过玉京的方向时,他忍不住看了一眼。

万千亡魂,正深深地看着他。

他故作无事发生的收回视线,对着负责这片区域的参军任广说道:“你好生照看此处,若发生什么,立即通知我。”

“是。”任广抱拳道。

谢晏离开此处,回到马车里,让师公陈豫带着他去一趟清风楼。

他从袖中掏出两只青色的瓷瓶,忍不住露出些许笑意。

而当谢晏手中握着两瓶青色的瓷瓶——一瓶是能解大部分毒的解清丹,一瓶是能毒死毒物的‘纤花粉’,却听到清风楼侍女以称病为由拒绝了他的探视时,他大抵明白了什么,默默地将手中的瓷瓶放回袖子里的内扣里。

他略显失落的回到马车里,让驾车的老人驾车回府。

他最近有很多事情要做....

受伤的百姓,经济周转不开的商户,需要修缮的房屋,还有城内出现的案件.....

谢晏弯腰将脸埋在双手之中,崩溃的想要放声大哭,崩溃的想在街上满地打滚......然而,他的悲痛、他的苦楚、他的不舍......皆聚集在胸腔里,反复折腾。

他失去了宋诗白,失去了他的阿忆.....他知道的,他早就知道的,他一定会失去。

人都要为的选择付出代价的,不是吗?

谢晏在心中提醒着自己,提醒着自己不要反悔,不要回头。

他以前不明白,在那么多人里,为何国师偏偏延续他的生命?

直到三年前,他想通了。

回到府中之后,他去拜访了即将要离开的高大老人杨世。

杨世打算回家之前,先去京都看望自己的孙子几眼。

于是,谢晏便想让对方带一封信给京都裴家之子裴照。

杨世觉得不是什么大问题,便同意。

两人又攀谈了几句关于制毒的法子后,谢晏起身告辞。

杨世察觉到谢晏情绪不好,知晓是前段时间与宋诗白闹矛盾的缘故,便用方言安慰道:“俩人要是有心,啥矛盾都不算。”

谢晏瞬间便明白了对方的意思,情绪更加崩溃了。

但他面上不显,却也没有回应,迈着沉稳的步伐离开了此处。

他打算把桌上的公务都处理完后,继续去玉京那边监工,顺便想想怎么解决最近的案子,以及未来的灾祸。光靠救济粮肯定不行,肯定还需要一定的经济来源。

思考了片刻后,他想到南朝历史上是有地方官员做出类似的对策的。

于是,他将陈豫叫来,让他给崔灵带话。

陈豫前脚刚走,一道青色的影子似从古画里出来一般,由虚到实,渐渐显现出实体。

谢晏呼吸停滞了半拍,控制住颤抖的身体,沉声道:“找我何事?”

“我想问你一些问题。”沈钧温和说道。

。。。。。。

京都,皇宫。

御书房内。

工部都水清吏司李欢如同一只鹌鹑窝囊的不敢抬头,战战兢兢的向高处的明皇禀告完水利工程方面的建设后,便不在说话。

李欢在水利方面的造诣极深,从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如何用洪用沙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一直想打通南方与北方的阻碍,将南方的洪涝分流到北方,以此减少南方的水患与北方的干旱,让百姓过得更舒服一点。

但明皇一直没有重视这个项目,觉得过于劳民伤财。

若是朝政不稳,再加上外患,征用苦力极大可能会导致人心不稳、社会动荡。届时,若是敌国利用,后果不堪设想。

但今时不同往日,情况大不一样了。

若是被国师把控朝政,那便不是简单的改朝换代,而是历史的消亡。

明皇看完手中的水利图,便看向姜槐,严肃问道:“不知国师意下如何?”

姜槐看着她手中图纸标注的起始位置,淡然道:“李大人想法不错。但是,我觉得还是让李大仁实地考察一番比较好,灵渠在南州,不若先让李大人去南州瞧一瞧。”

李欢听到自己的想法被拒了,赶紧证明道:“启禀国师大人,臣来京都上任之前,曾在就任期间考察过各地,对各地的地形了解颇深。例如南州,地势平坦、平原广袤,故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但正是由于地势低洼,故而多发水灾。”

明皇敬佩的点了点头,对着李欢道:“此事若是能成,定利于千代后代。各地经济互通,相互往来,不愁繁荣。此事交于户部,让他们算算预算。”

“是。”李欢生怕明皇变了主意,赶紧应了一声。然后带着自己的水利图,如同兔子一般飞快的逃出御书房。

姜槐知晓明皇是想借着这件事以国库空虚为由压下祭天大典,但她岂会让他如愿?便道:“圣上,此事虽好,却也劳民伤财。若是行之差错,民怨沸腾,史官笔尖如锋刀,恐不会放过您。”

明皇不以为意,颇有气势的从龙椅上站起来,背影如松柏,大手一挥,豪气万丈道:“万事皆有利弊。朕治国多年,总该给后世留点什么,荫庇朕的子民。”

“好吧。”姜槐似无奈的叹了口气,不在与之争执。随后淡然道:“桂花糕圣上已经用过,我先回宫了。”

明皇袖袍一抖,双手作辑道:“恭送老师。”

国师借着送糕点的由头过来阻止他,眼见阻止不成,恐会想其他办法。不过,他不会让老师如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