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些,的确让邢女士放松了一点,“这个倒是,虽然我们都挺担心我家宝爸的,但我们自己住的这个社区,的确还是安全的,我和俩孩子也都身体挺好。我们网购也还挺方便的。”
“嗯嗯,这就好,这就好。之前看您在群里也说,已经连续7天给自己和孩子煮了‘三豆饮’喝,所以感到免疫力提升了、心里更有底了,我觉得这就非常值得点赞!”李欣向着镜头举起手,真诚地给对方隔空点赞,“您所想的,利用做寒假作业的机会,让孩子去练习更好地自己负责学习任务,我也觉得很有道理。”
邢女士:“唉,我这真的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我都被他折腾得没脾气了,实在不知道,我这个设想到底需要怎么去做,才能实现?”
看对方开始说笑了、神色也没那么紧张了,李欣就正面回答了这个问题:“具体的做法,我就比较推荐,您只跟孩子商定每天几点到几点是学习时段,就像睡觉时段大家都要睡觉一样,学习时段时,大家也都要去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先让孩子习惯,这个时段里不做别的,只处理学习任务。”
邢女士:“这个我也想过,我还想过,现在弟弟2岁多,正是学说话的时候,我也可以在哥哥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时候,就带弟弟读读绘本、念念古诗、认认数字什么的,丰富他的语言学习材料。
但是,我们家哥哥很容易遇到一点问题就跑来找我了,我给他讲问题,看到他一副都不怎么过脑子的样子,就忍不住想发火了!这时该怎么办啊?”
李欣:“除了陪弟弟学说话的活动之外,我推荐您也常备一件您自己的事儿,凡遇到忍不住的时候就赶紧去做。
这时可以跟哥哥说:‘你提的这个问题我们说过了。但是我现在必须去做某事了,没时间帮你想更多了,你先自己研究一下怎样解题会更好,实在有需要我帮忙的,等你会做的全部都做完了,再来找我商量。不再商量,我就默认你可以自己完成好哈!’
这个话,能起作用的前提是,你说完,就真的去做你提到的那件事儿了,而不是只在口头忽悠孩子。最好,是可以在家坚持做的事儿,它可以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去解决的问题、或自己去坚持完成的事儿,家长也一样’。
当然,你也要跟弟弟预先做好工作,让他有一些可以自己玩一会儿的选项。这样,就可以避免在家里造成一种‘家里人成天没事干围着学生挑毛病’的氛围。”
“所以,我应该去写我的论文……对不?”
“对啊,如果你还是不放心孩子不在你视线内,那也可以跟孩子在同个空间学习,比如就在孩子旁边写论文,示范‘专心最节约时间’这件事。”
“嗯嗯,但是弟弟总会在旁边嚷嚷‘妈妈,陪我玩儿’!唉,一拖二的日子……”