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群众思想建设(2 / 2)

袁夫人白了他一眼,“少贫嘴,平日都没这么热闹,就你爷俩,专门挑这种团聚的日子来聊,还不一同去玩玩。”说着,袁夫人就追了上去。

袁天青无奈的摇了摇头,也加入了“讨伐”梁明的队伍,一时间,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庭院,热闹非凡。

......

立冬宴后,梁明雷厉风行,第二天一早就拜访了于吉。于吉听完梁明的想法,眼中精光一闪,当即表示愿意全力相助。两人一拍即合,当天就着手筹备报纸事宜。

梁明凭借前世的经验,对于报纸的版面设计、内容规划、发行渠道等都了如指掌。在于吉的协助下,仅仅两天时间,《大同日报》就正式创刊了。

第三天正午,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只见一个精壮的青年,肩上扛着一箩筐散发着油墨香气的报纸,走街串巷,高声吆喝着:“卖报啦!卖报啦!最新鲜出炉的《大同日报》,只需十文钱一份,便可知天下大事!”

这新奇的叫卖声立刻吸引了街头百姓的注意。一个身穿朴素长袍,看起来颇有几分学究气质的中年人,好奇地走上前来,掏出十枚铜钱,买了一份报纸。他一边惊讶于这报纸的低廉价格,一边细细打量起来。

报纸入手,触感微糙,却带着一股新鲜的墨香。他翻开报纸,只见版面清晰,内容丰富,分为“综合”、“新闻”、“军事”、“文化”、“体育”、“娱乐”六大板块。

“综合”板块包罗万象,天文地理、农桑医术,无所不有,颇有些杂学意味;“新闻”板块则刊登了最近三个县发生的最新消息,大到官员调动、匪患剿灭,小到邻里纠纷、物价变动,事无巨细,一一罗列;

“军事”板块详细报道了三个县联军的训练情况、军备物资、将领任命等,还配有精美的插图,让人一目了然;“文化”板块则刊登了一些诗词歌赋、名人轶事,更重要的是,还连载着一些梁明精心挑选的,蕴含“天下大同”思想的文章,深入浅出,引人深思;

“体育”板块则介绍了一些强身健体的运动项目和比赛规则,鼓励百姓积极参与;“娱乐”板块则是一些茶余饭后的八卦新闻,专门供人消遣解闷,包括一些小故事。当然,这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更加引人入胜。

中年人看得津津有味,尤其对“军事”和“文化”板块的内容最为感兴趣。

只见“军事”板块的排版大气磅礴,字体遒劲有力,配图精美细致,让人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投身军营,报效国家;

而“文化”板块的排版则清新雅致,字体娟秀流畅,内容发人深省,让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新的思想。

这中年人越看越是心惊,这报纸的内容之丰富,思想之先进,排版之精美,都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他甚至感觉到,这薄薄的一张纸,似乎蕴含着一股强大的力量,足以撼动人心,改变世界。

他哪里知道,这正是梁明和于吉精心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更多地关注军事和文化,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思想,为实现伟大理想奠定基础。

当然,这些内容的最后审核,都由梁明和于吉亲自把关。前期,梁明负责内容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性,于吉只负责内容的文采和可读性,再跟着梁明学习一下政治方面。

真正起步后,就得靠于吉一个人了。两人配合默契,相得益彰,使得《大同日报》一经问世,便迅速风靡三个县,成为说书先生手中的宝贝,和百姓们茶余饭后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梁明站在袁府的高墙上,看着城中百姓争相购买报纸的场景,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他知道,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他的红旗之路,才刚刚迈出第一步。

“盟主,这报纸果然如您所料,一炮而红。”于吉不知何时出现在梁明身后,语气中带着一丝钦佩。

梁明回过身来,拍了拍于吉的肩膀,“接下来就要辛苦你咯,继续扩大报纸的编辑阵容,然后做到每周一报,每大事一报。对了,内容方面,除了那些家长里短,也要增加一些时事评论,引导舆论,让百姓们知道咱们在干什么,以后要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