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文武并重(1 / 2)

“朕这里还有一些御花园初春不久采摘的茶叶,你带两斤回去好好尝一下,春茶味道最好,不可不尝。”

闻言,李存礼大喜过望,据他所知,整个朝野上下还没有谁得到陛下的赏赐。

陛下赏赐的是茶叶吗?

No,No,No!

这不仅仅是陛下的赏赐,更是陛下的恩宠,独一份的信任!

满朝文武,还有谁!

“谢陛下赏赐!”李存礼当即跪下行礼,脸上满是激动之色。

“平身吧。”

随后,苏铭又给他画了个大饼,“你素来稳重,是朕的肱股之臣,这件事如果办好了,朕不吝赏赐。”

还别说,李存礼就吃这套,瞬间跟打了鸡血一样。

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苏铭画饼,而在于以前他画的饼全都实现了,不然的话,李存礼不会这么忠心,这么听话。

说完,见李存礼又要行礼,苏铭伸手虚抬,一股无形的力量将李存礼托起,不让他跪下。

苏铭淡淡笑道,“咱们君臣一场,不必这么多礼,天色不早了,你早点回去休息吧,朕就不留你吃晚饭了。”

李存礼露出一丝尴尬的笑容,“微臣告退。”说完,便弓着身子退去。

等他走后,苏铭再度拿起案上的奏折仔细翻看,刚刚匆匆一瞥,很多东西只是看了个大概,现在他得好好研究一下。

武举之道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科举,文武并重才是长久之道,只有科举,不重视武举,朝堂未来的力量必定失衡。

而且,文官集团先天就是武将集团的敌人,一旦文官势力占据优势,必定会压缩武将势力的生存空间,甚至限制皇权。

正是这样不平衡,后来的大一统王朝才会走上文盛武衰的局面。

权利,只要抓紧了,就不会放松。

明朝就是最好的例子,原本的皇帝权力很大,收拾文臣轻而易举,到了中晚期,居然还被文臣势力钳制。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武将势力衰弱之外,更重要的是属于皇帝的权利一点点被蚕食,从上到下,莫不是如此。

到最后,皇帝不得不走上老路,依靠宦官与文臣势力斗争,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哀。

所以,苏铭要趁着现在朝廷各方势力尚未稳固之际先定下基调,做好框架,有了框架,以后文官再想插手,就没这么简单了。

当然,文官会分出各种各样的派系,武将自然也不例外,他们若是不分派系,不敌对,就轮到皇帝头疼了。

……

“李文通,这份奏折,你看看?”苏铭把李存礼送上来的奏折递给李文通,自己虽说来自后世,眼光迥异,但很多事没做过,还不如直接问懂行的人。

有时候,实在是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并不是后世人认为那样的死板,不懂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