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这时提出了一个建议:“我觉得我们可以暂时外包部分物流服务给本地物流公司,等资金充裕了再慢慢完善自己的物流体系。虽然外包成本可能会稍高,但至少能暂时解决供应链的问题。”
周宇听了,赞同地点头:“这确实是一个可行的短期方案,赵伟,你联系一些本地的物流公司,看看价格和服务如何,尽快给出方案。”
尽管困难重重,三家连锁商超终于进入了试营业阶段。李明负责的市场宣传部早已铺天盖地地在当地投放了广告,并设计了多种促销活动,希望能够在开业当天吸引大批消费者。
然而,开业当天的情况却并不如预期理想。市中心的两家商超由于周围有不少竞争对手,即便开业当天打出了优惠和折扣,消费者的反应依然冷淡。反倒是新兴居民区的那家商超,顾客人数远超预期,门口排起了长队。
胖子站在商超门口,满脸疑惑地看着涌入的人群:“我们估计错了,看来新兴区域的消费潜力比预期大得多。”
周宇点了点头,但并没有表现得很高兴:“新兴居民区的确有潜力,但两家市中心的门店如果不能尽快扭转局面,整个计划还是会受到很大影响。”
李明焦急地说道:“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促销活动,或者重新调整商品的结构。市中心的消费者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并不高,他们更多的是为了享受购物体验。”
周宇思索片刻,做出了决策:“市中心的商超可以引入一些高端品牌或者进口商品,增加商品的多样性。同时,可以考虑与周边的社区开展一些合作,进行团购和会员制的推广。”
胖子点头:“另外,我觉得市中心的门店还可以搞一些主题活动,比如家庭日、亲子活动,增强商超的社区属性,吸引更多家庭来购物。”
随着商超项目的深入推进,团队内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由于商超业务与他们之前所熟悉的业务体系有较大差异,李明、赵伟和王磊之间的分工和协作并不如最初设想的顺畅。
李明的市场团队在推广上尽心尽力,但有时与赵伟的供应链团队产生摩擦。比如,李明经常要求开展促销活动,但赵伟却反馈供应链无法及时跟上,导致商品库存不足。王磊则在门店管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人员的调度和培训不够及时,导致有些门店服务不到位,顾客投诉频频。
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赵伟忍不住抱怨道:“李明你不能每次想搞活动就搞活动,供应链有它的节奏,我们不可能随时随地满足你所有的需求!”
李明也不甘示弱:“那你也得考虑市场需求啊!我们做商超,顾客至上,活动做不好,谁还会来消费?你供应链慢吞吞的,怎么可能成功?”
周宇看着他们的争执,知道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协调。于是他决定立即采取措施:“我不希望再看到这种争吵,供应链和市场推广必须密切配合。接下来,我们会设立一个专门的协调小组,由赵伟和李明共同负责,每次促销活动都必须提前两周报备,确保供应链能够跟上。”
周宇深知,团队磨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家的业务能力都很强,但在面对全新的商超领域时,仍然需要更多的协调和沟通。他决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花更多的精力在团队建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