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不知所措(1 / 2)

“殿下的。”

“先生。”

两人互相行礼后,相对坐下。

刘明先是一声长叹,“唉……”

也忍不住叹息。“唉……”

刘明苦笑着说:“先生可知道,前楚地的变化?”

回答:“正因如此才来见殿下。”

刘明叹了口气,“我对不起先父与母妃。”

被逗笑又不敢表现出来。这次的楚人之举,让所有人措手不及,连地方官报呈的奏折也用极为小心的语言形容,没有出现“叛乱”之类的字眼,只用“乱民”。

推测官府或许是等待朝廷态度后再做反应。

“殿下一步如何打算?”

轻声询问。

刘明未答,只是摇头。此时已不是始帝全盘掌控的时候了。

意识到变化:如果早些时候,始帝必定倾巢而出,血洗一番。但如今不同,他想扶持刘明继位,且这正是双方所期待的局面。

“风平浪静之下却掀波澜,今年真是变幻莫测。”

“殿下勿需过度担心。您可以起草一份安民书,皇家报社紧急印刷,分发至各处百姓手中。这样 很快可以平息。”

说着便走到案旁,为刘明准备纸张与墨汁。

“莫要叹气。”

“车到了山头自然有路,更何况这不见得是坏事。”

“记得将监国的事情写进文中,恳切言辞表达,不让民众给您增加麻烦。”

刘明无奈地放下笔:“先生,就这么办了吗?”

不以为然道:“还能怎样呢?”

“我们都感到为难,那些六国遗老比我们更难受。”

笑说:“这次事件出其不意,让人为之头疼。不过这也是良策之一。”

刘明握起毛笔,开始构思。

望着窗外景致思绪飘荡。秦、楚之间的恩怨源远流长,只有刘明可以调停两边矛盾。

忍不住又提醒:“废除法律中是否包括‘兴建祠堂’和‘禁止风俗’?”

“包括这两条。我考虑改建成‘祭奠罚款百金’,其他照旧;至于淫俗处罚改为五十金文。”

“楚人喜好祭祀,与秦国风俗迥异。奇祠、风俗的定义需要谨慎对待。喜欢祭拜山川日月就让他们祭祀吧;巫女舞蹈也是他们喜好。又何须因些小事惹怒民众呢?”

老秦人对于这些新风俗无法理解,但他们喜爱观看军演戏法。而在楚人眼中,这是种娱乐。于是 苦劝。

决定在海外丰收后的酒水管制一并放宽以示诚意。得到肯定回复后内心舒畅,微笑浮于脸庞。

即使项羽再勇武也无法胜过刘明一诺千金的能力!

也不禁好奇这波浪潮下,楚人的举动。

——

会稽城内,项氏宗庙宽宏雅致。众多世家高帽华服聚集此地,目光逼视。

“项公,您为何不说话!王室处境堪危,怎能置身事外!?”

“项家用兵多年,等的就是今朝啊!”

“项家人必须救自家王族,不然天下如何看待!”

“大小十八家族已经同意,你难道还要迟疑?”

众人口出强硬言辞胁迫。

“各位稍等一下。我并非要退缩。”

项公欲语无果。

“我想的完全不是这样的……”

“您怎么个情况,到底有何困扰!?”

项氏一直筹划的是为了父亲项燕复仇。

“各位稍安勿躁。”

不得已,项梁起身拱手四下:“近

“苏公,铸造货币可是暴利,苏家……难道赔了?”

众人的脸上满是疑惑。

在众人眼中,苏家私自铸币早已不是秘密。几家大商户更是与之暗中有合作,帮忙将货币流通到市场上,以免官府追查源头。

正因为苏家的钱币质地好、分量足,广受民众欢迎,大家甚至给这种钱币取了个俗称——“重钱”。

人们实在无法理解:这样的高风险高回报生意怎么可能亏本?

“请诸位长者听我解释。”

苏公作揖一礼,“数月前殿下颁布法令,招天下无业之人服役京城免除罪责,矿工们人心不稳,工资连涨两次才勉强安定。”

“其一。” 苏公叹了一口气。“其次,市场上的官家新币深得民众信赖,我们的‘重钱’渐渐被淘汰。”

他无奈道:“为适应需求,我们不得不增大全铜币的尺寸,成本大幅提升,但‘重钱’依旧难以流通开来。 更是下令废除私币,所有赋税只能以官方的新币缴付,这对苏家制钱业务可谓釜底抽薪。”

几位长者闻言后,也觉得事态严重,心中有了数。

前任地方官尹明调往京都之后,苏家失去了强有力的保护伞,这是导致困境的根本原因!失去荫庇,再加上官府政策变动,苏家自然处境困难。

此时若要继续维持私兵和矿产开采,势必更加艰难,利润锐减!

这时有人提到朝廷中聚集了不少能工巧匠的秦墨工坊,“苏公,不如找他们想办法吧。”

“你们不用担心”,一位老成持重的族老劝说道,“铜材宝贵,各自行买一些也是情理之中。”

“苏府有多少铜材呢?”

眼看这些长者的建议愈发具体,苏公的表情越发凝重。他知道若是听信这些建议,不仅家族 经济难以为继,还会沦为他人附属,日后举步维艰。

就在这时,院落内传来沉重脚步声,如鼓槌敲打地面一般震撼人心。“羽儿!” 苏公猛然抬起头,失声呼喊。

只见苏羽扛着几捆粗壮金属冲了过来,笑着回应父亲,然后把重物重重丢入门庭。一阵灰尘弥漫开来,木梁被震断,整座房屋仿佛在颤抖,宾客四散奔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