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请来了一位老蜂农,给孩子们讲述养蜂的知识。老蜂农穿着防护服,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蜂箱,展示着里面的蜂巢结构,说:“养蜂要注意蜂箱的温度、湿度,还要防止病虫害。蜜蜂很敏感,一点点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它们的生活。”
曲茵开始教孩子们如何识别不同种类的蜜蜂。她拿着一个放大镜,对着一只停在花朵上的蜜蜂,对孩子们说:“这种身体比较大,腹部有黄色条纹的是中华蜜蜂,是我们本地的优良蜂种。”
有一个小男孩,他对蜂蜜的营养价值特别感兴趣。他对曲茵说:“曲茵老师,蜂蜜为什么对身体好呢?”曲茵笑着回答:“蜂蜜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像葡萄糖、果糖、维生素等,它可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还有很多其他的功效呢。”
曲茵还在学校里组织了一次蜂蜜文化展览活动。孩子们收集了关于蜂蜜的传说、诗歌、绘画以及自己制作的蜂蜜标本,在学校的展览厅里展示出来。
在改善蜂蜜文化和养蜂知识教育的同时,曲茵也关注到蜂蜜小镇居民之间的关系修复。她在学校里开展了“共享蜜源,甜蜜邻里”的主题活动。
在活动中,曲茵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讨论,如何公平合理地分配优质蜜源和蜂蜜销售市场。一个小组的孩子们提出:“我们可以根据每家蜂箱的数量和蜜蜂的种群数量,按比例分配优质蜜源的采集区域。对于蜂蜜销售市场,可以大家一起合作,打造一个统一的品牌,共同推广我们的蜂蜜。”
曲茵把孩子们的想法传达给小镇居民。居民们开始思考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在小镇的广场上,广场中央有一个巨大的花坛,花坛里种满了各种鲜花,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着。两位蜂农,赵叔和孙伯,正在讨论。赵叔看着花坛里的蜜蜂,说:“孙伯,你觉得孩子们的想法咋样?以前咱们为了那片好蜜源,没少闹别扭。”孙伯点点头说:“我觉得可以试试。现在这样争来争去,蜂蜜的产量和质量都上不去。”
曲茵又组织居民们一起修复被破坏的蜂箱和蜜蜂的生存环境。在一片树林里,曲茵和居民们拿着工具,修补着破损的蜂箱,清理着周围的杂草和杂物。树林里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线。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仿佛在为他们加油鼓劲。
有两家邻居,一家的蜂箱靠近山谷深处,那里的蜜源植物种类多,但蜂箱数量少;另一家蜂箱靠近小镇边缘,蜂箱数量多,但蜜源相对单一。以前他们因为互相争夺蜜源丰富的区域而关系紧张。现在,在曲茵的调解下,靠近山谷深处的那家主人对另一家说:“兄弟,我这蜜源虽好,但蜂箱少。你家蜂箱多,咱们可以合作,你把一部分蜂箱搬到我这边来,咱们共享蜜源,这样蜂蜜的产量肯定能提高。”另一家听了,高兴地说:“好啊,以前是我太计较了,咱们合作肯定能让小镇的蜂蜜产业发展得更好。”
随着山谷中的蜂蜜小镇的蜂蜜产业逐渐恢复,蜂蜜文化传承越来越好,居民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融洽起来。曲茵又收到了来自一个雪山脚下的矿石小镇的求救信。这个矿石小镇位于雪山脚下,远处的雪山高耸入云,山顶终年积雪不化,白色的雪与蓝色的天空形成鲜明的对比。小镇周围是裸露的矿石山脉,各种矿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不同的光芒。小镇的房屋大多是用石头建造而成,坚固而朴实。矿井的入口分布在小镇的边缘,里面幽深黑暗,充满了未知的神秘。
然而,战争使雪山脚下的矿石小镇的矿业受到严重破坏。许多矿井被炸毁,矿石的开采设备也因为缺乏维护而损坏。小镇的学校由于缺乏矿石文化和矿业知识教育资源,孩子们对矿石的种类和开采过程了解甚少。而且,小镇居民之间因为有限的优质矿石资源和矿业就业机会,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曲茵来到矿石小镇后,走进学校。教室里没有关于矿石文化和矿业知识的教材和教具,孩子们只能透过窗户看着外面的矿石山脉,心中充满了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