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拉拢刘振成功(1 / 2)

几日后,朱十一再次秘密地来到刘振府邸,询问刘振思考得怎么样。此时的刘振面容略显憔悴,眼中布满血丝,显然这些天他都在极度的纠结与煎熬中度过。

朱十一踏入书房,看到刘振的模样,心中虽急,但仍强作镇定地行礼道:“刘将军,国公爷日夜盼着您的答复,还请将军速做定夺。”

刘振缓缓抬起头,看着朱十一,沉默片刻后说道:“朱兄,这几日我反复思量,实难抉择。林凡宇虽夺了大明江山,但他确有治国之才,其推行的新政让百姓受益,军队也治理得井井有条。我若助成国公起事,一旦失败,便是万劫不复,我刘振死不足惜,可我不能连累家中老小与麾下将士。”

朱十一皱了皱眉头,急切地说道:“将军,您莫要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林凡宇终究是篡位之贼,名不正言不顺。大明才是正统,恢复大明江山乃大义之举。且国公爷早有周密计划,联络了诸多旧部与朝中大臣,成功的把握极大。将军若此时相助,便是为大明社稷立下不世之功,日后必能光宗耀祖,流芳百世。”

刘振苦笑一声:“朱兄,话虽如此,可战争之事瞬息万变,哪有绝对的把握。京营之中,林凡宇的势力不容小觑。若我贸然行事,京营将士未必都会响应,一旦走漏风声,我便是自投罗网。”

朱十一走近一步,压低声音道:“将军,您难道忘了成国公府昔日对您的恩情?若无国公爷的提携,您焉能有今日之地位?如今正是报恩之时,您怎可犹豫不决?”

刘振心中一震,成国公府的旧恩如巨石般压在他的心头。他长叹一声:“朱兄,我并非忘恩负义之人。只是此事太过重大,关乎生死荣辱。我需再慎重考虑一晚,明日此时,你再来听我答复。”

朱十一看着刘振,无奈地点了点头:“将军,明日便是最后的期限,望将军明日能做出正确的抉择,莫要辜负国公爷的一片苦心与期望。”说罢,朱十一转身离去。

刘振望着朱十一离去的背影,瘫坐在椅子上,双手抱头。这一夜,对他来说将是无比漫长的煎熬。

刘振经过一夜的辗转反侧、痛苦思索,最终认为大明仍据有半壁江山,且多是鱼米之乡、富饶之地,而林凡宇目前仅掌控北直隶以及山东、陕西等部分区域,相较之下,似乎成国公一方胜算更大。更何况北方尚有满清鞑子虎视眈眈,如今大靖朝新立,内部局势错综复杂。在重重权衡与内心纠结的拉扯下,他决定暗中投靠成国公朱能。

两日后,朱十一依约而至。刘振整了整衣冠,神色凝重地将自己的决定告知对方:“朱兄,我已思量清楚。念及国公爷昔日恩情,又思及当下局势,我愿追随国公爷,为恢复大明江山尽一份心力。但你需转告国公爷,京营之中情况复杂,我不可贸然行事,需从长计议,逐步拉拢可信任之人,待时机成熟,方可举事。”

朱十一听闻,面露喜色,连忙抱拳行礼:“刘将军深明大义,国公爷得知必定欣喜万分。将军所言极是,一切但凭将军安排,小的这就回去复命。”说罢,匆匆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