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商议完后,曾化龙便在王永吉的引领下来到了礼部衙门。一路上,二人面色凝重,筹备登基大典事宜刻不容缓,诸多细节均需细细敲定,挑选一个诸事皆宜的黄道吉日,更是头等大事,关乎大典能否顺遂举行,新朝能否借此收获祥瑞之兆。
迈入礼部衙门,衙内众人纷纷行礼,曾化龙、王永吉抬手示意众人免礼,而后径直走向正厅,曾化龙坐在主座,王永吉坐在下首。
二人落定,未及寒暄,曾化龙便率先打破沉默,神色郑重地开口:“王尚书,这登基大典的吉日挑选,关乎国运,半点马虎不得。虽说你我也略通些黄历节气,但钦天监监正身负观测星象、推演历法的重任,造诣精深,此事还得请他来参谋参谋,方能万无一失。”
王永吉亦是满脸凝重,连连点头:“曾次辅所言极是,钦天监平日里便盯着星象变幻、五行轮转,寻那大吉之期是他们的拿手本事。当下新朝初立,大典又举世瞩目,唯有契合天时地利人和的黄道吉日,才配得上这般盛事,也能给新朝博个好彩头,安稳人心。”
说罢,王永吉转头,朝身旁候着的一名礼部主事吩咐道:“速去钦天监,恭请监正大人前来,就说有要事相商,让他放下手头诸事,即刻赶来,切勿耽搁。”主事领命,快步退下。
等待间隙,曾化龙伸手轻叩桌面,眉头紧锁,似有愁绪萦绕心头:“王尚书,如今百姓刚从战乱里脱身,日子还过得紧巴巴的,伯爷特意叮嘱大典不可铺张奢靡。这既要日子选得祥瑞,流程还得精简得体,可不容易拿捏。”
王永吉微微叹气,应和道:“谁说不是呢,次辅大人。可精简不意味着敷衍,仪式该有的庄重肃穆、合乎礼制,那是一点都不能少。不然,往后传出去,落了个新朝办事草率的名声,可就坏了大事。咱们得在细节上多费些心思,把每一文钱都花在刀刃上。”
曾化龙神色凝重,说道:“王尚书,理应如此。”
……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不知不觉间,钦天监监正已步入厅中。
戈承科进了屋子,先是恭恭敬敬行了大礼,口中道:“见过次辅大人,见过尚书大人,不知传唤下官所为何事?”
曾化龙神色肃穆,上前一步,将事情简要道明:“戈监正,伯爷已定,下月要举行登基大典,此事关乎国本,至关重要。你精通风水、星象与黄历,需在下个月里,细细挑出一个诸事皆宜的黄道吉日,既要契合星象运转,庇佑新朝国运昌隆;又得顾全时节气候,方便百姓观礼、各方宾客往来,万不可出了差错。”
戈承科听闻,心头一凛,深知此事责任重大,忙不迭拱手应下:“二位大人放心,下官定当竭尽所能,不负所托。这挑选吉日,需通盘考量诸多要素,天象、五行、节气皆有门道,下官即刻回去,翻查古籍,结合当下星象,细细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