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控制青州后,青州州郡内的黄巾余孽和盗匪正在逐渐被清理招揽,经上表朝廷后,朝廷最终下旨封赏曹操为青州太守,陈宫为主簿,魏延为牙门将军,曹仁、夏侯淳、曹纯、曹洪、李典、乐进、夏侯渊皆备封为偏将军。随着郡县的扩大,朝廷的内政人才显得捉襟见肘。于是,我想到了影响中国历史数千年之久的科举考试。
随后,我上奏天子,请求将孔融及其部属调职至洛阳,虽然大家都不明白我为何这样做,因为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忠于朝廷,而且将北海郡县治理的极其有序。然而,我有自己的考量。
孔融的才华和治理能力确实无可非议,但我深知他的性格刚直,时常直言不讳,甚至有些过于理想化。在这乱世之中,这样的性格可能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危及他的生命安全。洛阳是京城,相较于地方郡县,政治环境更为复杂。将孔融调至洛阳,一方面可以让他远离地方的纷争,另一方面也能让他在京城发挥自己的才能,为朝廷效力。
至孔融到达京师,我便决定亲自前往孔融的府邸,与他坦诚相待。当我向他解释我的想法时,他起初有些惊讶和不解。但经过一番深入的交谈,他渐渐理解了我的顾虑和苦衷。孔融表示,他愿意接受朝廷任命,为朝廷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孔融调任洛阳后,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学识,很快在京城崭露头角。他的诗歌和文章广受赞誉,他的政见也得到了一些有识之士的支持。孔融被任命为太学院祭酒,祢衡这位孤芳自赏的才子,被任命为太史令协助他的忘年交孔融管理太学,孔融作为当代大儒致力于传承和弘扬经典文化,培养有志之士。于是,他以忠君爱国为宗旨,将自己的学问和理念传授给学生们。在太学院,孔融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强调文章学问的正统性。他亲自选编经典着作,制定教学大纲,让学生们深入学习儒家经典和历代名着。通过他的努力,太学院成为了大汉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才俊。这些学生们在孔融的教导下,不仅在文学上有了长足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他们树立了忠君爱国的信念。他们明白,文章学问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名利,更是为了服务国家和人民。随着时间的推移,孔融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他的文章和观点被广泛传播,成为了大汉官方学问的代表。而经过孔融和蔡邕审核后的官方文章也随着商铺的售卖被一抢而空,人们对他的尊敬和仰慕之情日益加深,他的名声甚至传到了远方的州郡。同时,通过向天下张贴榜文,告知明年洛阳将面向大汉百姓考试选取官员。
而王修则被朝廷任命为北海太守,此人的品行纯良,而且处理政务果决,是个不错的地方大员。
历史上王修二十岁时到南阳游学,借宿在张奉家里。期间张奉全家人生病,无人照看,王修怜悯他们,亲自照料他们,直到他们痊愈才离开。
初平年间,北海太守孔融征召王修担任主簿,并且代理高密令。高密豪族孙氏素来强横任侠,他的门客多次犯法。王修到任后不久,民间发生抢劫案,贼人进入孙氏家中,吏役无法捉拿。王修带领吏役百姓包围了孙氏家,孙氏抗拒防守,吏役百姓畏惧不敢靠近。王修命令他们:“有敢不去攻打的人,与贼人一同治罪。”孙氏害怕了,于是交出了抢贼。此后,当地横行不法的豪强都惧怕屈服,高密县的治安有了明显改善。
后来,郡中有人谋反,王修听说孔融有危难,连夜赶往孔融那里。贼寇刚刚起事时,孔融就对左右的人说:“能冒着危难前来帮我的,只有王修了。”话刚说完,王修就到了。王修的到来令所有人十分高兴,他们一鼓作气将叛贼剿灭,王修也成了剿灭叛乱的最大功臣。
孔融到中央任职后,北海郡成了袁绍集团的势力范围。其中袁绍之子袁谭对王修非常赏识,经常委以重任。袁氏集团被曹操消灭后,王修向曹操提出要为袁谭收尸。曹操想要观察王修的诚意,沉默着一声不吭。王修说:“我曾受过袁氏的厚恩,如果让我得以收殓袁谭尸体,虽死不悔。”曹操被王修的真诚所感动,就让他给袁谭收尸。
由此可见,王修的个人才能不亚于孔融,如果不是孔融自身自带主角光环,恐怕最终即使不被曹操所害,也会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为了巩固北海防务,孙邵这位历史上的吴国丞相被任命为有丞,负责郡内一切行政事务,太史慈任命为长史,负责北海郡军事事务,武安国、宗宝被任命为部将,协助郡县安全。
而就在青州郡进展顺利的情况下,忽一日,听到董重来报,暗军在黄巾军中的暗探送来消息,青州黄巾渠帅管亥目前准备收缩防线,集中兵力攻伐北海,具体日期待定,而此时的曹操已经集中兵力正在围堵青州西侧的黄巾余孽,短时间内无法调兵前往救援北海郡。于是,我赶忙让周泰召集军师将领议事,王府中正厅,看到诸位将领军师都已经到达,我便言道:“北海郡即将遭受青州黄巾的攻打,目前曹操联军正在围堵青州西侧的黄巾军,不知各位有何建议?”
大家都在思索中,关羽上前道:“主公,关某自投效以来,寸功未立,关某愿意领兵前往救援,还请主公应允。”
为等我言说,郭嘉道;“云长,主公将你和翼德共同留在洛阳京师,就是对你等的看重,此地是我大汉核心,容不得有半点闪失。此时还是从长计议吧!”
董重道:“管亥手下号称十万大军,实际上可战兵力为四万,其余皆是老弱之辈,加之裹挟了大量流民,随以数量庞大。洛阳距离北海恐有百里之遥,我知云长乃是一员虎将,但洛阳兵力虽多,但不可轻易调动,况且,步兵前往恐怕也是长途奔袭,体力耗损巨大,无法立即投入战斗的。”
郭嘉言道:“云长,某有一计,可解云长之忧。”
关羽赶忙道:“军师快说。”
“借兵。”郭嘉道:“云长可央求主公向刘岱借兵,以解北海之难。”
“奉孝,此计甚妙。”庞统言道:“刘岱向来忠于汉室,此次前往,若以借兵为由,让刘岱交出兵权,或可是一件妙事。”
关羽听后,眼神一亮,抱拳道:“多谢军师指点。只是,刘岱是否会借兵于我,尚不可知。”
我点头道:“此事确有难度。但云长武艺高强,威名远扬,若能亲自前往,或许可增加成功的几率。”
关羽朗声道:“某愿往!定不辱使命!”
数日后,关羽带着我的书信,单枪匹马来到刘岱的营地。刘岱闻关羽来此,亲自出营相迎。
关羽说明来意后,刘岱犹豫不决。他深知关羽的勇武,但又担心借出兵力后自身实力受损。
关羽见状,慨然道:“刘将军,如今黄巾作乱,天下动荡。北海乃我汉室疆土,岂能容贼寇肆虐?关羽不才,愿率贵军将士,击退黄巾,保一方平安。”
刘岱被关羽的豪情所打动,加之他对汉室忠心耿耿,最终决定借兵予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