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骑兵虽然勇猛,但在这种突然的打击下,也显得有些措手不及。他们的马匹被射中,无法再前进,只能在原地打转。而他们的骑士,也被箭矢射中,一个个倒在了地上。
麹义部趁机发起了冲锋,他们手持长矛,向幽州骑兵冲去。幽州骑兵虽然奋力抵抗,但他们的马匹已经被射伤,无法再快速移动,只能被动地接受攻击。
在麹义部的猛烈攻击下,幽州骑兵很快就陷入了困境。他们的士气逐渐低落,开始有人想要逃跑。精锐的幽州骑士们很快失去了士气。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陷入了这一小撮人的牵制之中。
在这个时刻,袁绍终于下达了命令,让剩下的步兵全军出击。这些士兵体力充沛,他们顺势发起攻击,成功地击溃了疲惫不堪的幽州骑兵。随后,他们又顺势压迫没有两翼掩护的公孙军步兵。面对这样的局势,公孙军的步兵们直接放弃了抵抗,争相在追杀来临之前逃离现场。
麹义的军队在战场上表现出了极高的战斗勇气和决心。他们越战越勇,临阵斩杀了公孙瓒所任命的冀州刺史严纲,并且还击败了千余名敌人。在取得这样的胜利后,他们乘胜追击,一直追到了界桥。
公孙瓒本想要在界桥进行防守,但他的军队再次被麹义部打败。公孙瓒的企图守住界桥的计划以失败告终,他的部队被麹义部击溃。
在连续的胜利之下,麹义部士气高昂,他们继续追击公孙瓒,一直追到了公孙瓒的驻营地。此战之后,麹义的名声大噪,被誉为袁绍手下的头号猛将。
这是一场以步兵、弩兵战胜骑兵的经典战例,也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范。此战中,袁绍的军队凭借麹义的英勇带领和精妙的战术成功击败了公孙瓒的万余铁骑,其中还包括精锐的“白马义从”。公孙瓒的军队在此战中遭受了重创,不得不撤退。而袁绍和他的军队则因此战的胜利而声名大噪。
此战之后双方仍然争战不断,如龙凑之战、巨马水之战,可以说界桥之战将胜利的天平偏向了袁绍,但是巨马水之战,胜利的天平又开始偏向公孙瓒了,毕竟这个时候公孙瓒还没有和刘虞彻底闹掰,如果公孙瓒和袁绍保持高度的军事对峙,公孙瓒也是不会对刘虞有所过分行动,其实两人要是能够合作,那么河北的天下也就没袁绍什么事了,刘虞的人望足以稳定幽州冀州,他主管后方,公孙瓒负责在前线开疆拓土,最起码能够占领河北四州。
这场战争历经了长达两年的时间,双方都陷入了持久的兵粮消耗战之中。在这漫长的战斗中,每一方都面临着兵粮日益减少的困境,士兵们的体力和士气也逐渐受到影响。
公孙瓒在界桥之战中的失败,无疑给他的南下计划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原本气势如虹的进军步伐被迫停滞,他的军队锐气受挫,士气低落。这一失利使得公孙瓒的战略优势逐渐丧失,也让他意识到与袁绍之间实力的差距正在逐渐扩大。
与此同时,袁绍在战争中逐渐积累了经验和实力。他通过巧妙的策略和有效的资源管理,逐渐改变了与公孙瓒的实力对比。袁绍的军队逐渐壮大,士气高昂,而公孙瓒则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都意识到长期的战争对彼此都没有好处。于是,朝廷派遣使者进行调解,努力促成双方的和解。在和解的过程中,双方可能进行了一系列的谈判和协商,最终达成了某种妥协或协议。
这场战争的结束不仅标志着双方实力差距的改变,也为未来的局势发展奠定了基础。袁绍在战后可能会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扩大势力范围,而公孙瓒则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和实力,寻找新的发展方向。这样的局势变化将对整个地区的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说公孙瓒的一番骚操作致使青州丢失,元气大伤的话,公孙瓒和刘虞之间闹掰也是其战略失误的原因,退居幽州后,公孙瓒本应该继续恢复兵力,积攒势力,可这位大师兄竟然和后勤部长闹僵,在失去后方全力支援,最终,袁绍在易京之战中彻底击败了公孙瓒,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这场激战中,易京之战是袁绍与公孙瓒之间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在这场激战中,双方都倾尽全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
战争初期,公孙瓒依仗着易京坚固的防御工事,企图据守不出,与袁绍打持久战。然而,袁绍并没有被公孙瓒的策略所困扰,他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的进攻计划。
袁绍派遣部队环绕易京,筑起高台,利用弓箭和投石车等攻城器械,对公孙瓒的城池进行猛烈攻击。同时,他还命令士兵挖掘地道,试图从地下突破公孙瓒的防线。
公孙瓒的军队则顽强抵抗,他们利用城墙上的防御设施,还击袁绍的进攻。双方陷入了艰苦的拉锯战,城墙上下箭矢如雨,喊杀声此起彼伏。
在持久的攻击下,袁绍的军队逐渐取得了优势。他们成功地破坏了部分城墙,打开了进攻的缺口。袁绍的将士们见状,士气大振,纷纷涌入城内,与公孙瓒的军队展开近身搏斗。
公孙瓒的士兵们毫不退缩,他们与袁绍的军队展开了血腥的厮杀。然而,随着战局的发展,公孙瓒的兵力和资源逐渐枯竭,难以抵挡住袁绍的强大攻势。
最终,公孙瓒意识到败局已定,他不得不选择突围。在夜色的掩护下,他带领一部分亲信骑兵试图杀出重围,但袁绍早已预料到他的行动,布下了严密的防线。
在突围过程中,公孙瓒遭遇了袁绍军队的重重包围。尽管他奋勇作战,但寡不敌众,最终身负重伤。无奈之下,公孙瓒选择了自缢,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随着公孙瓒的败亡,他的势力也迅速瓦解。袁绍成功占领了易京,巩固了自己在北方的统治地位。这场战役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也是袁绍政治生涯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