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生活都不易(六)(1 / 2)

往事莫回头 古道刀客 3545 字 1个月前

<五>文脉的灵魂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感知世态,悟识沧桑。人类正在行进的时间之中,持续地演绎着历史。在历史文明的时间之列,辉煌与历史是相伴而生的,沧桑与历史也是相伴而生的。不论是步履维艰,还是春风得意。皆在时间的负重之列充盈延漫。无论是名垂青史,还是了无痕迹。无论是爱憎分明,还是子虚乌有。不论是遭遇不测,还是备受凌辱。皆在时间的分量之列沉重至极。无论是耄耋之年,还是垂髫无知。无论是贵胄富贾,还是穷酸贫困。不论是无病呻吟,还是顾影自怜。皆在时间的流逝之列品鉴历程……

这就引牵了意味的潜识,用笔墨描募,用思维凝聚,用心灵浇灌的文字。

无论是人间冷暖、悲欢曲直,还是世态炎凉——感悟沧桑。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自从步入茫茫人世间,贪婪的欲望,深沉的痛苦,卑微的人生,希骥的情感,美好的理想,在憧憬的世界中而陶醉沉溺,九转回肠。

于是有人吟唱—— “智慧有灯何日照,菩提无树几时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记得相逢一笑迎,亲承指授夜谈兵。才兼文武无余子,功到雄奇却罪名”。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时间演绎着人生,人生演绎着沧桑,沧桑演绎着历史。

笔墨镌刻着沧桑,沧桑潜润着灵魂,灵魂沉坠着精神,精神窜隐着文脉。时间,无论朝霞暮云,日出日落,分分秒秒皆在记忆与描绘沧桑。

人间正道是沧桑。山河哺育、大地浇铸、海洋淬炼。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流云出岙,风卷潮涌,于世态也。

读书的时侯,首先触及的是诗,一直是历历在目,铭刻于心——从“床前明月光”到“月是故乡明”,从“国破山河在”至“乾坤日夜浮″,从“难于上青天”至“孤蓬万里征”,从“日暮乡关何处是”至“万里长征人未还”……哪一句不浸蚀着诗人的壮志毫情?哪一句不渗透着诗人的家国情怀?

从曹孟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从辛弃疾“天下兴亡多少事”至“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更让人称道的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让多少男儿悱叹,让多少巾帼扬眉。这一句吟啸高唱,让天地也感觉到了,她厚重的家国情怀。

吟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后来读了《渔夫》——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诗人的形象瞬间在揣思间伟大,其诗之意涵让灵魂瞬间升华。

“滚滚长江东逝水”、“大江东去浪滔尽”。历史的长河中远去了鼓角铮鸣,湮灭了春花秋月,卫青、李广、岳飞、梁红玉、辛弃疾、郑成功、熊廷弼、袁崇焕、邓世昌、林则徐、张自忠……哪一位不是天之骄子?哪一位不是册载青史的英雄豪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他们的家国情怀哪一刻不是在激励人心?他们的灵魂哪一刻不让人感到伟岸而高大?

历史的洪流随着时间而狂奔、成长、凝聚,从马列主义至五四运动 ,从南昌起义至新中国成立,从“为中华而崛起”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站起来了”!秋瑾、鲁迅、林微因、茅盾、叶圣陶、朱自清、郁达夫、冰心、李大钊、蔡元培……哪一位诗人不象夜空的星星遥远而深邃、璀璨而夺目?哪一位诗人不是卓越于当世、贡献于未来?哪一位诗人的家国情怀不是厚重千钧、置若泰山!

诗人的襟怀、气派、容量让人深孚众望、跷指点赞。诗人怀着民族之大义,理想之追求,国家之担当,视金钱如粪土,视名利如浮云,品味诗人之灵魂,无时无刻不让人感慨万千。

五千年文脉涌动,从诗经的欢吟至屈原的独吟;从曹孟德的毫气冲云霄至杜甫的家国情怀;从孔孟之道至朱熹的理学;从“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至“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从大秦帝国至今天的中华。每一次社会进步,诗人每一次的瞬间蜕变,更让灵魂升华。

有人说,故乡容不下肉身他乡容不下灵魂。是啊,谁不想叶落归根?

“云闲忘出岫,叶落喜归根”,

“故乡明月在,何日彩云归”。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行吟世间诗。宁化春风雨。

唐诗宋词元曲,文脉似诗人般的灵魂,无时无刻地引领着形象、呈现着形象,为人类的灵魂而光耀世界、宇宙而炫彩,让灵魂一次又一次洗礼、在文脉的传承中吟唱。

130

在读书品味历史之中,不仅品味曹操的笔墨文采,更喜欢手不释卷的赵匡胤。

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后,在三千余年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宋朝的开国皇帝叱咤风云的赵匡胤,在逐鹿中原之后建立宋朝,历史称之谓北宋。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洛阳瀍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之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后周建立后,赵匡胤始入军旅,受周世宗柴荣器重,于征伐南唐时屡建战功。柴荣病重时,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胤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大军回京后,恭帝被迫褝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

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赵匡胤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他还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布匹,以期赎回被后晋高祖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

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永昌陵。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谥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其有诗作《咏初日》传世。

? 赵弘殷的妻子杜氏传说原是后汉皇帝刘知远姑姑之女,刘知远太原称帝之后,定都开封,拜赵弘殷为节度使守洛阳,并以威摄后蜀,守护京师。少年时期的赵匡胤便嗜书如命,手不离卷的地步,闻好书而不惜重金。

刘知远在位时,赵弘殷命匡胤投郭威,后郭威杀隐帝灭后汉建后周,传位至养子柴荣时,柴荣乃五代时第一明君,致力统一全国,然事与愿违,柴荣病逝,这就让城俯深沉的赵匡胤抓住了时机。

赵匡胤耳闻目染,自小练得一身好武艺,广交天下豪杰。陈桥兵变之后,逼迫登基半年时间的周恭帝禅位。消息传至杜氏,杜氏良久轻声只讲了一句话:“吾儿自小有鸿图大志也!由此可见杜氏的眼界之高远,育教后人与常人无以伦比。

赵匡胤共册封了三位皇后,但真正葬于太庙皇陵的只是原配孝惠皇后贺金婵,入皇陵太祖永昌陵比邻西南方位的永安陵。赵匡胤与之十六岁婚配,青梅竹马,生亦同欢,死亦同穴。

赵匡胤釆取谋士之言,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统一华夏,但三次出兵北汉有辽国支援皆未成功。至开宝九年(976)驾崩,而杜氏命其弟赵匡义(赵光义)继位,以德高望重年长者为君,以五代历代继位君王失位之鉴,扞位宋朝江山。杜氏立了千秋之功。

赵匡胤夺后周之后,定都汴京(开封),北可攻北汉,南可攻荆南,南平,南唐,吴越,西可攻后蜀。可谓进可攻,退可守。

赵匡胤励精图治,重文轻武,两次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解决了武将拥兵自重,自唐中期之后藩镇割据的误区。但之后平定北汉之时,武将心存猜忌,以至三次亲征以失败而终。后来带给宋朝赵氏王室的软弱无能也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