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陶师傅们重新点燃了陶窑的火焰,火焰在窑内熊熊燃烧,照亮了师傅们专注的脸庞。他们开始制作陶器,将陶土放在轮盘上,随着轮盘的转动,双手熟练地塑造着陶器的形状。曲茵在一旁看着,她被这种传统技艺的魅力所吸引。
年轻人们也参与到制陶的过程中,他们从制陶师傅那里学到了如何选择合适的陶土,如何控制轮盘的速度,以及如何在陶器上绘制精美的图案。制陶师傅们拿出各种颜料,这些颜料都是用当地的矿石和植物制成的。年轻人们用画笔蘸上颜料,在陶器上描绘出自己心中的景象,有山谷中的花朵、飞翔的鸟儿,还有古老城镇的建筑。
随着刺绣和制陶等手工艺在城镇中的复兴,曲茵又开始考虑城镇的农业发展。她发现城镇周边的农田由于战争的破坏,灌溉系统瘫痪,土壤肥力下降。
曲茵沿着农田的灌溉沟渠查看,沟渠里堆满了杂物,杂草丛生。她组织居民们清理沟渠,居民们拿着锄头和铲子,将沟渠里的淤泥和杂物挖出。沟渠里散发着一股腐臭的味道,但大家都没有抱怨,因为他们知道这是恢复农田灌溉的关键。
在清理完沟渠后,曲茵教居民们修复灌溉设施。他们用木头和竹子制作水车,水车的叶片在阳光下闪烁着木质的光泽。曲茵和居民们一起将水车安装在沟渠旁的溪流上,溪水推动水车转动,将水引入灌溉沟渠。
为了提高土壤肥力,曲茵在农田里推广了一种堆肥的方法。她让居民们收集家畜粪便、落叶和厨余垃圾,然后将这些东西堆放在一起,让它们自然发酵。堆肥的地方散发着一股刺鼻的气味,但曲茵告诉居民们,这是土壤的“营养剂”。
发酵好的堆肥被撒在农田里,曲茵又从其他地方带来了一些农作物种子,如小麦、豆类等。她在农田里示范播种,用锄头在地上挖出小坑,将种子放入坑中,然后用土覆盖。居民们纷纷效仿,农田里充满了生机。
在农业逐渐恢复的同时,曲茵发现城镇的交通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城镇里的道路崎岖不平,桥梁也有很多损坏。
曲茵带领居民们修复道路。他们用石头和泥土填补道路上的坑洼,石头是从附近的山上开采而来的,泥土则是从路边挖掘的。居民们用锤子将石头敲碎,然后与泥土混合在一起,铺在道路上。曲茵还在道路两旁种上了树木,这些树木既能美化环境,又能防止水土流失。
对于城镇里损坏的桥梁,曲茵和工匠们一起进行修复。桥梁横跨在一条河流上,河流的水清澈见底,但流速很快。桥梁的桥墩有部分被冲毁,桥身的木板也有很多腐烂的。
曲茵和工匠们先修复桥墩,他们用大石块和水泥重新建造桥墩。水泥是从城镇外的工厂运来的,曲茵按照比例将水泥和沙子混合,然后倒入模具中,制成坚固的桥墩。
桥身的木板则用新的木材替换,木材是从城镇后面的树林里砍伐的。曲茵和工匠们将木材加工成合适的形状,然后用钉子将木板固定在桥身上。修复后的桥梁坚固耐用,居民们可以安全地通过桥梁到达城镇的其他地方。
随着城镇的各个方面都在逐渐恢复,曲茵又收到了来自一个沙漠边缘小镇的求救信。这个小镇原本依靠着沙漠中的绿洲发展农业和贸易,但战争使绿洲的水源受到了污染,绿洲的植被也大量减少,而且沙漠中的风沙不断侵蚀着小镇,许多房屋被掩埋,居民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曲茵赶到小镇时,沙漠中的热风扑面而来,风中夹杂着沙子,打在脸上生疼。小镇周围的绿洲看起来一片枯黄,原本清澈的湖水变得浑浊不堪,湖面上漂浮着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