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回归盘古世界的障碍已经全部清除,下一步就看以何种方式不留痕迹地回归了。
此刻,在天竺世界中,佛陀已经是一方大佬,门下弟子众多、信众云集,如果就此离去,那么对于佛教徒而言,将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其信仰会瞬间崩塌,佛陀多年的努力和人设将毁于一旦,这自然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所以,一切尚需从长计议,得想个万全之策才行,这么久都等过来了,也不在乎一时。
而眼下,佛陀来雪山的目的已经圆满完成,此地虽好,但终究远离尘世,不利于弘法、度人,到了考虑回归尘世的时候了。
距众人所居的雪山马纳斯鲁峰不远,有国名摩揭陀国,其国都城王舍城,城外有山,此山多有灵仙居住,故名为灵、亦有鹫居止此山,故名为鹫,世人故称之为灵鹫山。
其时灵鹫山上佛法昌盛,聚集了众多有根基的修行人在此居住。平素亦有修行人不远千里,翻山越岭,自灵鹫山前来雪山脚下听佛陀讲经说法。
这日,听到佛陀弟子们在议论,佛陀有回归尘世、普度众生之意,于是这些来自灵鹫山的修行者们联袂求见佛陀,曰灵鹫山众人仰慕佛陀已久,平素只恨佛陀远居雪山之地,山高路远,因身体原因,无法亲来参拜听经,如今佛陀既生入世之念,恳请佛陀前往灵鹫山为信众传法,度化众人。
佛陀感众人之诚,欣然应允。
于是众人收拾好本就不多的随身物品,佛陀嘱众人闭眼。只见佛陀神色庄严,周身散发出璀璨的佛光,宛如一轮耀眼的烈日。
他口中念念有词,神秘的经文如悠扬的乐章在空气中回荡。
刹那间,一股强大而柔和的力量从佛陀身上涌起,将众人轻轻托起。
众人只觉身体轻飘飘的,仿佛失去了重量,周围的风声呼呼作响,却感受不到丝毫的恐惧。那股力量如同温暖的怀抱,稳稳地护持着每一个人。
不多时,佛陀唤众人睁眼看时,已至灵鹫山下。
但见灵鹫山宛如仙境一般,山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其间,如梦如幻。
山上绿树成荫,古木参天,枝叶交织成一片绿色的天幕。奇花异草遍地绽放,五彩斑斓,散发出迷人的芬芳。
山间溪流潺潺,清澈见底,溪水撞击在岩石上,溅起晶莹的水花,宛如珍珠散落。
鸟儿在枝头欢唱,声音清脆悦耳,仿佛在欢迎远方的来客。
山上的修行者们得知佛陀到此,纷纷热情迎接。
他们身着朴素的修行服,脸上洋溢着喜悦和崇敬。有的修行者手持鲜花,有的修行者手捧香果,一路小跑着前来。
他们围绕在佛陀身旁,纷纷合十行礼,口中不断念诵着赞颂佛陀的经文。
整个灵鹫山充满了祥和与欢乐的气氛。
自此以后,佛陀率同诸弟子就在灵鹫山下安顿了下来。
当时摩揭陀国的国王名叫频婆娑罗,他正值壮年,锐意进取,却又刚愎自用。
佛陀观其与己有缘,决意度之。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在摩揭陀国王宫之中,频婆娑罗王正与诸位大臣共商国事。
这时,守门的侍卫神色匆匆地跑来禀报:“大王,城外来了一位极为特别的修行之人,他自称乃是迦毗罗卫国的太子,期望能够面见大王。”
国王微微皱起眉头。身为一国之主,他见识过太多形形色色、打着各类名号的修行者,其中有的是为谋求功名利禄,有的则是妄图骗取钱财。
然而,今天的这位修行者却让他来了兴致,因为他竟然是迦毗罗卫国的太子。
“让他进来。”频婆娑罗王挥了挥手说道。
不多时,一位身着素洁袈裟的修行者从容不迫地步入大殿。他的举止优雅大方,目光澄澈明亮,虽身着简朴之装,却散发着一种超凡出尘、令人敬仰的气质。
这位修行者自然就是刚来灵鹫山的释迦牟尼了。
“听闻你是迦毗罗卫国的太子?”频婆娑罗王上下仔细打量着眼前的修行者,语气中透露出些许怀疑,“可是你为何又要舍弃荣华富贵,成为一名一无所有、四处化缘的修行人?”
佛陀淡然一笑:“大王,世间的富贵恰似水中之月影,看似美妙绝伦却难以牢牢把握住。我所追寻的,乃是超脱生死轮回的宇宙真谛。”
国王听罢,忍不住放声大笑:“太子殿下,你正值春秋鼎盛之时,竟然想要探寻生死的真理?我统领着百万雄师,坐拥四海财富,都未曾考虑过这些虚幻莫测的东西。依我之见,你还是回宫继承王位为佳。”
佛陀神色平静地说道:“大王,您声称您统领百万雄兵,富有四海,可是您能够确保这些永远都归您所有吗?”
国王一愣,随即又道:“这有何难?只要我实力足够强大,又有谁能够夺走我的江山?”
“大王,容我为您讲述一个故事。”佛陀说道,“从前有一位商人,他通过经商积累了巨额财富,家中金银财宝不计其数。
一日夜晚,他做了一个梦,梦中自己变成了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乞丐。这个梦逼真至极,将他惊出了一身冷汗。醒来后,他抚摸着自身的锦衣玉食,心想:原来只是一场噩梦。
可是大王,您说说,到底是他梦见自己变成了乞丐,还是乞丐梦见自己成了富商呢?”
国王被这一问给难住了,一时间竟无言以对。殿内的大臣们也都纷纷陷入沉思。
佛陀继续说道:“大王,您当下所拥有的一切,就如同那个商人的梦境一般。当您从梦中醒来之时,这些都将烟消云散,终究是一场空。”
国王的脸色变了又变,但依旧强词夺理道:“即便如此,我如今所拥有的一切也都是真实存在的。你所讲的那些不过是虚无缥缈的道理,而我现在统治的,可是实实在在的国家。”
佛陀丝毫不显急躁,而是问道:“大王,您认为什么才是最为珍贵的?”
“自然是权力与财富。”国王毫不犹豫地回答。
“那么大王,倘若有朝一日您失去了这些,那么,您还能剩下些什么?”佛陀再度发问。
国王刚欲回答,却突然呆住了。是啊,如果失去了权力和财富,自己还剩下什么?这个问题犹如一把锋利的剑,直直刺入他的内心深处。
就在此刻,一名侍卫神色惊惶、脚步踉跄地冲进大殿:“大王不妙啊!边境传来急报,邻国集结大批兵马,有入侵之意!”
此消息一出,整个大殿都为之震颤。
国王的面色瞬间变得煞白。就在方才,他还在炫耀自己的权力与财富,未曾想,转瞬间便面临着可能丧失这一切的巨大危机。
这时,佛陀轻言一句,此语不单化解了频婆娑罗王的执念,更是让他瞧见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全新天地。
佛陀缓声道:“大王,您此刻可看清了?您所执意坚守的一切,皆如同握于掌心的流沙,看似稳固,实则随时可能流散。真正的力量并非源自外在的权势,而是源于内心的觉悟觉醒。”
国王终于彻悟,他跪倒在佛陀面前说道:“世尊,我如今总算明白了。我一直将权力和财富视作一切,却不曾知晓这些皆为无常变化之物。烦请您教导我,怎样才能获取真正的解脱?”
佛陀面带微笑说道:“放下执念,便是开端。大王,您现今已然迈出了最为关键的一步。”
这时,又有一个侍卫奔进殿来报告:“大王,这原来是一场误会。边疆又来急报,并无敌军入侵的迹象。”
国王此刻却已然不再在意这个消息了。他仿佛脱胎换骨一般,脸上的骄矜傲慢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泰然自若、平和宁静。
自那以后,频婆娑罗王成为了佛陀最为虔诚的护法之一。他将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奉献给佛陀作为竹园精舍,供养佛陀和僧团在此安心居住、修行。他还时常向佛陀请教佛法,勤奋精进修行。
即使是高高在上的国王,也会有执着和烦恼。佛陀的教导不分贵贱,都指向同一个真理:放下执着,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自在。
这正如《金刚经》所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频婆娑罗王的改变也说明,一个人无论地位多高,只要能够放下执着,虚心接受真理,就有获得解脱的机会。
这正是佛法平等度化的体现。佛陀说法所说的种种法门,无不是为了帮助众生放下执着,获得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