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坦诚相告(1 / 2)

今早“三院学生报”登载了一位读者的文章,“忠孝、人之根本。”

这篇文章洋洋晒晒一千余字,论据详实、论理充分、用词造句十分精炼,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

读者看完这篇文章不禁轻轻点头,肯定大兴王朝又出一位才子,这个李祯很有才华。

然后继续往下看去,突然发现不对了,这篇文章登载在头版头条,可后面却无别人的文章,下面竟是“三院学生报”编辑部编写的各种忠孝小故事。

“周公吐哺”、“苏武牧羊”、“武侯鞠躬尽瘁”、“汉文帝为母亲尝汤药”、“仲由百里负米”......

这些体现忠孝的故事占了报纸的其他篇幅,连石立等人的连载小说都不见了。

读者不解,拿着报纸翻来覆去看了几遍,回到第一版看着这篇文章,目光落在作者的名上,嘴上嘟囔一声“李祯”,突然跳起来尖叫一声:“皇上。”

他们突然反应过来了,皇上就叫李祯。

这是李祯亲自书写的文章,等同于圣旨,自然不会有其他人的文章了。

这几天陈恪写了几篇文章,详细论述了异端思想的危害,确立儒道两家思想为本土思想,“释”家思想为儒道与佛教之学相融合的思想,可为大兴王朝三大正统思想。

而石镇也发表了几篇文章,含沙射影地指责陈恪思想保守、故步自封。

这个指责让人疑惑,“石镇没听过陈恪的讲学吗?”

大家不解,可没人想去找石镇提醒他。

眼前的局势是陈恪指向西方神学,而石镇却指向他,以陈恪的性格必不能忍,等他讲完自己的故事就要反击了。

大家等着这一天。

可今早却出现了一篇文章,竟是皇上写的,他写文章,陈恪和石镇就要往后排排了。

大家被李祯的这篇文章吸引了目光,讨论是必须的。

而石立和李廉也要和陈恪讨论一个问题,“非要给二百六十文吗?按字数给二百一十文就可以了。”

石立和李廉准备公事公办,李祯的稿费是二百一十文。

而陈恪却想以权谋私,“那五十文是鼓励性奖金,皇上应该多写文章赚稿费。”

这个说法让石立疑惑地问道:“皇上还差这点钱?”

陈恪肯定地回道:“他差的就是这点钱。”

石立不明白,这点钱是李祯挠着头皮、咬着笔杆赚的,是他的第一笔收入,性质不一样。

写文章很累人,陈恪生怕李祯懒惰了,一早就找石立、李廉要稿费。

确定了稿费,问道:“王谅的思想还没做通吗?”

李廉回道:“王谅觉得酒好不怕巷子深,不想在报上做广告,若是直学士的意见,他服从。”

“秦商的态度倒是转变的很快,应该是秦非做工作了。”

“我觉得秦非很有商业头脑。”

听他回话陈恪笑了,安排道:“明天就将他两家的广告登上去,想好广告词。”

“知道了。”

李廉痛快地回道,而石立问道:“先生去哪?”

“我去天牢看看粱凛和智机和尚。”陈恪的语气有些萧瑟。

袁福、邓恩和焦老三押着张元、吴昊等百名内奸返回兴京。

而枢密院军情司已初步完成人员构架,邓恩和焦老三被张勇调入军情司。

而在杭州府北区起出大批金银珠宝的李宪,回京后被安排在殿前司。

下面就是邓恩和李宪合作,全面展开情报网的时候。

这时陈恪就要往后退了,可能是最后一次去天牢看望粱凛和智机和尚了。

他带了一份素斋交给智机和尚,然后坐在牢门外看着自斟自饮的粱凛了。

粱凛敬天一盅、敬地一盅,自己喝下第三盅酒,放下酒盅看向陈恪,缓缓说道:“你是不是很奇怪,我的父母家人都死了,我为何还活着?”

秦烈的判断正确,梁家人确实藏在金门岛上。

秦烈带兵冲上岛去,梁家人进行了最后的抵抗,粱凛的母亲和弟弟妹妹都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