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西藏建设(1 / 2)

大乾六皇子 杭月狼 3028 字 1个月前

文成公主回到长安的那一日,整个城池似乎都感受到了她的到来。长安的街道依旧热闹非凡,市集熙熙攘攘,百姓们来来往往,但文成公主的眼中却透出一抹久违的熟悉感。

当她的马车缓缓驶入皇城时,内心的思绪万千涌动。这座她曾经熟悉的宫殿,如今已变得更为威严雄伟。与吐蕃那朴素简约的王宫相比,长安的奢华与气势无可比拟,但这让文成公主更感到了一丝疏离与陌生。

她走进大殿,李宪端坐于龙椅之上,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他一眼看见文成公主,面露微笑,伸手示意她上前。

“公主,这些年在吐蕃辛苦了。”李宪语气温和。

文成公主微微躬身,神色平静:“陛下,臣妾虽为吐蕃公主,但心中依然对秦国心存敬仰。如今能够归来,感激不尽。”

李宪点头,目光柔和:“既然回来了,就当这是你的家,不必拘束。听闻吐蕃局势多有波折,朕想听听你在那里的所见所闻,尤其是对吐蕃民生的看法。”

文成公主缓缓抬头,目光清澈:“陛下,吐蕃的风土人情与秦国大有不同,那里的百姓虽生活艰苦,却淳朴善良。然吐蕃王室多年来为了权力纷争,使得百姓深陷战乱之中,难得安宁。”

李宪听后微微皱眉,低声道:“百姓为乱世所苦,确实不该。吐蕃国势衰弱,却仍然不肯与我秦国和平共处,实属不智。”

文成公主点头,继续说道:“陛下,吐蕃地广人稀,尤其是在边疆地带,资源匮乏,交通不便,许多百姓终日为温饱而奔波。可即便如此,许多人仍对生活怀有希望,只是他们希望有一个明主,能带领他们走出困境。”

李宪沉思片刻,问道:“那你觉得,秦国应该如何帮助他们?”

文成公主微微思索后答道:“陛下,吐蕃民心未定,若我秦国能够安抚民众,给予他们所需的帮助,不仅能稳固局势,更能让吐蕃百姓感恩戴德,自此归心。”

李宪的目光变得深邃,显然在思索着她的话。他问道:“你所言甚有道理。但吐蕃的王室残余势力是否还会成为隐患?”

文成公主轻声道:“松赞干布虽已败亡,但吐蕃王室中仍有几股势力蠢蠢欲动。然而,他们缺乏凝聚力,若我朝能迅速施行安抚政策,给百姓以安定,他们便无从下手。百姓支持谁,谁便是这片土地的主宰。”

李宪沉吟片刻,点头道:“你说得极是。既然如此,朕会命令高顺继续巩固西北,同时派遣使者与吐蕃各地联系,确保稳定局势。你对吐蕃的了解,甚为珍贵,朕会重用你的建议。”

文成公主微微一笑,感激地说道:“多谢陛下信任,臣妾定当竭尽所能,为两国的和平而努力。”

李宪笑着道:“朕果然没有看错你。吐蕃能有你这样的公主,是他们的幸事。朕会让你安心在长安小住,等事情处理得差不多,再做打算。”

文成公主点头道:“臣妾愿为陛下分忧,但此番归来,臣妾也想趁此机会重回长安,看看故乡的变化。”

李宪微笑着点头:“朕自当准许。你回到长安,也许会为这座城带来新的力量。”

文成公主离开大殿时,回望那宏伟的宫殿,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感。她知道,这不仅仅是她回归故土的开始,也是她继续为吐蕃与秦国之间架起桥梁的重要一步。长安虽已不再是她的家,但她依然愿意为这片土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成公主回到长安后,在那座曾经熟悉的城市定居了下来。尽管她在吐蕃的身份早已根深蒂固,但长安依旧是她内心深处最熟悉、最温暖的地方。每日清晨,她都会在长安的街道上漫步,感受着秦国繁华的气息。长安的宫殿依旧巍峨,市井依然喧嚣,但一切仿佛比她离开时更加繁荣。

与此同时,高顺继续统领他的陷阵营,在吐蕃的征讨中所向披靡。他的每一次战役都在迅速收复吐蕃的各大城镇与领地,吐蕃残余的王室势力被一一击溃。数月间,吐蕃全境终于被高顺彻底纳入了秦国的版图。

在朝堂之上,皇帝李宪面对如此辉煌的战果,决定与群臣商议如何整合吐蕃的领土,并为这片新纳入的疆域重新命名。丞相杨安率先发言:“陛下,吐蕃旧王朝已灭,国中百姓虽有动荡,但如今稳定渐成。臣以为,既然吐蕃已经成为我秦国的一部分,便当有新的称号,以示其归顺我朝之志。”

李宪微微颔首,目光扫向大殿中的文武百官:“诸位爱卿有何高见?”

此时,国师瑶光上前一步,缓缓说道:“陛下,臣以为‘吐蕃’之名虽历史悠久,但自松赞干布反叛以来,这一名称已与旧日王朝纠葛相连,百姓对其有所戒备。若能赐新名,既能彰显陛下之威严,也能平息民心。”

李宪听后,点头赞同:“瑶光所言有理。那么,这新名应当为何?”

群臣中,杨安再次建议:“陛下,吐蕃地处西南,若依方位定名,不如称其为‘西藏’。‘西’示其方位,‘藏’则表其地理形势高远,似藏于天边之地。”

李宪陷入沉思,口中低声重复:“西藏……的确是一个合适的名字,既保留了其地域特点,又象征了我朝的威德。”

国师瑶光点头:“陛下明鉴,‘西藏’一名既显大秦的包容与仁政,又可使吐蕃百姓不忘其故土。臣相信,随着时间推移,西藏必将成为大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李宪满意地笑了笑,随即下令道:“好!从今日起,吐蕃改称为‘西藏’,正式纳入我秦国版图。高顺功劳卓着,封为西北王,继续镇守西北,节制军马,以安定边疆。”

高顺跪地谢恩:“臣谢陛下隆恩,定不负所托!”

这一命令不仅代表着吐蕃的正式归顺,也标志着秦国的疆域进一步扩大。大秦帝国的版图延伸至西南,疆域辽阔,威势空前。

文成公主得知吐蕃被改名为“西藏”后,心中感慨万千。她虽曾为吐蕃的公主,但在这一刻,她深知旧王朝的历史已经结束,新的时代即将到来。她决定为西藏的民众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统治。

一日,她与高顺相遇,感慨地说道:“将军,如今吐蕃改名为西藏,百姓也逐渐接受了新朝的统治。此番转变虽不易,但若有仁政施行,西藏终会成为大秦的一部分。”

高顺点头:“公主所言极是。我已收到陛下的命令,将继续留守西北,确保西藏的安稳。若有公主相助,必能事半功倍。”

文成公主轻笑:“我虽为女子,但愿意尽己所能,帮助西藏百姓走上正轨。”

从此,文成公主继续在长安定居,偶尔协助处理西藏事务。她不仅成为了秦国和西藏之间的重要纽带,更凭借着对两国文化的深刻理解,为两地的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西藏在秦国的统治下,逐渐走向繁荣与安宁。

李宪在朝堂上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气氛严肃而紧张。众臣齐聚一堂,讨论西藏的治理事宜。随着吐蕃改名为西藏,李宪意识到新领土的发展与安定尤为重要。经过深思熟虑,李宪决定任命现任巴蜀总督刘文静为西藏总督,前往西藏就职,以确保新地的顺利过渡。

“文静,”李宪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威严而坚定,“你作为西藏的新总督,肩负重任,务必要善待百姓,安抚人心,确保西藏的平稳过渡。”

刘文静恭敬地跪下,神情认真:“臣遵命,陛下。臣定会竭尽所能,尽快了解西藏的民情,制定出合适的政策,确保百姓安居乐业。”

李宪微微颔首,继续说道:“西藏地广人稀,民众风俗习惯与我朝不同,你需要深入基层,倾听他们的声音。同时,绝不可忽视那些仍然怀有异心的残余势力。要尽快建立与当地民众的信任关系,以此巩固我朝的统治。”

丞相杨安在旁插言:“陛下,臣认为刘总督应带去一些文官与军事顾问,以便于更好地了解西藏的情况,确保政策得当。”

李宪点头:“正是此理。文静,你需要带上一些得力的幕僚和军事将领,协助你开展工作。此外,我会派遣高顺协助你,共同治理西藏。”

刘文静心中感激,面带微笑:“臣明白,臣定会将陛下的指示铭记于心,尽快开展工作。”

李宪再次认真道:“文静,前往西藏后,务必要展现我朝的宽容与仁爱,帮助百姓重建家园,确保民众对新政权的信任与支持。同时,也要严厉打击任何叛乱行为,维护国家的安宁。”

“臣明白。”刘文静答道,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临行前,我还想再叮嘱你一件事。”李宪沉声说道,“在西藏的事务中,公主的意见尤为重要,她了解当地的情况与人心。务必与她保持紧密联系,听取她的建议,共同制定施政方针。”

“是,陛下,臣会特别注意与文成公主的沟通,确保彼此合作无间。”刘文静认真地回应道。

朝堂上,众臣纷纷表示赞同,认为刘文静是这一重任的最佳人选,能够以其深厚的治政经验与智慧,帮助西藏走向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