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而也养成了他不太爱说话的毛病,丞也学着他娘,慎言慎行,无法分辨时,拒绝就是了。
思维在发散,今后该如何?
村里的行业基本都是子承父业,要不再去找荆狼说说?
自己在密林外围也杀过一阶的魔兽,那吐水箭的牛蛙,甚至受伤的孤狼,而且他还懂得草药,多少有点用吧。
唉,先去书院拜师吧。
丞刚踏出门,就看到一身素衣的九娘站在门外。
她有些局促,“芹娘去了,以后,我常来看你。这是一些肉干,你拿着。”
九娘是丞娘亲的好友,她男人也战死了。两个女人有了共同的故事,可是九娘没有孩子,也没有改嫁。
“听说你要去书院拜师,可不能失了礼数。”
“嗯”
秦齐楚三国撤军后,新来的齐国官府不管事,流寇时不时劫掠,瓜镇因此成立了西瓜帮。
说是帮派其实也就是镇民统一起来,抵御流寇。
实际上只能挡得住一部分,遇到那带了高手的,也只能乖乖上钱。
另外平时还得应付那群不管事还收税的,所以活的异常辛苦。
不过西瓜帮还是弄了个书院,请了个老夫子教书。在瓜镇百姓的口中,那就是帮派驻地。
老夫子据说是镇长请来的,长的倒是仙风道骨,喜欢腰间挂个瓢,当饮水的器具。
镇民盖了个书院,围着书院造了结实的镇墙,把书院围了起来。
平时作为教书储物的地方,战时那就是全镇的堡垒。
书院只是文绉绉的说法,真正教书的地方也就是几个砖瓦房。
木匠用几个木墩,做了几个座位,又花了大力做了桌板。
这个时候趁着晨风和五月的薄雾,老夫子正在教孩子们读蒙书,那是一块儿立起来的石板,先生用特殊的笔写的隐隐发乌光的字,手一抹,字迹便能消失。据说这是教书匠必备的技艺。
丞硬着头皮从大门走了进来,那教书的内院大门其实也就是两根高高的木柱子搭了个茅草顶棚。
丞对着先生的背影作揖,“先生……”
老夫子转身看了看丞相手里的荷叶包,胡子抖了抖“来了”
拜师也不复杂,因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师父,而只是师傅。
交了拜师礼,敬了一杯茶,以手背抵额头,躬身约九十度,为一礼,郑重一礼。
蒙学只上半天,教习生字和音韵,半大的孩子也是重要的劳动力,拔草喂猪给瓜田浇水那都得上。
丞家的田虽说村里人帮着打理,但是丞也不能坐等收成,那可是会被娘亲骂的,她那时托着病体拉着幼儿都得下地。
丞记得很清楚,他哭闹着不去的时候,娘说“这是别人的情分,却是我们的本分。”
然后就是一顿打,看着年幼的丞,小孩子也不敢继续闹,只能哭着鼻子去拔草,其实也拔不了几根,甚至还会折断瓜苗,但是芹就是让儿子干活。村民劝也没有用,这个没有姓的女人倔的很,丞记得别人跟他娘说“芹娘,再找个男人吧”他娘总会把人轰出去,说是要给他死去的爹留个香火。
现在自己这根香火燃烧的也不旺盛,至于他爹死前也没留下什么金银财宝,只留下一本粗浅的一脉碎石术。
丞自己琢磨了好几年也就那样,还不如铁剑好使,仿佛自己就是传说修炼的垃圾。
丞还能记得父亲能运气碎石,力扛装满水的大缸,估计换成先生说的鼎,也是能扛得动吧。
如果自己也有修行天赋,嘿!丞用手背抹了抹额头的汗,扔下一把草,看着村民从商水里汲水灌溉自家的瓜田。
难道就这样一辈子吗?丞抬头看着天空,天空之上是看不透的蓝色的虚无,天空是什么?天空之上有什么?
先生说天地之大无边无际,圣海无垠浩浩荡荡,可多大是无边无际?多广是浩浩荡荡?先生说的他自己跟亲眼见过一样。
丞对此抱有怀疑,却心生向往。但外面的世界不太平,出个镇子就要成群结队的。
用屠夫的话说,鸡毛都没张齐,就想着飞?外面强盗那么多,手无缚鸡之力去个屁!
小心被抓了当奴隶,知道奴隶吗?就是那些从外界拼死逃过来的人。啧啧,惨不忍睹。
而自己应该就是屠夫嘴里说的手无缚鸡之力的鸡仔?可是自己明明已经打的那群小朋友哭爹喊娘了啊。
先生还说我们是无国之民,唉,啥是国啊,想不懂,能当饭吃吗?况且现在不是在齐国治下?
村子女人嚼舌头的时候说无国也挺好,能活着就行了,现在可比之前活的好。什么活好活儿不好的,反正丞是不懂的。
以前什么样他也是不懂的,村里人说现在能吃上饭非常好了。
可是能吃肉不是更好?他们为什么不想去吃肉?安于现状吗?
想不懂,自从认真的偷听了三年的课,他懂得更少了,没办法像柱子,二狗,木桃,石头他们一样没心没肺了。
以前追黄狗都能跑一天,喂羊放牛卖瓜都能乐呵一天。
现在,父母都不在了,丞练剑之余也闲了下来。
不用天天去跟医师熬药换药,不用去密林蹲守猎物,不用费力的辨别药材,也没人催着必须下田地,但小小的人并没有和同龄人一样。
他迷惘了。
蒙学真正的做到了启蒙,开启了朦朦胧胧,开启了懵懵懂懂。
也掀开了世界的一角,那是纯白色的,香甜的,雾蒙蒙的烟,前方是未知的世界,吸一口,便会前进一步,从此直到心死方停。
所以他们和她们是心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