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通过介绍真如之道,使众生增长智慧、消除烦恼、获取利益,所以,众弟子又给佛陀上了一个尊称:如来。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佛陀在灵鹫山传经授道,传授了数本影响巨大的经文,《无量寿经》鼓励信徒通过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大般若经》宣说诸法皆空;《法华经》宣扬一切众生本具佛性,皆能成佛。
佛陀讲《法华经》之时,参与人数相当庞大,众比丘、比丘尼、菩萨、帝释天、四大天王、天龙八部,以及摩揭陀国的国王、世王等百千眷属在一起,超十万之众齐来听经,盛况空前。
此后不久,佛陀终于想到了离开这块天地的万全之策。
佛陀在灵鹫山讲经十二年,所度之人已经超过两亿人,这年,他已经七十九岁了。
这一天,佛陀召集众弟子,宣布了一个重要决定:他的肉身已经衰老,在他八十岁那年,他将会涅盘,离开这个世界。
众徒弟大惊失色,他们实在想不通,已经证得无上觉,摆脱生死轮回的佛陀,为何竟然要离众人而去。
阿难第一个忍不住悲痛,跪在佛陀面前,泪流满面地说:“世尊,您若离去,这个世界将失去光明,众生将失去依靠。我们还未真正解脱,还需要您的教导。请您慈悲,继续住世!”
目犍连也上前恳请道:“世尊,以您的神通力,完全可以延续肉身,继续教化众生。为何要这么快涅盘?”
迦叶尊者虽然一向以坚毅着称,这时也难掩悲伤之情:“世尊,正法才刚刚传播开来,众生的根基还未成熟。若您离去,恐怕正法会很快衰落。”
其他弟子也纷纷跪下,有的捶胸顿足,有的泪流满面,有的甚至提出要以神通力来延续佛陀的寿命。
面对弟子们的哀求,佛陀却显得异常平静。
他的面容安详,目光慈悲而睿智。他微笑着说:“阿难,不要悲伤。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的。生、住、异、灭是自然的规律,即使是佛陀也不能超越这个规律。”
看到弟子们仍然悲痛不已,佛陀继续开示:“你们要明白,我示现涅盘,并不是真正的消失。我所说的法,就是你们永恒的导师。正如我常说的:'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只要你们依法修行,就能见到法身常住。”
听到这里,阿难似有所悟,但仍然不解地问:“世尊,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我们以神通力挽留您呢?”
佛陀慈祥地说:“阿难,这就像是一盏油灯,油尽灯灭是自然的规律。即使你不断地加油,也终究有耗尽的一天。与其执着于延续灯火,不如点亮自己内心的智慧之灯。这才是永恒的光明。”
迦叶尊者补充道:“就像世尊常说的,我们不应执着于佛陀的色身,而应该以法为师。”
“正是如此。”佛陀说,“我涅盘后,你们要以戒为师,以法为师。不要因为我的示现涅盘而感到迷茫和恐惧。只要依法修行,就能见到法身常住。”
接着,佛陀又详细地为众徒解说起了“三身理论”。
佛有法身、报身、应身三种身。
法身是佛的真身,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本体,无形无相,遍一切处;
报身是佛的功德身,是佛陀无量劫修行所成就的圆满果报,具足无量光明、无量智慧;
应身则是佛陀为了度化众生,而根据不同众生的根基和因缘,所显现的各种化身。
所以,众人此刻看到的佛陀,只不过是为了教化众生而显现的一个应身而已。这个应身,如同普通人一样,也会经历生老病死。但这并不意味着佛陀的法身和报身也随之消亡。
而佛陀正是要通过这种涅盘,向众生们做最后的教化: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离散而灭,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此即“诸行无常”。
佛陀深知人性的弱点,知道众生容易对容易得到的东西产生懈怠和轻慢之心。
如果佛陀长久住世,众生反而会因为习以为常而失去敬畏之心,甚至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自身的修行和解脱。
所以真正的修行,必须依靠自己,精进不懈,才能有所成就。而佛陀的教法,只是指引众人前进的明灯,最终的解脱,还需要众人自己去实践,去证悟。
众人这才明白了佛陀的良苦用心,洒泪而拜。
舍利弗、目犍连跟随佛陀多年,忠心耿耿,此刻早已经是六通具足的大神级人物。
这天,二人一起来拜见佛陀道:“佛陀,我们二人是来向您辞行的。我们知道,我们修行的目的,本就是为了帮助他人解脱。如果我们能早早入涅盘,也许能让世尊您少一份牵挂、少一份担忧,更加安心地入涅盘。”
佛陀称善道:“我知道,你们选择入涅盘,不是逃避,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法界。这样的决策,值得尊重。你二人贪嗔痴烦恼已断,所作已办,梵行已立,不受后有,可入涅盘。”
这时,众弟子闻讯赶来,佛陀趁机传法道:“传法的使命从未止息,”佛陀语气坚定,回过神来对众弟子说道,“你们的决定将会影响许多人,但更重要的是,你们的心中要始终怀有慈悲。”
舍利弗和目犍连对视一眼,心中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舍利弗开口:“世尊,我们愿意以我们的生命去换取更多众生的解脱。我们选择早入涅盘,是为了让我们的法身在更高的境界中继续帮助他人。”
“是的,”目犍连接着说,“我们希望能让世尊不再为我们担忧。只有这样,才能让您全心全意地传播佛法。”
佛陀听后,微微点头,感受到弟子们深厚的情感与真挚的奉献精神。
佛陀道:“你们的选择是智慧与慈悲的结合。涅盘并不是终结,而是另一种存在的开始。你们将以无形的法身继续护持法界,让更多众生得以解脱。”
二人当下拜别世尊,各自踏上涅盘之路。
舍利弗带着自己的弟子返回了位于王舍城的故乡,让弟子四处传话:“我师父舍利弗现至此地,将入涅盘,想见他的人请马上前往!”
在“释迦十圣”中排名第一、当了大半辈子佛陀的代言人,舍利弗尊者之名早已妇孺皆知。
得知消息后,国中贤圣、豪族、大施主都蜂拥而至。就连正谋划攻打拔耆国的阿阇世王都扔下了手中的权杖,赶紧跑去舍利弗的居所,希望听到智慧第一尊者的最后一次说法。
舍利弗对众人说:“一切无常,人生在世,谁能不苦?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你们应该庆幸,有佛陀出世,为你们说法。希望你们勤修福报,永断轮回!”
听完舍利弗尊者最后一次说法后,许多人当场证得了初果甚至三果,有出家僧人有的甚至证得了四果阿罗汉,不生不灭,不入轮回。还有的人甚至发愿誓取佛果!
当天夜里,月色如水,洒落在寂静的庙宇之中。舍利弗尊者于禅房之内,正身正意,庄重肃穆。
他缓缓地从初禅起始,心境澄澈,如同一泓清泉,外界的喧嚣丝毫无法侵扰他内心的宁静。
继而步入二禅,此时的他,身心愈发纯净,仿若超脱尘世的纷扰。
随后,尊者持续深入,直至入定,整个人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进入一种超凡的境界。
最终,尊者灭尽涅盘,他的身躯安然祥和,宛如沉睡于永恒的宁静之中。
帝释天闻此噩耗,悲痛瞬间填满心间。
他率领众多天众,急匆匆赶赴而来。天空中,五彩祥云翻涌,天众们个个神色悲戚。他们手持缤纷的鲜花,奋力地撒向尊者所在之处。
帝释天泪如泉涌,那悲痛的泪水止不住地流淌,洒落的鲜花堆积起来,竟达齐膝之高,仿佛是为尊者铺就了一条通往天堂的花路。
无论是天宫中尊贵无比的天子,还是人间权倾天下的帝王,听闻舍利弗尊者涅盘的消息,无不怀着沉痛而敬畏的心情,匆忙赶往现场。
庄重的送葬仪式上,众人面色凝重,气氛庄严肃穆。点火荼毗之时,熊熊烈火冲天而起,照亮了夜空,那跳跃的火光仿佛是在为尊者的离去奏响最后的悲壮乐章。
其舍利子及衣钵由弟子恭敬转交佛陀。
佛陀亲临现场,神色悲悯而庄重。在接下来的七日七夜,佛陀亲自念经超度,那深沉而悠扬的诵经声,回荡在天地之间。
每一个音符都蕴含着佛陀对舍利弗尊者的深切祝福与慈悲,助力其往生极乐,脱离尘世的轮回之苦。
整个场景弥漫着无尽的悲伤与庄严,所有人都在默默祈祷,愿尊者的灵魂在极乐世界中得到永恒的安宁与幸福。
而目犍连的涅盘之法,则更显悲壮、更能激励后来者的以身卫道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