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苦行僧(2 / 2)

这第一炮,算是打响了!

只是他刘长京不知,闹事的几人全是兰城的刻意安排,也提前并未告知。兰城想试试刘长京的胆识,也想看看这位未来要辅佐的人是什么成色。显然刘长京交的答卷很不错。

离开太华山已经有了几日。

经过汉中,就已入益州地界。再到锦城,蜀山即刻便达。

北地的江湖聚会,宋玉想不想去?心底里,他很想去看看。尤其好奇蜀山会叫谁去参加。

可破境未成,又和天师府不对付,胡洪瑞的一句:“你还不够资格”。宋玉当时也许不在意,可有些话宋玉不得不承认现在的他确实无法代表一个宗门。

徐瑛、王全安对他赞赏有加,王丛山可以和他把酒言欢,红衣老者也是另眼相看。不是宋玉天赋异禀剑道奇才,只是因为,一、他是蜀山弟子,蜀山弟子少且珍贵。二、一步闲棋,留些情份。

人在江湖,江湖险恶。这险恶,不是走进客栈,有人下药谋财害命。不是山路上遇土匪劫财。

用军中的话说,宋玉就是一个“新兵蛋子”,谁会在意?又有蜀山的招牌,自然遇见的人无论身份高低都礼遇有加,极少刁难。

为啥?

因为犯不上。

若是换做吕子明这位大师兄,估计这一路打斗不会少。徐瑛也不会让他入军营,王全安也不会让他当先生。

然而,有得有失。宋玉这一路觉得遇见的人都不错,至于为什么他也没往深了想。想去长安,结果有个烦人的严松。那就去太华山。想去去北地,又不想遇见天师府的人,那就回蜀山。

记得小时候,有次,宋明带着宋玉在临江城把码头,集市、学堂、酒楼逛了个遍。回到寿县,又把寿县逛了个遍,最后回到朱家镇,又在田间地头走了个遍。

宋明叫宋玉写篇文章,讲讲所见所闻,以及感受。

宋玉文章的最后一句是:“人,各有各的活法!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宋明看罢,是连声叹息。叹的是宋玉文笔流畅,功底扎实。可惜的是,少了进取之心,没有读书人该有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

可这就是宋玉。

看似胸无大志,漫无目的。身负杀父之仇。怯懦逃避。

可他想干的事他又都办到了。看过了黄河,走进了军营,见了凉王。还顺便找了个妹妹。爬了太华山,还做了一月的先生,敢打天师府的脸面。敢在大白天,太华山颠强行破境。

当下,宋玉是归心似箭。脚程也加快了许多,金兰儿年纪小走不快,宋玉就背着,兴致一起,不惜耗费气机一路飞奔。直到在快到汉中城时,遇见一群同是青色布衣的僧人。

这群僧人皆是徒步行走,一人一个包袱,手里举着一口钵。

宋玉瞧见钵,从包袱拿出些干粮放在里边。僧人连连称谢,并未立刻食用。等到午时,僧人才从各自钵中取出食物,聚在一处,按人平均分发。然后继续赶路。

看着也是到锦城的方向,宋玉发现,这群人别看是徒步,可速度还真不慢。

傍晚,宋玉和金兰儿在一小镇里路边吃饭,这群僧人没多久也走进小镇里。要知道,宋玉带着金兰儿有段路可是以修为在赶。

这群僧人完全没停歇,也没有要吃晚饭的感觉,笔直穿过小镇继续前行。

翌日

当宋玉两人离开小镇又走了一大段路,在一处空地上又见到这一群僧人,从地上痕迹看,应是在此地过的一夜。

遇见路人,有心善的也会施舍些吃的。僧人是只要素食,荤腥一概不要。甚至,有好事的,往钵里扔钱币的,僧人总是默默将钱币取出,还给扔钱之人。

金兰儿:“啊,原来这些和尚不是乞讨啊!

宋玉:“兰儿,不可胡说。按书上所说,这些僧人只能是大悲寺的苦行僧了。这是他们修行的方式,绝不是我们之前见的那些路边的乞丐所能比的。”

金兰儿:“哥,你以前见过?”

宋玉摇头:“没见过。化缘的僧人倒是见过。可这般的僧人第一次见,经过这几日的相遇才猜测是书里所言的苦行僧,我也没想到还真见着了。”

说完,宋玉就想上前,再送些干粮。却不想,一位僧人:“施主是心善之人,可这些我们不能收!”

宋玉不解:“上回,我也是一样的东西你们不是收下了吗?”

僧人一根手指指向天空。“子时已过,过午不食。我们只能吃中午一餐,且巳时才能讨要吃食。”

宋玉一听只好收起干娘,拱手:“佛门大师着实让人敬佩!”

僧人回礼:“阿弥陀佛!施主言重了!叫贫僧阿南即可,称不得大师。这些都是我的师兄弟。”

宋玉:“阿难?可是与佛祖座下弟子阿难同名?”

阿南:“不敢不敢!只是仰慕许久,贫僧是南方的南,不是困难的难,不敢与阿难高僧同名。

施主自便,我等还要赶路!”

阿南说完和其余僧人继续向前行走。

宋玉想了想,还是上前问:“阿南大师,我有一问,不问心中难平!”

阿南双手合十:“请!”

宋玉:“你们如此修行,最后是为了成佛?”

阿南:“世间僧人千万,那来这么多佛可成?世间疾苦总得有人承受,我们几人能受几分,世间便会有人会少几分苦难!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