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的胜利和青州的稳定,使得朝廷的威望逐渐得到了巩固,天子刘辩也越来越用心处理朝政事务,虽然现在政务都是朝臣们处理后上报,但刘辩仍然认真的批阅奏章,学习处理大汉政务事宜。而如今的大汉政务确实人才匮乏,故而,科举考试也必须如此公告的那样,按时实行了。
东宫中,皇帝正在处理政务,我一番见礼后,向皇兄言道:“目前大汉内政人员匮乏,去年经孔融和蔡邕共同勘定的官方书籍也已经向天下售卖,并公告今年准备科举考试,选取人才,此时考试可以从百姓中选取读书人进入仕途,打断世家大族的知识垄断,进而巩固大汉稳定,还请皇兄早作决断,以便实行。”
刘辩看着我说道:“何为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是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的。本来臣弟考虑科举考试分为三个阶段:乡试、会试和殿试。但如今大汉还没有实行过科举考试,故而此次科举,就定在我大汉京师洛阳,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书五经、策论、诗赋等,考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卷。科举考试的成绩主要取决于考生的答题质量和书法水平,一般来说,书法好的考生更容易获得高分。”我言道。
“既然如此,便让蔡邕主持实行吧!”天子刘辩言道。
“臣弟谢过天子。”说着便退下殿去。
我退出宫殿后,心情十分激动。科举考试的实施将为大汉带来新的机遇,能够为国家选拔出更多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我立即着手与蔡邕商议科举考试的具体细节。我们精心策划考试内容和流程,确保公平、公正地选拔人才。同时,我们也积极宣传科举考试的消息,鼓励各地的读书人踊跃参加。
在考试的那一天,洛阳城内热闹非凡。众多士子们怀揣着梦想和期望,齐聚考场。他们奋笔疾书,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学识。考试结束后,蔡邕组织了一批博学的考官进行阅卷,认真评判每一份答卷。
经过漫长而紧张的等待,考试结果终于揭晓。一批优秀的士子脱颖而出,他们将有机会进入仕途,为大汉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新选拔出的官员们充满朝气和活力,为大汉的政治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科举考试必将逐渐成为大汉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它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知识垄断,让更多的普通人有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王府中的我正和吕玲绮学习马术,我与吕玲绮一同来到校场,各自挑选了一匹骏马。吕玲绮身骑一匹火红的战马,英姿飒爽;我则跨上一匹黑色的雄驹,威风凛凛。
我们相对而立,眼神中透露出对彼此的挑战。随着我一声令下,训练开始了。我们挥鞭疾驰,如疾风般冲向对方。吕玲绮手中的长枪舞动生风,枪尖闪烁着寒光,每一招都蕴含着无尽的力量;而我则挥舞着长剑,剑势如雷霆万钧,每一式都带着破竹之势。
校场上马蹄声响彻云霄,尘土飞扬。我们的身影在马背上交错,剑枪相碰,发出清脆的撞击声。一时间,剑光枪影交织在一起,让人眼花缭乱。
吕玲绮的枪法娴熟,她的攻击如潮水般汹涌,让我不得不全力应对。我侧身躲过她的凌厉一击,随后顺势一剑挥出,直取她的要害。她敏捷地俯身避开,同时回手一枪,刺向我的肩头。
我迅速翻身下马,以剑驻地,惊险地躲过了这一击。紧接着,我一个箭步上前,挥剑劈向吕玲绮的坐骑。她立马侧身,惊险地避开了我的攻击。
我们的切磋愈发激烈之时,被管家曹腾通报说,“董重带领着几人来到府门前,问询是否要见?”
听懂董重到来,我便下马言道:“腾伯,让他们在正厅等候。我稍候便到。”
来到正厅,我和董重寒暄一番,得知曹嵩和其子曹德已被安置到洛阳城内一处繁华的府邸,于是便告知腾伯,让其与家人好好团聚,以后也可省的时常挂念。
得知我的安排,曹腾感激涕零,道:“感谢小王爷费心,还为老奴着想,老奴谢过王爷”说着,便要跪拜。
我赶忙上前扶起,说道:“腾伯,你为王府费心费力,此次只是小王一点心意,大汉下一步必是征战四方,留在洛阳毕竟是安全之选,所以,本王才让董重去寻得曹嵩一家,也是少些牵挂。”
待腾伯退下后,我看向其余几人,只见这四人都是人高马大,颇为魁梧,我好奇地询问董重这四人的来历。
董重恭敬地回答道:“小王爷,这四位便是前些时日让我寻找的许家三兄弟和留赞,他们武艺高强。此次前来,是希望能在小王爷麾下效力。”
听到董重的话,我这次想起前些日子确实是让董重找寻此四人,这可是当世的名将,许褚三兄弟,各具特色,声名远扬。
老大许褚,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勇冠三军。他的勇猛无畏令人惊叹,战场上冲锋陷阵,如入无人之境,敌人闻风丧胆。其忠诚刚直,深受主公信任,为了守护正义,不惜付出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