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刘备入主徐州后,糜家将自家妹子嫁给了大耳刘备,而在糜家的帮衬和陈登等地方世家的支持下,刘备的仁义之名传播开来,刘备采纳陈登的建议,以皇叔身份上奏天子,请求敕封,企图让朝廷给刘备在徐州的正统背书,天子刘辨看到如此情真意切的奏章后,感动一番后,看向群臣,道;”徐州州牧陶谦患病离世,而刘备经过陶谦三让徐州后,成为徐州之主,不知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众人皆沉默不语,只因这件事与宗室密切相关,而这是所有外臣都难以轻易触及的领域。就在此时,天子刘辨敏锐地察觉到问题的关键所在。退朝后,在东宫偏殿,刘辨和我两人静静凝视着对方,似乎都在等待对方给出答案。这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宗室人员。在这个时代,宗族人员接任郡守并非罕见之事。然而,刘备这位被先帝封为大汉皇叔的人物,如果接替了徐州牧的职位,将会引发一系列难以控制的连锁反应。一方面,刘备若顺利成为徐州州牧,那么他将成为朝廷的一大隐患。冀州的袁绍和袁术必然会借机南下,这只是时间问题。而继任者孙坚在整顿江东军后,也会执行其兄“保江东、观成败”的策略。另一方面,如果徐州受到江东孙坚的攻击,朝廷是否要出动大军救援呢?如果不救援,是否意味着朝廷不承认徐州的大汉国土地位?但若救援,刘备即便军力不强,也能在朝廷的保护下,暗中进行反叛朝廷的活动。这无疑是在养虎为患,给朝廷带来巨大的威胁。
我言道:“皇兄,不若以朝廷名义征调刘备回洛阳任职,如果他遵命前来,便可将其安置在京城,就近监视,以免生变。如此一来,既可避免他在徐州坐大,又可维持朝廷对宗室的掌控。”
刘辨微微点头,似乎对我的提议略有认可,但他的眼神中仍带着一丝疑虑。
“只是,若刘备拒不应征,又当如何?”他缓缓开口道。
我略一思索,答道:“若他拒不应征,便是公然违抗朝廷旨意。届时,我们便可名正言顺地出兵讨伐,以彰朝廷之威。”
刘辨沉默片刻,道:“此举虽好,但也需从长计议。且刘备在徐州颇得民心,若强行征调,恐引发民变。”
我点头道:“皇兄所言甚是。此事还需仔细斟酌,万不可草率行事。”
就在我们商议之际,一名内侍匆匆赶来,呈上一封来自徐州的密信。
刘辨接过信,匆匆阅罢,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皇兄,信中所言何事?”我焦急地问道。
刘辨沉声道:“徐州局势有变,孙坚已率大军进攻徐州,而刘备竟然接连败退。”
我心中一沉,道:“如此一来,朝廷更需尽快做出决断。不若以朝廷名义派兵前往,同时接替刘备,使其无法拒绝朝廷的要求。”
刘辨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终于,刘辨道:“若是此时朝廷派兵,臣弟可知谁可带兵前往?”
我略微思索一番后,想到正在洛阳养病已久的马腾,他可是一个悍将,不仅是带兵多年,而且是个妥妥的从死人堆中爬出来的狠角色,于是道:“启禀皇兄,臣弟推荐一人,此人正是不二人选。在这风云变幻的乱世之中,天下局势动荡不安。汉室衰微,各地诸侯势力崛起,纷纷割据一方。此前,先帝册封刘备为大汉皇叔,指望他能匡扶汉室,护佑天下苍生。然而,时过境迁,刘备竟然无法守卫徐州,既如此,不若启用马腾此人,也是情理之中。“
次日清晨,天光乍破,金銮殿上,天子刘辨于早朝之际,将徐州遭受孙坚进攻的紧急消息,清晰明了地告知了众位大臣。
朝堂之上,群臣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在经过了一番激烈的讨论之后,天子刘辨深思熟虑,最终下旨言道:“徐州之地,地处要冲,战略意义极其重大。而刘备身为一方之主,却未能守住此地,实在是失职失责,难逃其咎。然而,念及他以往在当地颇受百姓尊崇与爱戴,亦对徐州的民生事务出力颇多,有所贡献。故而,现今特调刘备返回京师洛阳任职,另委马腾接管徐州防务,以保此地平安无虞。”
刘备接到旨意后,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无奈接受。
他明白,此时的反抗无疑是以卵击石。
在离开徐州之前,刘备决定做最后一件事——与城中百姓道别。
他走上街头,百姓们纷纷簇拥过来。
刘备含泪向他们表达了自己的感激和歉意。
百姓们也纷纷落泪,表达了对刘备的不舍。
而马腾在接管徐州防务后,迅速展开了行动。
他派出马休、马铁,在城中张贴告示,安抚百姓。
同时,他加强了城防,整军备战,以应对可能到来的危机。
孙坚得知刘备离开徐州后,并未立即进攻。
他在思考着下一步的行动。
是继续进攻徐州,还是寻找其他的战机?
孙坚的谋士们纷纷进言,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