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天庸关(2 / 2)

事实上,这个建议并不算错,毕竟当时的情况紧急,前线急需援兵,若是前线战败,整个西北三郡都将会成为草原骑兵的跑马场,后勤线被切断,天庸关的2万守军将会被活生生饿死。

更何况蜀国也同样遭遇草原民族的大规模入侵、劫掠,处境与秦国差不多,兵力也是被用到了极限状态,不可能在这种情况攻打天庸关。

以草原民族的庞大兵力以及强大的骑兵力量,秦、蜀两国虽然没有签订盟约,成为盟友共同抵抗草原民族的入侵,可相同的处境,让他们彼此心照不宣。

若是秦、蜀两国打起来,最终只会白白便宜了草原民族,两国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正是因为这个想法,那位提议的将领,才最终说服了其他人,将天庸关的驻军调走了大部分,只留下了5000老弱病残。

蜀国的袭击很是突然,让秦国和已经开始后撤的草原民族都没有反应过来。

10万蜀军不惜伤亡代价,整整猛攻了2个月,终于赶在精疲力尽的秦国援军赶来支援之前,彻底攻破了天庸关,守关的5000秦军无一生还,这座阻挡了蜀国南下通道上百年的险关终于落入了蜀国的手中。

为了夺下天庸关,蜀国可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前线要牵制草原民族的骑兵,数十万蜀军不要命地猛攻,死伤10万余人,吸引了草原民族和秦国的注意力。

不惜代价地强攻天庸关,10万蜀军死伤过半,只剩下了4万余精疲力尽的残兵。

也正是因为这一战的损失,导致蜀国的军事力量遭受重创,周边的其他国家看到有机可乘,纷纷出兵侵略,使得蜀国丢失了数郡之地,军事力量更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损失。

原本与秦国不相上下的国力、军力,在这一战之后,就受到了极大的削弱,经过了上百年的休养生息也没有能够缓过劲来,如今的蜀国已经比不上秦国了。

就为了一座天庸关,或者说为了彻底打开南下入侵的通道,蜀国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导致国力受损,一直没有缓过劲来,到底值不值得,谁也不清楚。

最有意思的是,虽然成功掌握了天庸关,蜀军却是军力损失严重,除了偶尔的小打小闹,派出小股部队进入秦国国境搞事之外,竟然是从来都未曾大规模的入侵过秦国,白瞎了天庸关这等天下雄关。

脑子里快速地回忆了一番有关于天庸关的情况,叶白脸色露出一抹惊讶,开口问道:“戏主簿,突袭天庸关?这怎么可能,当初蜀国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才靠着偷袭拿下了天庸关,对其有多重视,我们都很清楚。”

“我军目前不过3万余人,就算是全军北上,猛攻天庸关,也不能拿得下来,反倒会损兵折将,白白损耗自己的实力,太不值当了。”

天庸关有多么重要,叶白当然清楚,若是能够拿下天庸关,自然好处不会少,甚至能够引起朝堂轰动,收复沦陷上百年的天庸关,这等战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收复整个西城府还要大。

多少曾经在西北地区驻防的将领们,心心念念地就是想要收复天庸关,可谁也没有能够成功。

戏志才的这个建议,固然让叶白心潮澎湃,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也知道现在想要拿下天庸关,根本就不可能,所以毫不犹豫地就拒绝了戏志才的提议。

“将军,根据锦衣卫的情报,蜀国入侵之后,曾经多次从天庸关抽调驻军,加入南侵的主力大军之中,如今驻守在天庸关的蜀军最多不超过3000人,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

眉头微微一皱,叶白有些不可思议地说道:“3000人?这怎么可能,之前锦衣卫的情报中不是说天庸关还有万余兵马吗?怎么突然少了7000多人?”

锦衣卫的情报,叶白当然知道,在武安军成军的时候,叶白可是给锦衣卫补充了大批人手,让毛骧扩充情报网络,其中有不少人都潜入到了蜀国境内,传递了很多重要情报。

蜀国后方兵力空虚的情报,就是锦衣卫搜集到的,也是叶白和王翦等人敢于大举北上收复失地的原因所在。

只是天庸关是一座纯粹的军事关隘,除了蜀军的驻军之外,连一个老百姓都没有,锦衣卫就算是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潜入天庸关,对于天庸关内驻军兵力的情报,都是通过其他方面的情报猜测、分析出来,并不准确。

虽然是猜测和分析,但是叶白相信锦衣卫的能力,出入一两千人或许有可能,但相差7000多人,这个缺口实在太大了,锦衣卫不可能也不应该犯下这等低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