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孙权继位(1 / 2)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孙策,这位威震天下的豪杰,不幸离开了人世。而他的弟弟孙权,一位英姿飒爽、智勇双全的少年,毅然决然地接过了兄长的事业。

孙策临终的那一刻,房间里弥漫着沉重而压抑的气氛。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张昭等人,用虚弱但坚定的声音说道:“如今中原陷入混乱,天下动荡不安。但我们吴越之地,拥有丰富的人力和物力,又有长江这道天然屏障作为守护。我们完全可以坐观局势变化,保存和发展自己的实力。你们一定要尽心尽力地辅佐我的弟弟。”

接着,他把目光转向了孙权,眼中充满了对弟弟的殷切期望和信任,“仲谋啊,统领江东之众,在战场上与群雄一决胜负,这方面你不如我。但在选拔贤能之士,让他们全心全意地为江东效力方面,我不如你。你要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去创造一番辉煌的事业。”

孙策的遗言如同沉甸甸的责任,压在了孙权的肩上。他紧紧握着兄长的手,泪流满面,坚定地说道:“兄长放心吧,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会守护好父兄打下的江山,守住这份来之不易的基业。”

孙策的离去,让江东陷入了一片悲伤之中。然而,孙权没有时间沉溺于悲痛,他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重大。

他首先安抚了兄长的旧部,用真诚和智慧赢得了他们的忠诚和支持。他重用张昭等贤臣,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制定发展大计。

在经济上,孙权大力发展农业,推行一系列鼓励农耕的政策,使得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同时,他积极促进商业贸易,开放港口,吸引各地商人前来贸易,使得江东的经济日益繁荣。

军事上,他加强军队的训练和装备,提拔优秀的将领,建立了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大的军队。

孙权时刻牢记兄长的嘱托,坚守“保江东”、“观成败”的国策。他在风云变幻的局势中保持着冷静和果断,巧妙地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

在他的领导下,江东逐渐强大起来,成为了天下瞩目的一方势力。

此时孙权只是一个19岁的青年。

孙权虽已据有扬州六郡(会稽、丹阳、吴郡、豫章、庐陵、庐江)之域,但其统治根基并不稳固。其麾下一些部众,见他年轻,对他能否成就雄图伟业,心存疑虑。有的人彷徨不定,静观其变;有的人则欲另择明主。孙权幸得张昭、周瑜鼎力相助,才将孙策旧部逐步安抚下来。

张昭,字子布,乃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士,自幼勤奋好学,于中原士大夫中影响力颇盛。他渡江南来归附孙策后,被委以长史之重任,兼抚军中郎将(位次将军),总揽全局,实为孙策的得力臂助。当孙策逝去,孙权因悲伤过度而无暇理政时,他对孙权劝道:“身为后辈,贵在能继承先辈遗志,创造有利条件,以成就功业。而今天下动荡不安,贼寇横行,岂能因哀伤而不理政事,只凭一时的儿女私情呢?”

他亲自为孙权更换衣装,扶其上马,一同前往巡视各营兵士,以此安定众将士之心。他带头率领僚属辅佐孙权,要求内外将校皆能尽忠职守,同时抚慰百姓。因张昭在北方南下的士大夫中颇具威望,他率先支持孙权,致使“寄寓之士,得以心安”。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出身名门望族。他自幼便精通音律,奏乐稍有差错,便能敏锐察觉并有所示意,世人称颂:“曲有误,周郎顾。”

他与孙策乃是莫逆之交,情谊深厚如兄弟。孙策南征之时,他率军接应,助力孙策击败刘繇。孙策封周瑜为建威中郎将,因其英姿飒爽,俊美非凡,吴中之人皆尊称他为周郎。后来孙策又任周瑜为中护军,兼领江夏太守。在攻打刘勋、攻陷皖城之时,得乔公二女,孙策自己娶大乔,周瑜则娶小乔。

孙策离世后,周瑜领兵赶赴丧礼,主动留在吴地辅佐孙权,于稳定武将人心方面,功不可没。

在张昭和周瑜的共同扶持下,孙权成功团结了文臣武将,让那些徘徊观望以及打算另投他处之人,大多都安定下来。

孙权不仅注重笼络旧部,亦注重广纳贤才,延请名士。无论是江东本地之士,还是自北方而来的士大夫,只要有意合作,皆竭诚欢迎,并委以重任。鲁肃便是在此时经周瑜举荐,前来辅佐孙权的。

鲁肃,字子敬,乃是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之人,自幼便志存高远。

其家为一方豪绅,然则在汉末这天下大乱之时,他却无心操持家事,反大肆散去家财,变卖田地,以赈济贫苦之人,于乡里间颇得人心。彼时周瑜仍居巢 (今安徽桐城南)之长,率数百人至鲁肃家中造访,求他接济军粮。鲁肃家中有两仓米,每仓皆有三千斛(石),他随意指了一仓便赠予周瑜。周瑜大喜,遂与鲁肃结为挚友。

袁术任鲁肃为东城长。鲁肃见袁术无纲纪,成不了大事,便携带家中老幼,率百余名青年径往居巢去投奔周瑜。鲁肃经周瑜引荐后,深得孙权的赏识。曾有一回,孙权独留鲁肃,与其同榻而饮,问道:“当今汉室已然倾颓,天下大乱,我继承父兄之业,欲建齐桓、晋文那般功业,你可有何高见?“

鲁肃答道:“依在下之见,汉室复兴无望,曹操亦难以一举翦除。为将军计,当先稳固江东,静观天下局势变化;趁曹操在北方忙于军务之际,进军无暇估计其他之时,将长江一线据为己有;而后称帝称王,图谋天下,成就如汉高祖一般的不世之功。”

短短的几句话,却道出了一个长远规划,宏伟蓝图。这是鲁肃为孙权设计的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

(一)先巩固江东根据地,发展壮大势力,根据形势的变化,相机进攻;

(二)然后夺取荆州,占据益州,把长江以南地方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三)最后图取天下,北伐曹操,实现统一全国大业。

鲁肃的这个“江东对策”与诸葛亮的"隆中对策”有异曲同工之妙。 孙权对鲁肃的见解很是佩服。

年长的张昭,论资排辈思想很严重,诋毁鲁肃“年少粗疏"、 "谦下不足"。可是孙权却越来越看重鲁肃。

在江东孙权积极搞建设的时候,徐州的陶谦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演绎了历史上着名的三让徐州,第一次,刘备脸皮薄,婉拒了;第二次,刘备还是不好意思,仍旧拒绝了;第三次,陶谦病入膏肓,行将就木了,然而这次,刘备仍旧拒绝了,陶谦等不了了,用手指心而死,陶谦的意思是:你不当徐州之主,我心难安呀!最后,在众人的簇拥和劝阻之下,刘备“勉为其难”地当了徐州一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