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秦昭襄王亲政之后,大权仍被朝臣把持。
而今的大秦朝堂远远不是一家独大的局面,吕不韦虽然党羽众多,可老秦贵族以及楚国外戚也占据相当的势力。
这一切还得益于当初庄襄王的安排,平衡了朝堂上的势力。
蕲年宫,苏铭在宫女的伺候下穿上王袍,头戴王冠,衣摆之上绣着龙纹,端庄而大气,不过,他的目光却落在这座宫殿之上。
与秦国其他宫殿不同,蕲年宫是一座城堡式的宫殿,当初修建蕲年宫的时候,秦国内部不稳,时常遭受西戎袭扰,外表上,这座宫殿的形制倒是与章台宫相近,一脉相承。
论奢华与气势或许比不上咸阳的章台宫,但论战时应变,蕲年宫就成了一座军事堡垒,一旦有战事,秦国君臣便可进入蕲年宫躲避战乱,军事用途大于政治寓意。
入冬之后,蕲年宫内寒冷而干燥,即使烧着地龙,出了大殿也依旧寒冷,不过以苏铭的武功,这点温度对他倒是没影响。
整座堡垒占地数千亩,庭院数十座,房屋楼阁更是多达六百多间,暗渠引入雍水,外围而观,整个蕲年宫的四周城墙高高耸起,三丈六尺则小矣,外层全部用长六尺、宽三尺、高一尺的大石条垒砌,里层夯土墙两丈六尺宽,城内再用大砖砌起。
雍城依山而立,城墙只开东西南三座城门,每门只有一个城洞,城门箭楼十分坚固,稳如要塞,宫内可驻扎兵马数万,攻守兼备。
从这里,苏铭依稀可以想到大秦历代君王在雍城驻扎军队,扫平西陲边境的场景。
如今,西戎覆灭,义渠纳入掌控,大秦内部没有战乱,雍城也渐渐失去了军事地位,只剩下大秦旧都得政治地位。
此行前来的数千兵马已经在蕲年宫各处把守,侍卫、侍女、仆役各归其位,诏令而入,左右近臣入蕲年宫中央大厅,那里是历代秦王处理政事之所。
历代秦王,都是在这里加冕称王,开始执掌秦国大权。
嬴政,当然也不例外。
……
咸阳城内,吕不韦望着空荡荡的府邸,苍老的面容上露出些许复杂,太后与大王去了雍城,也将大臣带走大半。
秦王亲政,是秦国最重要的事,从今年开始,大秦的朝堂中心就要从他这里转移到嬴政身上,一时间,他还有些不习惯。
权利是会上瘾的,嬴政没有亲政之前,吕不韦可以代行王权,把持朝政,可当大王亲政之后,他势必要拿回权利。
届时,自己如何自处?
在秦国,权臣没有好下场,这样的情况与昭襄王时候很像,芈太后依靠魏冉、华阳君、泾阳君、高陵君四人把持朝堂。
可当昭襄王亲政,立即就将这四人驱逐,一举夺回权利。而今,大王亲政,吕不韦觉得自己也该留条后路了。
在秦国,君王的权利大于一切,当年秦孝公变法,有那么多贵族反对,变法依旧进行,持续了几百年。
表面上看,自己贵为大秦丞相,执掌朝堂二十多年,根深蒂固,可一旦大王铁了心要对付自己,他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想明白这一点,吕不韦便做出了决定,往后在朝堂上决不轻易与大王硬碰。
……
时间慢慢推移,很快就到了四月,雍城的大秦宗老准备好了冠礼大典。
宽阔的校场之上,数千大秦锐士手持长戈整齐划一的站在两列,森森长戈在日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寒芒。,文武百官穿着玄红官服,在场中等候。
天高气清,微风吹拂,旌旗猎猎,大秦王旗耸立在城墙之上,威严而肃穆。
校场之上已经建好了祭台,长长的台阶上铺着红毯,最高处有玄色大鼎,其内正燃烧着熊熊烈焰。
此刻,文武官员一片静默。
高台上,一位头发花白的赢秦宗老高声呼喝:“加冠大礼,开始。”
话音落下,立于祭台两侧的战鼓轰隆隆响起,健壮的力士双手挥动鼓槌,牛皮大鼓发出震天声响。
苏铭穿着王袍,头戴王冠,两条剑眉斜入鬓角,一双丹凤眼,幽森而富有威严,拾级而上。
一步步,走的很平稳,慢慢走上祭台。
随后,大秦宗老念着古怪复杂的祭文,还有巫师祭祀在场中跳大神,祭祀上苍,山川河流。
念完之后,写有祭祀文章的卷轴被放进青铜大鼎。
苏铭缓步走到宗老面前,缓缓跪坐下来。
礼乐之声再度响起,比起刚刚的战鼓,此刻的礼乐庄严而肃穆,配合祭台上的场景,竟然让下面的人大气都不敢喘一下,见证着秦王加冠礼的那一刻。
“一加布冠,今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赢秦宗老从随从的托盘上取出玄布,站在苏铭身后,将他束起的头发包裹起来,这代表着冠礼的第一冠,这一礼象征着不忘本
这一礼完成,台下百官躬身作揖,一片肃穆。
“二加皮弁,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寿胡福!”
第一礼完成后,宗老从另一个托盘中取出黑色皮弁,扣在苏铭束起的头发上,随后将墨玉发钗插入头发,随后,宗老又从托盘中取下一柄秦剑,躬身系在苏铭腰间,下面的朝臣再度躬身行礼。
“终加玄冕,显先王之光耀,承皇天之嘉禄,天命王者,福泽九州,千秋万年,与天无极!”
宗老缓缓托起王冕,双手竟在颤抖,好似这王冠有千斤之重,最终,漆黑的王冠戴在了苏铭头上。
这一刻,苏铭只觉头顶一沉,旒珠垂落,遮盖住他的视线。
在古代,行了冠礼,便代表着男子成年,可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与权利,越往后,人们对冠礼的意识越发淡漠。
在五胡乱华之后,许多礼仪制度消失,从南北朝到隋唐,冠礼一度废而不行。南北朝时,南朝宫廷还有一些皇家冠礼,随后的朝代,儒家崛起,冠礼慢慢恢复,但这也只是在官面之上,民间的冠礼几乎彻底消失。
等到满清入关,冠礼彻底消失在华夏大地当中,后世之人只能从书中的文字畅想过去。
这个时代,即使是平民百姓,也很注重冠礼,即使再穷,也会让亲友长辈给男子加冠取字,而女子则要及笄。
举行冠礼的日期需通过卜筮吘心挑选,以确保一切顺利。
束发,在加冠仪式上,青年男子的头发会被束起并在头顶挽成发髻,然后用绸子包裹。
加冠,这是冠礼的核心部分,通常包括三次加冠。一般而言,普通人加“三冠”,象征着自此后拥有的三项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