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们用梯子爬上屋顶,屋顶的瓦片破碎不堪,每一片碎瓦都记录着火山喷发时的肆虐。曲茵在下面指挥着,她的目光敏锐地搜索着屋顶上还能使用的瓦片,指导居民们小心地将其保留下来。
清理完屋顶后,曲茵带着居民们到附近的山上开采适合做瓦片的黏土。山上的道路崎岖不平,曲茵和居民们艰难地攀爬着。山上的风很大,吹得人几乎站不稳,但他们的决心坚定。到达黏土采集点后,曲茵用小铲子仔细地挖取黏土,黏土湿润而有黏性,散发着泥土特有的气息。
采回黏土后,居民们在小镇的空地上开始制作瓦片。他们把黏土放在模具里,用手压实,然后轻轻脱模。新制作的瓦片整齐地排列在一旁,在阳光下慢慢晾干。曲茵还教居民们如何烧制瓦片,他们用石头和泥土搭建了一个简易的窑炉,窑炉里燃起熊熊大火,将瓦片烧制得坚硬耐用。
在房屋的墙壁修复方面,曲茵发现一些墙壁被火山灰侵蚀,变得脆弱不堪。她教居民们用石头和泥浆重新加固墙壁。石头是从附近的采石场运来的,每一块都很重,居民们两人一组,喊着号子搬运石头。泥浆则是用黏土和水混合而成,曲茵亲自搅拌泥浆,她的手臂在泥浆中不断挥动,确保泥浆的黏稠度适中。
随着房屋逐渐修复,曲茵注意到小镇的水源也受到了火山爆发的影响。原本清澈的泉水变得浑浊,还带有一股硫磺味。曲茵沿着水源地寻找原因,发现是火山灰混入了泉水中。
她在泉水的源头设置了一个过滤系统。先用大石块搭建一个框架,然后在框架内填充多层过滤材料。最下层是粗砂,用来拦截较大的火山灰颗粒;中间层是活性炭,它能够吸附异味和一些有害物质;最上层是细砂,进一步过滤细小的杂质。
经过过滤后的泉水变得清澈起来,虽然还有一点淡淡的硫磺味,但已经可以饮用了。曲茵还教居民们定期清理过滤系统,以保证水源的持续清洁。
小镇的生产和生活逐渐恢复正常,但曲茵发现小镇的经济来源单一,主要依靠农作物种植。她决定帮助小镇发展多元化的经济。
曲茵发现火山地区有独特的温泉资源,由于火山爆发,这些温泉被掩盖或者被忽视了。她带领居民们寻找温泉的源头,在一片热气腾腾的区域,地面上冒着泡泡,周围的石头被硫磺熏得有些发黄。
曲茵指导居民们挖掘和清理温泉池,他们用铲子和锄头小心翼翼地挖掘着。温泉水涌出,水温很高,散发着浓浓的硫磺味。曲茵告诉居民们,温泉可以开发成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前来泡温泉。
为了让温泉池更加舒适和安全,曲茵教居民们用石头和木材在温泉池周围修建了简易的围栏和座椅。石头围栏坚固耐用,木材座椅经过打磨后光滑舒适。
同时,曲茵还发现火山地区的火山石有着独特的形状和纹理,可以用来制作工艺品。她在小镇里组织了一个火山石工艺品制作工坊。
居民们从山上收集来形状各异的火山石,有的像动物,有的像花朵。在工坊里,曲茵教居民们如何根据火山石的形状进行雕刻和打磨。她拿起一块火山石,用小凿子轻轻地敲打着,将多余的部分去除,然后用砂纸仔细地打磨。
年轻的居民们开始尝试制作火山石工艺品,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火山石制作成各种精美的饰品和摆件。这些火山石工艺品在市场上受到了欢迎,为小镇带来了新的经济收入。
在小镇的温泉和火山石工艺品逐渐发展起来后,曲茵又收到了来自一个沿海渔村的求救信。这个渔村在战争中遭受了海上敌人的袭击,渔船被烧毁,码头被破坏,渔民们无法出海捕鱼,而且海水的污染也影响了近海的渔业资源。
曲茵赶到渔村时,海风呼啸而过,带着一股咸腥味和腐臭味。渔村的码头支离破碎,木板断裂,木桩歪斜在海水中。海滩上搁浅着几艘被烧毁的渔船,船身焦黑,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曲茵首先关注的是码头的修复。她和渔民们一起收集木材,木材是从渔村后面的树林里砍伐而来的。这些木材还带着树木的生机,散发着清新的木香。他们用锯子将木材锯成合适的长度,然后用钉子和绳索将木材拼接成码头的框架。
码头的木板则是用新砍伐的厚木板,曲茵和渔民们一块一块地将木板铺在框架上,用钉子固定牢固。在码头的边缘,曲茵还教渔民们设置了一些防撞的设施,用废旧的轮胎绑在木桩上,以保护码头免受海浪的冲击。
修复完码头后,曲茵开始关注渔船的重建。她检查了被烧毁渔船的残骸,发现一些船身的龙骨还可以利用。她带领渔民们以这些龙骨为基础,重新建造渔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