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回 佛陀欲归盘古地,弟子验证天竺功(2 / 2)

除非直接跟梵天撕破脸皮,彻底战胜梵天,这样梵天拿自己没有办法。

但自己在这里苦心经营的佛教、在这边的弟子信众,恐怕又通通得放弃了。

何况自己也没有战胜梵天的把握,自己的一切能力,都是这方天地给的,而这方天地,却又是梵天所创造的!

虽然说天道无私,梵天犯了错,照样被自己所生的湿婆神砍掉一个头。

但自己若是因为此事跟梵天打起来,自己还能不能动用这方天地的力量,还尚未得知。

毕竟自己体内另外藏着一套多宝道人的魂魄,这可是瞒过了这片天地所有生灵的。也正因为这一套多出来的魂魄,他才能在那么多次的转世轮回中,依然保留着前世的记忆,这才累世行善积德,最终得以大功德加身,成就正果。

所以,这也是一个需要仔细应对的问题。

盘算良久,仔细列出这三个问题,虽然每一件事情都比较麻烦,但如今既然已经找出其中关键,慢慢来想办法,总还是能够解决的。

想清楚这些,佛陀总算轻松了不少,又拿出昔日的武器法宝,摩挲把玩良久,方才又重新将其收起。

但现在,除了魂魄依旧是收入眉心外,其余的兵器法宝,都纳入随身的芥子袋中。

大脑虽小,能装万物;芥子虽小,能纳须弥。所谓芥子纳须弥即由此而来。

佛陀自己炼制了数个芥子袋,用以装随身物品,袋口有封印,水火不侵,任何人均无法探测。

这天,佛陀唤过目犍连议事。

这目犍连乃佛陀门下十大弟子之一,飞天遁地,无所不能,跟随佛陀多年,习得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在弟子中号称“神通第一”。

佛陀交给目犍连一个密封好了的芥子袋,授以解封之法,随即叮嘱道:“尔可持此袋,一路往北而行,穿越结界,过南海,有大陆名之曰盘古大陆。”

“到彼大陆,尔可觅一荒野之地,依我之法将此袋打开,届时自见分晓。”

目犍连跟随佛陀多年,却还是头一次接到如此奇怪的任务。并且还是要离开天竺世界、跨越西海、去到遥远的盘古世界。

但多年的追随,他已经养成了对师尊的话言听计从的习惯,当即点头答应,运起神通,就往北而去。

不多时就已经跨越结界。

天竺世界内平素也偶有天神、精怪往来结界内外,梵天常驻雪山之巅,离结界甚近,通过结界往来的生灵,他都能有所感应,是以昔日多宝道人刚一进入天竺世界,即被他发觉,并拦截击杀。

目犍连此番步出结界,梵天自然也有所感应。但一来其本属天竺人氏,二来其实力有限,能量波动不强,所以梵天也没有太当一回事。

目犍连虽未修成神境通,但其飞行速度也自不慢,似一道流光在天空划过,瞬间即至数千里之外。

如此一路飞行,过数日而至南海,但见碧波万顷,无边无涯。

目犍连身负师命,无睱欣赏美景,不敢耽搁,又是一路疾驰,也不知过了多少时日,方才远远望见一片陆地,内心寻思,这应该就是师尊口中所说的盘古大陆了。

平素师尊外出,自己都侍候在旁,未曾远离片刻,也未曾见师尊离开过天竺世界。但此番一路走来所观的景象,却都如师尊所言,不由内心对师尊又敬重了几分。

内心正思虑间,突觉一股强大的力量扫过全身,似乎将自身照得无所遁形,想来这就是盘古世界的结界守护之力了。

他自小游历十方,见多识广,也曾听人说起过昔日梵天来盘古世界寻找守护神珠的故事,因为这方世界的守护之力不允许圣人进入,是以梵天才不慎遗失神珠。

目犍连此刻已习得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其功力若要拿盘古世界的标准来衡量的话,应该是在准圣水平,虽然已经堪称一方强者,但好在盘古世界并未排斥其进入。

再往前,就是一望无际的陆地了。

目犍连遵照师嘱,仔细寻到一处周围数千里荒无人烟之地,这才降落下来。

仔细自怀中掏出芥子袋,所幸一路行来,虽有风尘之苦,却未曾遭遇任何意外,这芥子袋也是丝毫无损。

目犍连按师尊所授,解除袋口封印,却见师尊自袋中飘然而出,不禁目瞪口呆!

师尊要自己不远数万里带过来的东西,原来竟是师尊本人!这确实太令人匪夷所思了。

原来,这正是佛陀那夜想出来的计策。

要想回归盘古世界,有三件事情需要解决,而第二件,就是需要检验自己在天竺世界中能用的神通,在盘古世界是否也能使用。

而要想检验,就别无他法,只能自己到盘古世界来试验一番才行。

但是自己本尊若是光明正大地过来的话,动静又实在太大,那边的梵天、这边的燃灯都能即刻发觉。

所以,这才想出了这个办法:

佛陀凝聚出一具分身,装入芥子袋中,但分身不能持续太久,佛陀又在袋中注入灵气滋养分身。

然后使一个瞒天过海之计,由目犍连带到盘古世界中来。

佛陀不知盘古世界是否会排斥此刻的自己,但想来,佛陀魂魄中带有多宝道人的气息,盘古世界应该不会排斥。此次也是以分身来作个测试。

而此刻目犍连所见,只是佛陀一具分身,佛陀真身,此刻依旧在祗园精舍之中。

佛陀分身暗喜,看来,这第一项是没问题了,正如所料,日后回归盘古世界,就算是以佛陀如今的境界,回归也不会遇到盘古世界守护之力的阻挠。

接下来就需要检验自己的各项神通,在这方天地是否依然有效了。

此处在西牛贺洲偏南的位置,且是偏僻之地;而燃灯佛祖的灵山胜境位于西牛贺洲东北方位。

虽说整个西牛贺洲尽在燃灯佛祖神识范围之内,但其主要探察范围还是集中在灵山附近,毕竟距离越远,所耗精力也越大,平时没事也不会往这个方向探察。

当下佛陀一一试练“六通”神通。

顿时,他的目光穿越层层迷雾,清晰地看到一只色彩斑斓的山雀停歇在枝头。

这只山雀扑棱着翅膀,嘴里发出清脆而急促的叫声,仿佛在诉说:“这林间的果实愈发稀少,我要如何才能为我的幼崽们觅得足够的食物?”

它的小眼睛里充满了焦虑与担忧,心里想着:“那几个小家伙还在家里嗷嗷待哺,我必须尽快找到充足的食物带回去,可不能让它们饿着。”

佛陀又看到一只矫健的野兔,竖着耳朵,警惕地观察着四周。

它的心中暗自思忖:“这片草地看似平静,却不知是否隐藏着危险,我得小心那些潜伏的猎手。”

它的嘴里发出短促的“吱吱”声,像是在给自己加油打气,又像是在向同伴传递着小心的信号。

还有一只机灵的松鼠,在树枝间跳跃穿梭,嘴里“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似乎在欢呼:“这棵树上的坚果真是丰硕,足够我储备过冬的粮食啦!”

它的心里满是喜悦和满足,盘算着如何把这些珍贵的食物妥善地藏起来……

如此种种,数千里范围内的动物、植物,其一呼一吸,所思所想皆清晰可辨,这正是熟悉的感觉,这下佛陀放下一大半心了,天眼、天耳、他心看来是没有问题的。

为了保险起见,佛陀令目犍连也依法施为,试验此三项。

少顷,目犍连也是面露微笑点头示意,看来也是颇有所得。

佛陀又将探察范围向前延伸到了数千里外一条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张开慧眼,以宿命通望去,目光所及,皆是众生的前世今生。

他看到一位衣着褴褛的乞丐,便已知晓此人前世曾是一位富贵人家的纨绔子弟,挥霍无度,不知珍惜福报,以致今生沦落至此,饱尝贫困之苦。

一位面容愁苦的妇人匆匆走过,佛陀看穿她的前世是一位自私自利的村妇,经常与人争执,积累了诸多恶业,今生便要承受家庭不和、子女不孝的磨难。

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佛陀看到他的前世是一位乐善好施的善人,经常帮助邻里,广积善缘,所以今生得以安享晚年,子女孝顺,生活无忧。

还有一位年轻的商人,忙碌中带着焦虑,佛陀知晓他前世是一位勤奋但过于贪心的小贩,因一时的贪念而失去诚信,今生虽有经商之才,但事业总是波折不断,需经历诸多考验方能领悟得失之道……

宿命通既已无碍,漏尽通无需证明,最后再尝试一下神境通吧。

有圣人坐镇的地方,为了怕惊动他们,佛陀暂时避开。只要不是有圣人在的地方,佛陀有自信不会被任何人察觉。

心念一动,来到魂牵梦萦的紫芝崖外,但见门外禁制依旧,看来师尊依旧未归,不由内心一叹。有心想要进去看看究竟,又怕惊动了暗中窥探此处的有心人,好在如今归来有期,也不急在这一时了。

佛陀不敢多呆,又心念一动,返回目犍连身侧。

此时诸多神通已经试演无误,回归需要解决的第二件事情是无需担心了。

佛陀心满意足,飘身隐入芥子袋中,依旧叫目犍连封好袋子,自行加好封印,再往天竺世界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